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戰術性放棄?
就是即便有實力參加軍體全部五項,也要選擇性的放棄其中一兩個專案,保留體能精力來衝擊剩下的專案。
儘可能用一小部分的損失,來獲得絕大部分的收益。
別的連隊不知道怎麼安排的,究竟有多大的麻煩,反正七連的陳軍和伍六一,他們倆就挺麻煩的。
陳軍作為鋼七連歷史第一人,一口氣就拿下了八個專案。
分別是200米運動速射、手槍80米精度射擊、三公里衝刺、五公里輕裝、十公里輕裝、十公里負重越野、手榴彈投擲、武器的分解和結合。
其中最要命的軍體科目,五項陳軍就參加了四項。
伍六一更加要命!
他參加的一共六個比武專案裡,就有五個是在軍體科目內。
三公里衝刺、五公里越野、十公里輕裝越野、十公里負重越野、400米障礙,一個都沒有落下。
兩人參加的軍體專案越多,代表他們兩個在軍體科目更重要。
如果不好好戰術下,肯定要出大事的。
可現在時間非常的緊湊,哪怕是邊開會邊穿裝備,除去趕去集合的時間,最多也就十五分鐘。
高城不得不抓緊時間,集合眾人集思廣益進行討論。
經過幾分鐘的激烈討論後,最後還是陳軍提出了具體的方案,還得到了連長高城的認可。
軍體的難度在於前面三個專案,全都是需要三個人參加的團隊專案。
一共才十個參賽選手。
就要佔掉九個人次。
而團隊專案採取的是積分制,第一個抵達終點的可以單獨得到2分,第二個到第十個是1.5分,第十一個到第二十是1分,第二十一個到四十五個為0.5分。
從這個積分的分配可以看出,肯定是做過精心的計算。
第一個衝線選手有2分的優勢,這優勢雖然很巨大,但是不代表絕對,需要剩下兩名隊友不掉到二十一個以外,才能夠拿到單項第一。
如果掉到了二十一名以外,那另一個連隊只要三名選手都在前十,每個人拿一點五分也能得單項第一。
甚至哪怕其中一人在第三檔,只拿1分也有很大的競爭力。
陳軍就是針對團隊賽積分制的規則,在吃透規則紅利的前提下,進行了比較完美的分配。
核心是爭取拿下關鍵2分,其他人保留體力保持在第二梯隊。
具體執行方案是這樣……
陳軍和伍六一都是破紀錄選手,那就由他們來負責搶2分,輪番牽頭一個專案,跑在前面盡全力衝刺。
以破紀錄為最終目的,先拿下專案的絕對優勢。
沒有牽頭的另一名選手,就負責和第三名選手組成一對,透過彼此間配合,利用對手破風的方式,緊咬在第二梯隊,保留足夠的體力。
迴圈交替下來進行比武,就能最大程度上節省體能,不至於身體撐不住,被拉崩中途出意外。
陳軍自認跑步技術比伍六一更好,體能現在也完全不比他差。
加之第二場五公里越野,是伍六一最強的優勢項。
所以最終排出來的順序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