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錦繡

第5221章 仁宗之廟

……

待到長樂公主離去,李承乾一個人坐在御書房內慢悠悠的喝茶,無心政務,只思索“施行仁政”之可行性。

不得不說,他確實動心了。

自古君王以“仁”為本者、前所未有,若能將“寬仁”二字發揚光大,豈不正好契合儒家之精髓?必然得到儒家之追捧、讚揚,再能使得天下臣民感念恩德,他朝駕鶴西遊在人世間留下“仁愛”之名,又豈會遜色於先賢明君?

且如今天下大定、盛世煌煌,文治武功已經臻達巔峰,的確不需他這個皇帝“勵精圖治”“夙興夜寐”,更何況登基這幾年,堆積如山的政務令他深知自身精力之不足,不可能如古之明君雄主那般勤於政務、宵衣旰食。

若繼續這麼熬下去,怕是早早就得油盡燈枯、一命嗚呼……

既然累死累活也不可能比別的皇帝更為優秀,何不轉換一條道路、另闢蹊徑呢?

當然,“寬仁”在某種程度上等同於“軟弱”,意味著對於軍政事務不能過於強勢,有鑑於當下政事堂、軍機處之設立對於皇權的削弱,極有可能進一步喪失朝局之掌控。

遂進退維谷、難以委決。

好在他有的是時間可以慢慢去試驗、感悟,就先從赦免長孫家開始,看一看朝野上下之反應。

*****

崇仁坊,長孫家。

聽聞長樂公主派人送來的訊息,長孫淹恭恭敬敬將送信人送走之後,回頭關閉大門,與長孫淨、長孫漵、長孫湛等一眾兄弟在正堂之內抱頭痛哭,僕從、侍者亦是紛紛落淚。

自家主長孫無忌自戕,連同長孫衝等幾個傑出子弟一一隕落,整個長孫家如同被迷霧遮掩一般蒼涼悽惶,上上下下戰戰兢兢,連痛哭都不敢太大聲……

從大唐第一勳貴淪落至過街老鼠一般人人閃避、人人喊打,其中之落差豈是常人可以承受?

以往那些利益攸關的勳貴、門閥全都避之不見,就連長孫澤、長孫潤等幾個年歲小的子弟早已商定的婚約都被取消,府中上下沉浸於一片愁雲慘霧之中,前途黑暗看不到半點前程。

如今,隨著長樂公主的傳信,長孫家上下只覺頭頂密不透風的陰雲掀開一道縫隙,終於能狠狠的喘一口氣。

哭了一陣,長孫淹將弟弟們一一拉起、紛紛入座。

而後面色嚴肅、厲聲叮囑:“長孫家之所以有今日之困厄,皆在父兄之錯,一切皆是長孫家咎由自取。”

固然長樂公主為長孫家爭取了一條縫隙,但立場、態度一定要端正,這是長孫家賴以生存之根本。

諸位子弟一併紛紛頷首。

長孫淹又道:“吾家犯下謀逆之大罪,本應闔族斬首、抄沒家產,但陛下寬仁、並未追究,此千古罕有之仁君!吾家子弟要牢記陛下隆恩、以思圖報,且以父兄為鑑,忠於陛下、忠於大唐!”

長孫家犯下如此大罪,固然陛下並未深究,但豈能少了對長孫家的監視?此刻就在這正堂周圍、府中上下,怕是不知有多少“百騎司”的耳目,任何時刻都要將大義放在口中,讓這些人傳遞出去。

“忠於陛下、忠於大唐”這樣的政治正確,不僅要做、更要說。

“喏!吾等一定牢記兄長教誨。”

原本長孫衝、長孫渙、長孫濬等幾位兄長在時,藉助長孫家之勢力可謂是光芒耀目、不可一世,長孫淹僅只是一個紈絝子弟、毫無長處,被幾位兄長之光芒遮掩。

但自從承襲家主之位,長孫淹一掃頑劣,變得沉默堅韌、富有擔當,早已贏取一眾兄弟之愛戴。

“另外,”長孫淹深吸一口氣,續道:“長樂殿下與大兄和離,其錯在於大兄,今日長孫家得脫困境更是全賴長樂殿下不計前嫌,於陛下面前苦苦哀求,乃長孫家之恩人。汝等若是有誰因大兄之死依舊記恨長樂殿下,那便請自除宗譜、分家另過,我長孫淹不認此等是非不分、忘恩負義之兄弟!”

這話很有必要當眾說明。

他們幾個年長的兄弟對於那位既是長嫂、又是表姐的長樂公主感情甚篤,即便當年與大兄長孫沖和離亦不曾有所抱怨,甚至始終覺得長孫家對她有所虧欠。

但是幾個年紀小的因為與長樂公主相處不多,感情淡漠,未嘗不會將長孫家之凋零沒落歸咎於當初之和離,畢竟正是那件事導致父親與太宗皇帝生出嫌隙,後來父兄之所作所為,未必與此無關……

可時至今日,務必將這件事給予一個確定的態度,否則長孫家好不容易爭取來的一線光明,轉瞬就將再度湮滅。

見其言語神色無比鄭重,幾個弟弟紛紛起身,垂首應諾:“兄長放心,吾等豈是狼心狗肺之人?定然牢記長樂殿下之恩情,若有機會,一定報償!”

長孫淹頷首,讓諸人坐下,環視一週,問道:“此番得陛下寬宥,准許家中子弟出仕……那麼,由誰擔起這份重任?”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