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校的三好學生

第76章 天地反擊,尊王攘夷

武撼巒收到最近家裡面信中,已經知曉武飛帶著部隊再次跑去南疆了,並且跨越靈江,看樣子是試圖徹底解決南疆問題。

對此,武撼巒非常欣慰,武飛在南疆經營上比自己強,做到了歷代武家先祖們都想要做的事情,兵主之位傳給武飛實在是正確的。

…半個月後,這場風波似乎過去了…

靈江南岸邊,武飛將此次帶來的大軍分為三批,第一批已經帶著戰車等輜重回到雍雞關,第二批則是後撤到靈江北岸,去奮行城中交接任務,而自己則是帶著最後一批部隊協同靈江北岸招募過來僕從軍在南疆駐紮。

在做出這樣安排時,武飛還進行了一個小小舉措,那就是自己和瑤三姑合併帳篷了。

在合併帳篷後,讓軍中各個營中傳來如下謠言。

“少帥是和瑤仙子一起病倒的咧!”“真的假的?”,這些好事者在二兩酒上頭的作用下,開始進行謠傳的細節加工,講到興頭上,便開始唱著“天仙配”的劇本兒,一群兵漢子們露出嘿嘿的笑容。

要是過去,武飛聽聞到這種“作風”問題傳播,是一定要闢謠的。

芙蓉帳暖度春宵這種文人傳唱的風流,會讓血戰士兵心寒。並且武飛的軍規中,也行軍作戰時嚴禁攜帶女樂。

現在情況是,軍團處於非戰時,是和平駐紮時期。武飛認定的軍規中:允許軍士攜帶家屬在駐地附近常駐,有助於軍心穩固。

在奮行城就是那樣,武飛單獨在城堡中心區域開闢了一個家屬區域,供士官軍官們的家屬在那兒居住,當然如果軍士收納當地女子為妾,也在當地安排。

武飛和瑤三姑同營放出的訊號很明顯,那就是自己要在靈江南部常駐半年時間。

當然武飛也沒有沉迷女色,晚上並沒有抱著她,畢竟大帳隔音不好,武飛這人呢,怕羞。

這樣小小的“合營”,在眾軍將眼中,則是“早該如此”。

武飛在詢問趙屠對自己這”留女入營“在營中是否有什麼負面情況時。

趙屠:“將軍您先前也太過。手握兩萬軍士,操持十餘萬人吃喝,沒個子嗣實在讓大家難以心安!”

這樣的回答讓武飛愕然,隨後帶入這裡禮制時代後,恍然了。

子嗣就相當於一個創業者留下的信物。這個信物在這個封建時代比任何璽印都要保真。

萬一這個主公意外去了。若是什麼都沒有留下,這麼大的攤子沒有人做主!縱然手下有一些賢才,他們也無法上位服眾。

但只要前主公有了子嗣,後繼者就能透過先掌握輔佐權,再接過創出的此番大業。

未來這位接替者是繼續做大替而代之,還是等這孩子長大後成為守成之君,對於這一輩諸將來說,當下他們打下來的基業,不會像草寇一般哄散。

在南疆諸多“功狗們”的眼中:武飛已經用能力證明自己是創業作祖之人。造人傳宗就是必做題。

這個“後繼者”不是透過收徒,亦或是認義子過繼,能替代的。

劉備當年在“封”“禪”之間猶豫,縱然“封”這位義子,劉備已經認了很多年了,阿斗的能力也不在中人之上的樣子。但相當於劉備宗室的關羽等勢力,還是鮮明認為這打下來的基業,應當交給大哥親兒子這邊!

無他,集團是嫡子繼承,邏輯非常簡單,無需辯經,主公之外參股者們無需內鬥。

現在武家軍南路集團打完南疆後,心態無聲無息已經發生變化了。

注意到這一點的宣衝(武飛):對於這些刀口換得血酬的將卒們來說,將這輩子賣命換來的富貴交給血親,是絕對不可撼動的“意識形態”。

並且宣衝做出了補丁認知:若是流血者甘願將賣命換來的富貴轉交給“不是自己血親”的同胞。那麼是近現代民族主義烈士的覺悟了,時代的大義發生全新的演變。

至於在這個世界中,宣衝覺得自己還是遵循傳統。

因為即使在前世那個新時代,真的要挑選非血親繼承者,宣衝的標準其實是非常挑,首先要勇敢,無畏,再者是堅強,不虛榮。

然而在那個時代,找到這樣的非血親繼承者,比賺一百萬還難。滿街都是消費主義養成的自私者。

…出關大軍迴歸後…

武飛留守在靈江附近,修建四個類似奮行城的據點,這些據點目前營建是類似於東華郡的大營。為了快速立足防禦,暫沒有采用牆磚結構。

但除了沒有夯土磚瓦城牆,以及朝廷直接冊封的城隍,具體營建和城池差不多。

一顆顆被砍伐的巨木削尖烤硬,燒黑埋入土壤中。構成如同木質城牆的營寨牆。

同時由於嶺南收納的奴隸眾多,自然是不可能就這麼放他們回去,而是利用這充沛的勞動力,墾拓出支撐這四個城池的田畝。

武飛謹慎的認為:目前在南疆百族暫時“畏威”時,幹這個活是非常划算,而一旦當地民心脫離恐懼,叛心再起後,這些王業再想推行,難度就大了。

在這樣的大營建好後,武飛從南部送來糧食也都消耗差不多了,於是乎放這些奴隸們各回各家。這些南疆本地種族,在叢林中是餓不死,他們哪怕從朽木中挖蟲子都能存活。所以沒必要養他們。

從戰略上來說,武飛是在這裡悄無聲息的鍥入四個釘子。卡住未來靈江南部諸多部落們的經濟命門。

按照武飛規劃,這些寨子,其常駐兵力是兩百,就是武飛那經濟適用性的部隊來駐紮。

關於駐紮部隊的血酬,武飛認為:用不著國王養騎士的待遇來供應他們,只需要給駐紮軍的長官一個爵位就行了。至於下方兵丁們,就是類似於軍戶。

明朝軍戶弊病在於,在江南地區,受到世家制度侵襲,喪失了軍隊的獨立性。以至於軍屯,既受到軍事長官管理,又被當地以文御武的官僚集團傾軋,進而最終文官集團完全壓倒軍戶武官後,最底層軍戶被擠到最邊緣,就變成了實質上的農奴。毫無榮譽,就毫無組織力,毫無戰鬥力。

但在邊疆地區,文官權利沒法越界,墾拓武官是將軍府直轄!軍戶們不再是階層底層。

在32年武飛離開前,授予這四個營寨千戶一人一個銅質“校尉都督”的印授,這是武飛這個偏將軍代表朝廷能頒發的合法職位。當然武飛現在還沒有上報朝廷,按照朝廷現在江河日下的情況,有機會時再上報。

這四個千戶並不知道武飛還沒有上報,只當這是正兒八經朝廷授職,激動地接過這個職位。事實上,這個職位就算真的在朝廷那兒上秤,也挑不出理。

因為這是正兒八經的在大爻新邊境上駐紮的堡壘。屬於事實上有“崗”,啥,日後對賬時,朝廷在中樞庫房中找不到在“編”對應?哦,一定是庫房內資料丟失,會根據崗來補編,總不能說這“崗“是假的,讓邊境後退吧。

邊境只要基層實控穩定,程式是可以根據挖出來的碑文等證據補辦。

沒錯,武飛在這裡立碑了,明確這四個軍鎮就是雍雞關將軍府設定在這兒,與靈江南部土司部落互市的點。

四個堡壘分別叫作,左翅堡,左爪堡,右爪堡,右翅堡。如此命名,武飛口頭上:都是我的翅膀,和爪牙

實際上原因:“目前這些軍事據點還都是木頭柵欄,起太牛逼的名字不合適,內土官僚們看到後會說‘就這’”武飛:“在邊疆最好是樸實,可以被取笑沒文化,但不能被扣上夜郎自大的頭銜,等到此地真的牛逼了,請內土有分量的文學家過來賦詩一首,再改也不遲。”

武飛對堡壘中這些都督們授權:他們未來有錢了,把寨子改成城池,木柵變成夯土牆,夯土牆外面可以壘石磚,不需要考慮僭越,加強防禦武備,就是尊王攘夷!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