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酒館中鬧事的那一波小插曲。靈江殖民地依舊是井然有序。
絕大多數人沉迷於現在的繁榮中。畢竟,想要做點什麼大事的人總是少的,大部分人是今朝有酒今朝醉。
大部分軍士們是盤算著這次出差補助有多少,怎麼花。在軍營中到手了銀葉子後,立刻跑到酒肆中瀟灑去了。
與“血酬”上斤斤計較相比,武飛給出“苦勞”手下的辛苦費,那是毫不吝嗇。透過給錢來刺激更多的人向南淘金。
對此宣衝(武飛)深諳機關單位之道:重大專案資金不能吝嗇,但是編制不能瞎給。
目前武飛發出去的“血酬”是這樣的,即爵位等於購奴權。所以南疆奴業現在是經濟第一驅動力。軍功爵位制度是嶺南和南疆共同體目前發展基石。商人就得被軍功集團給壓著。
武飛面前規劃藍圖上,良田,道路,堡壘,一個個區域都需要大量人來駐守。
武飛心裡戲謔的反問商人們:我就是完全自由化,你們工商業會跑到我這山巒分割的地方投資工業嗎?
注:前世可是有自稱某些數額是“小目標”的商人親口說過,哪怕是直接給錢(富豪施捨乞丐),也不願意投資(低頭平等合作)。
這幾年武飛四處勘探雍雞關周圍,始終沒有發現大規模露天煤礦和露天鐵礦,縱然有心想要搞蒸汽機生產革命,在這第一步就卡死了。
武飛:所以我就要搞秦法爵位制,合法合規管制蓄奴,至於工業革命?呵呵~
…秒慫的謙虛…
宣衝:工業革命還是得搞滴。
說這句話時候,宣衝站在南疆西部最大瀑布前,看著公輸望在這裡除錯,最新式木牛流馬列車。遠方山頭架設的電塔,不,是風水陣法,正在山頭上形成了雲氣旋渦的。
所以一個地區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地理環境相較於外界,也不是一等一的優異,怎麼搞工業革命?
翻越前世資料的宣衝完成了規律總結,在作業本上答道:很簡單,加強集權,把牛馬們的勞動力集中起來,透過工程基建來突破生產力!
宣衝已經放棄了蒸汽機路線,但是在能源體系上是瞄準了風水。
簡而言之,直接修水壩,利用玉石儲蓄能量的性質,完成能源採集業務。
宣衝在雍雞關輻射控制區域內,沿著山嶺中水脈進行勘探,找到了多處合適的瀑布以及水流落差大的地方,設定機關房,透過水車轉動獲取水能。
然後再把大量標準化切割的玉石,呈陣列鑲嵌在靈木上,然後用靈蠶絲來對接,看起來貌似前世某些鋰電池的並聯。
這些上游的玉石機械能量蓄積完畢後,會順流而下將能量投送到下游的奮行城工廠中,帶動規劃中更大規模的工業生產。
…工業化除了資源之外,必要的歷史條件是什麼…
經過一年的工坊技術摸索,宣衝已經證明了玉石儲存風水能源進行生產加工的可行性。
但驗證後確定:這個能源開發運用體系是需要大規模的勞力,且這些勞力必須被頂層結構統一規劃後投入到建設方案實行。
拋開前世自家獨特的工業歷程,嗯,那個前世自己所處陣營發展路徑太彪悍,一個半甲子之前,工業製造薄弱;而一個半甲子之後昂首挺胸宣稱“還有誰自稱是工業皇冠,就碾過去”的霸道,是太孤例不證了,以至於後來其他後進勢力的沒法借鑑。
並由於“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原理,宣衝認為自己也無法客觀總結工業化的普適經驗。
所以現在宣衝是從那些海權殖民而騰飛的先發集團的崛起中尋找答案,並且發現了一個共性。
這個共性就是,在對外掠奪獲取巨量利潤後,內部透過一系列權力重組後,最頂層結構擁有了集中調動“勞力群”投入工業發展的能力,完成積累。
也就是說“工業發展”積累階段,都是舉國層面對“勞力群”行了集中調配。
不列顛是羊吃人,製造饑荒,把破產農民工變成工奴!而高效的工廠主議會體系替代了管理能力低下的封建主們,將奴隸們趕往工廠統一管理。
米利堅是從外面買來各種移民,移民成為勞動紅利。寡頭托拉斯們協商後形成有效集權,對農奴們進行管理。
普魯士和露西亞是原本就有大量農奴,其進行了變法後,把原本貴族麾下的農奴人力整合成能被舉國力量調動的農奴。
故學生宣衝(武飛):在真實的西方歷史中,奴隸制壓根就不是工業革命的阻礙,民主也不是什麼給所有奴隸們話語權。他們的歷史脈絡,就是透過變法形成中央集權,統籌勞動力調配,並且對整個舉國勞動力進行了科學化,制度化管理。
所謂民主,其實是歷史上將原本是國王的最高集權,為了更好統一調配勞動力,向下方次一級奴隸主們進行磋商讓渡部分話語權,完成勞動力集合的系統。
大量後進步勢力,把上述先發勢力議會扯皮方式全部學了,但是由於缺乏中央統一勞動力管理要素,所以都失敗了,無法進入工業化。
東方是把所有失敗經驗吃的足足。最終把路試出來了。
…故,學生開始填寫出了自己的答案…
武飛照抄上面要素後,開始搬出來秦法體系。然後在秦法體系上引導工商業發展。
首先理清工業發展阻力要素。
武飛總結:對外商貿過程中,如果只有商人才有大量資金購買奴隸。國家工業就得不到滋養了,因為世家豪商購買奴婢的運用方式是不集中的,只會私蓄奴婢,強佔自耕農田畝。
東方王朝週期率提供了大量案例,在王朝上升期,因為功勞參與“奴隸”分配的功勳們越強,其大機率王朝中期就愈發無力。
東漢就是一個顯著例子,劉秀沒有殺功臣,傳了美名。以至於皇權除了前兩任後,就變成了傀儡了。
朱明就是第二例子,不過朱元璋要狠得多,把開國功勳給屠一遍,遏制住了其同江南地主階層過深的勾連,否則朱明皇帝的後續比東漢好不了多少,但饒是如此,朱明在中後期仍然無力調動基層力量,最終窮斃!
於是乎,武飛在目前秦法體制上,決定建立起對奴隸的管制,必須堅持:只有軍功爵位才有資格蓄奴。如果商人想要購買奴隸作為勞動力,只能透過將軍府開一個特殊渠道。
奮行城中,一個“奴力交易”市場上市了。大部分地方世家們看到這個市場內交易規則後是愣了一下,而後笑了,隨後嗤之以鼻直接走了。
有一些世家興致勃勃地來,然後嘲笑武家異想天開後離開。
因為條件太苛刻,從軍功爵位這裡獲得擁奴許可權,然後建立一個股份委員會,用來評定奴隸生產情況,如果生產不足以分紅,那麼就結束。
嶺南世家對此是討論的沸沸揚揚。
至於他們討論什麼,武飛完全清楚。甚至沒興趣瞭解細節。
因為自己這種販奴的法子,完全不符合他們需求,他們要奴隸是幹什麼?耕作地方農田,然後訓練家奴搶奪地方資源,奴隸是用完就可以扔掉的工具。
還要委員會監督?簡直笑話!
但是不是笑話,由不得他們來說了,在奮行城,嶺南等地,多個工廠開始搭建了。
…機械齒輪和暴力機械逐漸同步。…
在幸運之城交易所也出現後,武飛透過武家這個渠道,從各個家族中借了二十年的年錢,直接從委員會中買下了大量的奴隸使用權,然後送入了奮行城工廠中。
委員會是聽從於將軍府,武家則是武飛的宗室,這年頭宗室當不了買辦,那麼就只能當托拉斯寡頭管理。
戍天曆32年,一個對多餘勞動力高度集權的體系,形成了。
而工廠托拉斯將如同抽水機一樣,不斷抽走各個世家在地方上的基礎力量。
這玩意放在二十世紀初期是妥妥的“嗨,武飛!”
…變法和守舊之間對抗也自此拉開帷幕…
嶺南的多個學派在“治”的方面興起了一陣論戰風暴。
一位位公子,在只有公子才能進入的書院中,興起了“鍵政”,討論的核心從“教化”變成了“郡縣制”的優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