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緊張的研發和改制,耗時一個多月時間。
方文在緬北主持的三個專案都進展迅速。
到4月中旬的時候,泰山一號的改造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整個飛機外形已經從f.220的空中怪獸模樣變成了流線型機身。
特別是那兩個外接的螺旋槳,也安裝在了重新改造後的上單翼左右兩側。
剩下的改造,就是飛機的內部結構和新型發動機的安裝。
原有的4臺600馬力的12缸直列式液冷發動機,將會更換成4臺1050馬力的西羅改進型12缸v型液冷發動機。
說來也巧,這兩種發動機的技術還是出自同源,都是hispano-suiza公司出品,不過西羅改進型是方文對hispano-suiza最新航空發動機技術進行的改造提升。
或許是同源的原因,更換新發動機後初次開機測試,就順利透過了。
而於此同時,另外兩個專案組也在航空火箭發射巢定型後,趕製出了加裝發射巢的兩款軍用飛機。
是以,現下方文開始進行飛機試飛測試了。
4月16日的緬北基地。
亞熱帶的氣候,讓這裡早早就變得炎熱,毒辣的太陽卻蓋不住跑道旁人群的低聲議論——所有人的目光都膠著在那兩架即將劃破天空的鋼鐵造物上。
兩架改造好的飛機停在製造2廠的試飛跑道上。
一架炮艦機,一架截擊機。
炮艦機只是在飛機兩側機翼加裝了兩個10連發的火箭彈發射巢,其他都沒有改變。
截擊機卻是一種全新的飛機型號。
為了保證火箭彈發射穩定性,飛機在速度上沒有太大要求,時速在400-450公里,載彈24枚82毫米火箭彈。
而這次進行試飛的,就是泰山航空的掌舵者方文。
雖然有危險性,但沒人去勸說方文不要進行試飛,畢竟在飛行領域,他才是真正的權威。
當然,方文也不是沒有安全意識的人,此時的他,正在兩架飛機中親自進行檢查。
隨著發動機的啟動,他與兩架飛機融為一體,瞭解了飛機的內部情況。
在沒有起飛前,這種異能檢測,只能發現結構性的問題。
倒是沒啥大問題,他關閉發動機,從飛機上下來。
與擔任試飛地面指揮的製造2廠廠長林逸飛交談。
“先測截擊機,讓熱氣球靶升空。”
熱氣球拖靶是專門為測試航空火箭彈準備的,畢竟飛機拖靶危險性太大,很容易在航空火箭彈發射後連拖靶機都會被火力覆蓋。
而無人熱氣球拖靶,就沒有這種擔心了,只要放上天,就可以開始飛行實彈測試。
林逸飛點頭應是,拿著泰山步話機下令:“氣球組,一到三號靶升空!”
他這邊剛說完,基地外某處,十幾個穿著工裝的漢子開始忙碌。
他們點燃燃料盆,在燃燒熱氣流的影響下,幹扁的熱氣球開始臌脹,隨後升了起來,要不是有繩索固定,已經飛上天了。
幾名工人在吊籃裡檢查了一番後,確定沒有啥問題,順著繩子滑了下來,然後解開固定繩,一到三號熱氣球靶升空。
看著遠處的氣球升空,方文戴上了飛行帽,登上火箭彈截擊機,啟動發動機。
飛機在跑道上逐漸加速,飛上天空。
在起飛的同時,方文也時刻關注著飛機的執行情況。
機翼兩側和飛機前端腹部加裝的火箭彈發射巢,增加了800公斤重量,這種載重,已經沒法再掛載航空炸彈,飛機前端只有一挺20毫米機炮作為自衛武器。
為了應對這種負重,以及火箭彈發射後對機身的影響,飛機的機翼也加寬加長。
目前來看,掛載火箭彈發射巢,對飛行並沒有什麼影響。
而其他飛機部位,也正常。
一直到飛機飛上高空,方文也沒有發現影響飛機的大問題。
隨後,他退出機械感知狀態,以一個正常飛行員的狀態進行飛行測試。
透過目測,前方2000米外,有3枚熱氣球。
三個氣球,代表三架飛機,正好是日軍的最小空中戰鬥單元。
這個距離,正處於預發射狀態,飛行員已經可以進行預瞄準,
隨即,他的視線看向螢幕。
三個瞄準具中,代表左側航空火箭彈發射巢的那個瞄準具中出現了目標。
方文一邊保持平穩飛行,一邊微調發射巢射向杆。
隨著他的操作,3枚熱氣球進入了準星正中。
他按下了發射鍵。
機翼左側的火箭彈發射巢中,以0.5秒間隔的頻率,依次對外發射航空火箭彈。
第一枚火箭彈離巢的瞬間,體感超群的方文明顯感覺到機身傳來一陣細微的震顫,像被什麼東西猛地往後拽了一下。
透過座艙側窗,能清晰看到那枚 82毫米火箭彈拖著淡白色的尾跡,在陽光下劃出一道近乎直線的軌跡。
其折迭尾翼展開的時機剛剛好,並且沒有絲毫歪斜。
0.5秒的間隔轉瞬即逝,第二枚、第三枚……七枚火箭彈次第射出,尾煙在湛藍的天幕上織成一道整齊的扇形弧線。
而在每一枚火箭彈發射時,還伴隨著一聲聲清脆的金屬聲。
這是發射巢內部的卡槽彈簧復位與發射管壁碰撞的聲音。
方文再度退去異能,而是緊盯著 crt螢幕,這個觀察角度,比肉眼更直接。
幾秒鐘後,螢幕中閃過幾道黑影,隨後瞬間出現了一片白光。
那是火箭彈的延遲引信叢集爆炸後產生的光汙染。
白光褪去,螢幕中的熱氣球已經沒有了。
7枚航空火箭彈在空中叢集殉爆後,衝擊波裹挾著破片瞬間撕裂了帆布,熱氣球像被戳破的肥皂泡般急速癟下去,拖著繩索墜向地面。
“首發叢集命中!”地面指揮台的喊聲透過步話機傳來,帶著難以掩飾的激動。
“繼續釋放熱氣球靶四到十號。”方文命令道。
這次測試的目標是6架,相當於一個小型空襲編隊。
方文想看看對付更多飛機情況下的截擊效果。
在他命令下,6個熱氣球升空。
在熱氣球飛上高空後,方文重新開始瞄準。
他的左手穩住操縱桿保持航向,眼睛同時在注視著瞄準螢幕。
因為左側發射巢已經清空,因此只能用右中兩個瞄準具進行瞄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