距離沙袋堆還有400米時,飛機的速度慢了下來,最後在距離攔阻裝置不到 150米的地方停穩。
引擎的轟鳴聲漸漸平息,方文解開安全帶,拿起內部通訊話筒宣佈:“安全抵達降落阜平,本次航行結束,龔修能去開後艙門。”
龔修能開啟後艙門的液壓裝置,機尾裂開,下腹擋板緩緩放下,搭在地面上。
這時,方文已經來到後艙,第一個從後艙門走出。
他離開飛機,第一眼就看見白雲飛帶著幾個穿粗布軍裝的戰士跑了過來,仰頭看著泰山一號的機翼,眼神裡滿是驚歎:“這大傢伙……怎麼感覺漂亮很多。”
方文樂了,流線型機身帶來的美感,比f220那種稜角分明的空中怪獸更容易被人接受。
他回道:“這叫做流線型設計,為的是讓飛機符合空氣動力學特性,減少飛行阻力。”
這時,龔修能在飛機上喊道:“團長,先交接吧。”
隨即,方文領著白雲飛踏上後艙門的金屬踏板,進入飛機內部。
在飛機裡面,龔修能與白雲飛進行了物資核對登記。
300枚 82毫米火箭彈碼得整整齊齊,木箱外的白漆標註著“航空型”和“地面型”字樣。
“每箱 10枚,30箱正好 300枚。”
方文拍了拍最上層的木箱,介紹道:“推進劑是改良雙基藥,引信全是機械觸發式,在緬北試射過三批,啞彈率控制在 5%以內。”
隨後,龔修能開啟了一個木箱子,展示實物。
火箭彈上用油漆繪製著“泰山軍工”和生產編號。
白雲飛身後的幾個戰士忍不住往前湊了湊,其中一個戴眼鏡的年輕士兵不禁問道:“聽說這種武器很難掌握,上面專門找了我們這幾個學生兵來,先生,我們能學會嗎?”
方文點頭:“你們讀過書,有一定基礎,理解能力應該更好些,學習起來會相對容易。具體的教學,等卸貨入庫後,會有專門的教師為你們進行教導。看那邊,就是他們。”
他指向嚴懷勳一行人。
隨後,物資清點登記和卸貨同時進行,登記完一批物資,就解除安裝一批,所有物資都運往軍營的倉庫裡存放。
貨物解除安裝完畢後,方文又前往阜平雷達站,去看看雷達站目前的工作狀態,以及他們如何引導2架炮艦機躲避日軍飛機飛抵阜平的。
那些雷達兵嚴格按照從泰山航校學來的技術,全天監視著附近空域的情況,在確定附近區域沒有日軍飛機蹤跡後,通知延川那邊。
隨後,2架炮艦機在延安航空隊的護航下,飛抵了阜平水上機場。
第二天,火箭彈裝置的安裝和教學開始。
方文帶來的泰山軍工工程師們,將4具火箭彈發射器進行憑藉組裝,一個個發射管透過螺母和鉚釘連線起來,組成了完整的發射器。
這是一個帶有液壓裝置,透過手動操作可以調整射向的16管發射器。
光有它,沒有載具,可不行。
但在阜平這裡,卻沒有可以搭載它的卡車,需要運到青陽縣那邊,用繳獲的日軍卡車進行安裝。
但在這裡,為了更好的演示和教學,使用了替代品,2架騾車。
將其中兩具發射器固定在騾車上後,正式教學開始。
清掃乾淨的試射場上,放在騾車上的火箭彈發射器、16根黑色鐵管子在晨光裡泛著冷光,給人一種神秘強大的感覺。
前來學習的,不光有學識高的學生兵,也有各部隊抽調來的炮兵。
嚴懷勳用手拍了拍發射管:“都看好了,這 16根管子,每根裡能塞一發火箭彈。”
戰士們圍成半圈,粗布軍裝的袖口都卷著,有人手裡還攥著沒放下的步槍。前排一個滿臉風霜的老兵忍不住問:“嚴同志,這鐵管子跟咱的迫擊炮比,哪個厲害?”
“當然是火箭彈厲害。”嚴懷勳彎腰從木箱裡拿出一發火箭彈,“迫擊炮是一顆一顆打,這玩意兒,16發能一塊兒飛出去,管夠小鬼子喝一壺。”他把火箭彈塞進最左邊的管子,“咔嗒”一音效卡緊,“裝彈要注意,尾翼朝後,彈頭朝前,別弄反了——弄反了打不了,還會炸膛。”
“嚴同志說笑了,我們都是多年的老炮手了,這種問題可不會犯,倒是那些學生兵,你得好生教導下。”一名老兵回道。
鬨笑聲傳出。
白雲飛冷聲道:“戰友間的團結友愛你們都忘記了嗎?不要嬉皮笑臉破壞學習環境。”
士兵們連忙端正態度。
教學正式開始。
由嚴懷勳的助手蹲在地上,用白石灰畫了個簡易的座標系,橫槓標著“左右”,豎槓標著“高低”,以此再結合實際操作,嚴懷勳出聲道:“這液壓桿是調方向的,搬這個搖把,管子能左右轉,對付跑動的鬼子;那個帶刻度的轉盤,是調仰角的,刻度越高,打得越遠。”他扳動搖把,16根管子緩緩轉向左側,戰士們發出一陣低低的驚歎。
輪到裝彈練習時,戰士們分成兩組,每組 8人。
一名八路軍老炮手第一個,他粗糲的手指捏著火箭彈,卻在管口停住了:“這玩意兒有啥忌諱?”
嚴懷勳笑了:“放心,在沒有裝彈前,火箭彈是安全的。裝彈時,你們需要拔掉安全插銷,但記住,安全操作是必須的,一定要嚴格按照標準流程,不能擅自更改。”
老炮手點頭,再次確認了裝填流程,小心謹慎的按照教授的過程操作,將一枚火箭彈裝填進了發射管。
當然,因為是學習,火箭彈是沒有拔掉安全插銷的。
這批學員一遍又一遍的學習熟悉著裝填過程,這些過程需要掌握的知識點,不光要知道,還要背下來,必須一字不差的默寫才行。
透過練習和死記硬背,學員們掌握了裝填的技巧。
隨後是實彈發射操作和發射前的測量。
瞄準練習用的是1000米外的三棵老槐樹。
嚴懷勳讓戰士們用標杆和指南針定方向,自己則蹲在地上畫射程表:“仰角 10度,打 800米;15度,1200米。這張表給你們抄下來,每天都要背,將它們變成本能,以後需要計算時就會快很多。”
他指著3棵槐樹,“火箭彈是範圍攻擊,不求精準命中,但必須保證大致目標區域。”
為了更好的解釋,他又換了種說法解釋了遍:“打出去的火箭彈會像撒網一樣落過去,不用追求每發都中,只要罩住這片地方就行。”
有個年輕戰士突然問:“嚴同志,這玩意兒發射時動靜大不大?”
“動靜大得很。發射時會噴火,聲音能傳二里地。所以打完就得開車跑,別等著鬼子的炮彈反撲過來。”他拍了拍騾車的木擋板,“現在我們用騾車,那這騾車就是咱的腿,打完就趕車轉移,跟鬼子捉迷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