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城沒有讀心術更沒透心眼,並不知道陳軍在刻意控制。
有實力卻不用,故意不打50環。
他只看到陳軍開打了49環,那就證明有機會角逐這個單項第一,好好練一練,運氣好打個五十環基本就穩了。
哪怕不能穩,也能並列第一。
而二排長和三排長的打靶成績,別說是去拿單項第一,在高城的心中,連參加比武的資格都沒有。
以選手身份跑到團裡面比武,結果只能打個44環。
高城是真丟不起這個臉。
加之一排長和三排長雖然算優秀,但是在全員皆尖子的鋼七連,他們兩個其他專案沒有一個前三。
高城不想為了這個手槍科目,佔用掉一個寶貴的比武名額。
所以在手槍80米精確射擊專案上,沒有像其他專案那樣取前面的三名,而是隻保留了陳軍一個。
缺的那個名額等比武隊組建完,把手槍專案加入到訓練科目中。
經過四個月的比武特訓後,不管最終手槍打靶特訓成績咋樣,就從已經入選的十人名單中,矮子裡拔高個挑一個湊數。
反正陳軍第一次參加打靶測試,就輕鬆拿下了49環。
高城在驚喜之餘,已經吃下定心丸。
經過特訓後衝擊五十環機率很大,個人比武專案又不用在意團隊分,由陳軍一個人衝刺這專案第一就行。
最後剩下的車載機槍精度射擊,同樣不需要進行全連測試。
只有每個班的機槍手參加,從他們中間挑出前三名進特訓隊即可,而全連機槍手加起來也就十幾個。
哪怕需要坐在車上打靶更復雜,十幾個人也就半小時的事。
前後總共花了三天半的時間,三大科目十四個比武專案全部完成測試,比武特訓隊名單也正式出爐。
每個專案選前三名加入特訓隊,最終人數不是14個專案,個人專案3人,團隊專案5人,共計48名隊員。
而是隻有18人入選特訓隊。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專案的入選隊員重複了,有很多隊員在多個專案都進入到了前三。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陳軍。
哪怕是故意隱藏了大部分實力,只為了專門留在比武的時候再大爆發。
到時就能夠放肆的猛拿成績,有人好奇為什麼進步這麼快,可以用比賽狀態好,激發了潛能來解釋。
畢竟有些人確實是這樣的,越是大賽發揮的越好。
不然一個連隊倒數的拖油瓶,突然變猛一點還能解釋的清。
猛得不合常理,那就有點詭異了。
可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陳軍依舊拿下了一大堆的專案。
200米運動速射、手槍80米精度射擊、三公里衝刺、五公里輕裝、十公里輕裝、十公里負重越野、手榴彈投擲、武器的分解和結合。
一個人就拿了八個專案,等於壓縮了八個比武選手人次。
而高城對於陳軍搞這麼多專案,除了擔心陳軍的身體能不能吃得消,還真不擔心陳軍的實力。
除了兩百米運動速射和手槍八十米精度射擊,屬於是突然冒出來的能力,讓高城意外的同時也很驚喜。
其他專案都是陳軍的優勢項,七連他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