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校的三好學生

第153章 朝廷的求賢若渴

天佑曆元年。就在顧首關被武飛和武恆羽聯手拿下,報捷的驛兵還在半路接力時。

大爻內,隨著靈帝下了“召賢令”要求四方諸侯送質子入京後。各個地方的刺史以及將軍,知曉這份召賢令主要針對的不是自己,沒有明面對抗,將自己那些侍妾所生的不重要的兒子送入京城完成了交差。

至於這召賢令到底針對的是誰呢?

是各個地方上最強世族捧出來的愛豆,是大族內那些少時就有名望的賢良。這些人被速旺聽聞後,點名道姓地讓其入京。

在各地往來無白丁,談笑有鴻儒的草廬中,朝廷差役就如同後世要網址的色友一樣,來到各地四處打探的的當地賢才私下聚會之處。

而這些世家大族,面對朝廷使者三番五次到地方上請賢,是避之不及。

地方官僚也沒有放棄,僱傭好事者來望風,時刻盯著賢才們,只要賢才們一出門,就立刻一擁而上,要求賢才響應朝廷徵辟。

宣衝:如果不是自己處在這個時代,後世讀歷史,作為旁人,看見這種“朝廷送官,賢良奔逃推辭”總感覺到那些賢才是矯情,而現在算是明白了——“賢良”並不是品行高潔,朝廷也並非求賢若渴。

朝廷中渴賢是如此急迫。大爻的快馬攜帶著朝廷命令賓士在官道上,彷彿是去告知在外的孝子,回去奔喪一般。

如果朝廷徵招賢良真是“委於重用”,在朝中讓出位置能讓賢才做出一番事業,賢才們還是熱衷於報效的;但眼下靈帝發出的“召賢令”,更多是為了消弭地方上謀反的跡象。

…作業本…

宣衝解釋:不能用現代的視角來看這大爻徵辟賢才,大爻甚至宋明的版本都沒達到。

由於文字普及率較低,官府在各地的稅務、勞役徵調,是嚴重依賴於世家門閥。在地方上,哪怕是一個管驛的小吏,他都是世家大族的一個根鬚。其受到家族的恩惠,要遠大於朝廷的恩威,畢竟只有家族提供的族學才能讓這個小吏自小能夠讀書。

而在宋時,印刷術大規模普及。書籍,識字已經不是那些最頂級世家能壟斷的了,一些村裡面家庭條件尚可的青年也能識字,成為最底層的吏。也就是說,最底層控制權,該地的大世家們已經無法徹底壟斷了。

所以在唐時,人脈能貫穿一個州府的舊時王謝堂前燕,在宋時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

到了明時就更明顯了,江南地區經濟發達的世家們就連縣官這一層也都做不到壟斷了,完全可以由寒門培養出來政務合格的官僚,皇權已經能對朝廷大臣喊打喊殺。實際到這個地步,臣子已經沒資格在皇權面前站立,而是奴才了。

嚴嵩,徐階這樣實際上是“三公”級別的大臣,一倒臺,地方縣官就跟著進行清算,這在“東漢,魏晉”的時代中是難以想象的。

同理,宣衝前世“知識壟斷”“學閥們你奈我何”也是這樣。

知識壟斷就是可以為所欲為,因為治理體系找不到可以替代的結構。

…世家們根本在於知識傳播路徑的控制…

不能用明清時官場價值觀,來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上層價值觀。明清時期官僚是體制內有編制的公務員,而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官僚與之相比就是“民企”,民企看起來待遇好福利大,但是壓力大,且上官可以不講規矩下達各種任務,且工作指標隨意變動。

朝廷現在被速旺把持,就是這個樣子。落在他手中的“意氣風發少年賢才“會變成被榨乾用途的“社畜”,髒活累活黑鍋都背上。一點好處落不著,最後到了三十五歲被榨乾後一腳踢開。

被徵辟者的賢名沒了,在朝堂沾染一身騷,回到鄉里鬱鬱而終。

所謂“時來天地皆同運,運去英雄不自由”,那些地方世家可都是學風水和玄學的,能算得出自己去了爻都,並沒有好運,留在家鄉反倒是能細水長流。

宣衝的社會科學理解:這裡的“運”,指的是做事時“能借的力”。

那些賢才們自少年起,就在地方上遠近聞名。他們是真的出生就才能非凡嗎?只是家族為他們打造了人設和信譽,並且教導了他們如何處理鄉里人際關係。

這就是“運”,在這樣的“運”加持下,賢才自幼開始做事,評定鄰里相爭,誰善誰惡。裁斷鄉間各村對公共湖泊和山嶺取用的度量。地方上民眾的交口稱讚,所以是賢。

這相當於後世地方法官和的媒體乾的活。這些工作重點在於要乾的“各方沒有爭議”才能稱得上賢。如果是朝廷強行差的官在這方面乾的地方上沸反盈天。那就是暴政了。

對於賢才們來說被徵辟入京,地方上積累都沒了,會變得與常人無異;而自己所攜帶的在鄉里的人際資本,則是會被朝廷快速消耗殆盡。用於徵召地方資源。

對此宣衝暗戳戳自我吐槽:除非是自帶系統外掛,才能自信自己是金子,走到哪兒都發光。否則的話,呵呵,前世自己還年輕時,多少能幹的老哥們,一開始都覺得自己是金子,自主創業,一頭紮在了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最後被弄得土頭灰臉,被人戲謔“沒眼光”。

大爻招賢令,一時間成為了整個大爻中最熱門話題,甚至蓋過邊疆戰事。

對於那些世族內大部分人來說,“賢才們”入京後對他們是毫無影響,甚至家族在地方上宣傳資源空缺,允許旁支開始上位。

速旺在京城把持選材的過程中,也招募了一些靠攏自己的寒門子弟。這些地方寒門非常樂意的響應了號召。

而那些不願意響應,名聲在鄉里面甚廣的賢才。

大爻開始了對“不響應徵闢”賢才的質疑。在河洛區域,一位才子被州牧堵住,進行了質問:“其他賢才都響應徵闢了,為什麼就你不響應?”

正如同小學中,老師們帶節奏壓制那些沒社會經驗但有硬骨頭的小孩:“其他班可以做到,我們為什麼不能做到?”

…精神霸凌僅限於對弱者才能用…

渤郡中,武飛剛好也就收到了來自朝廷的徵召令。武飛是一身戎裝,且站在顧首關的投石機下,見了這位使者。

這位朝廷天使一路北來,原本是以為能在黃玉城見到武飛,但是被告知武飛已經在前線了。而在沿途一路北上時,遇到了村中保甲,各地村兵們前來“詢問”,若不是有路引,他根本來不了。

然而來到北方後,朝廷天使看著殘破的顧首關,以及在大坑中掩埋的昊軍屍骸後,很多準備好的質問是沒膽量說出口。只能草草地彙報朝廷詔書後,說出了召武飛回京,朝廷會另派大將的命令。

就在這個朝廷使者說出後,前來接旨的眾多將士們當場譁變,恰好在武飛身邊之人,是經歷了“墜宮之變”的兵卒們。

他們聽說朝廷又要召將軍入朝,於是情緒非常激動,大聲呼喊道:“朝中有奸人。莫要欺騙我等!”“將軍你不能回去,他們要害你!”

畢竟大家都記得,木星語就是被朝廷召回去的,然後莫名其妙沒了,且到現在也沒有一個說法,反倒是被速旺抹黑成了宮變主謀。

兵卒們很淳樸地害怕武飛上當,嗯,儘管他們知曉武飛比他們聰明的多,但是“周王這麼個狗東西,現在能坐在帝位上,並且到現在都沒有賞賜他們這些浴血奮戰的將士,說明有奸邪在朝中矇蔽聖心了。”

營地中將士們的激憤越來越強。欽差已經被煞氣鎖定,嚇得兩股戰戰了。

有人道:“將軍你可不能離開大營,我等正在奮力向前,你豈能棄我等乎?”

這還是比較溫和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