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校的三好學生

第100章 列車, 集權,派系

戍天曆33年對於大爻來說不咋地,但對南疆來說,是一個好時代。

靈江以北主幹道上已經太平。在兵家打出來的秩序下,北邊各個部族們在將軍府冊封的土司頭人帶領下,紛紛開始對接大爻的地域文化,生產性鐵器進入後,這些個部落開始進行農業生產。

原先的採集業現在初步進入種植業,山嶺中資源是充沛的,所以眼下進入“大治”的階段。

就在武飛再一次屯兵靈江以南時,新的工坊發明創造也開始出現,

雍雞關上,公輸望坐在一個大型木牛流馬體系上,正瞭望遠方山巒。他轉動一個方向盤樣的東西,串聯的玉石並聯體開始輸出能量,強勁動力驅動大鐵輪和機關足開始聯動。

這個列車是由二十個木牛流馬串在一起。車框結構還是木質卯榫組合,但是其關鍵傳動結構都是已經不計成本地變成了精鋼部件。

目前武家軍已經在南方靈江的幹流上發現了鐵砂帶,一旦確定鐵砂儲量後,就會在靈江四郡規劃冶鐵業,屆時武飛是要列車包鋼,而內部靈木材料只用於“能量”傳導結構。

現如今,這串在一起的木牛流馬列車如果遠遠地看,就是一列翻山越嶺的毛毛蟲!只不過不冒煙,也沒有鐵軌,底盤的鐵輪第一次開始翻越山路,時不時的要用石子鋪設在路面上,但饒是如此,也是一個非常大的創舉。

這一共二十八個車廂的列車,全程靠玉石動力,以及從周圍山脈中擺設的聚行陣來借力!

“聚行陣”這玩意是什麼?首先得看一看這個木牛流馬列車的行軍路徑,從雍雞關出發,然後一路向南,整體的地形結構是沿著山脈由高向低。

其百分之六十的路都是由高向低,即根本不用外來動力,都是下坡。而剩餘百分之四十的路程,是需要翻越山頭。

聚行陣就是山體上的蓄能裝置,解決那百分之四十的上坡路程。

整體盤點這些上坡路程,跨越山頭後,其山頭計算位勢差也是從高到低。

即a點海拔五百米高,上升到海拔八百米,最後又下降到了四百五十米。這中間雖然翻了一個山頭,但是仍然具備五十米的落差。

南疆的風水工程師們,為了讓列車翻越山頭的過程更容易,所以擺下了“聚行陣”,該陣法其實脫胎於旁門,即南疆有一個法子叫做趕屍,為了讓屍體自走,在一些崎嶇地方部署了碑文,且埋了一些石頭,確保屍體能被牽引。

只不過公輸望這個聚行陣,規模更加龐大;每個山頭上埋設了幾乎消耗量為王侯陵級別的玉石。武飛在南疆交通上的消耗不可謂不大。

這一長條列車就如同水流一樣,沿著山體一條凹陷地方自動遊動過來了。

列車就這麼向南蜿蜒行走了八百里的路程,抵達到靈江上游的中轉點,將三千石的貨物卸下來後,則開始裝貨,在裝完貨後,則是張開風帆進入更西邊的山谷始發站中,在特殊山谷風作用下蓄積能量爬到高點後,沿著另一條道路回去。

列車開通,讓墾拓出現了質的變化。

33年年中,靈江四個堡壘駐紮的守軍原本是自食其力,在營寨中,睡著草墊,破衣服縫縫補補,飯食是三分粟米六分野菜,其餘就是現撈的魚蝦。

而列車到來後,一下子補給水平從緊巴巴提升到小康;先前南疆什麼都缺,以至於一些大爻境內平平常常的生活操作,到了這都艱難無比。比如說醃菜。

現在在堡壘處,隨著大量陶罐和鹽運過來,讓軍團可以把多餘魚肉給醃製成魚塊。

靈江的駐紮點條件,已經與大爻內地有七分類似,不完全是邊塞了。

…視角來到靈江一條向南支流中,武飛工作範圍繼續向南延伸…

武飛站在高地上臨時搭建的樓閣裡,和宮騫用水晶鏡片打磨的長筒望遠鏡觀摩,這向南前進一處新的陣地。

之所以選擇這裡,因為武飛的勘探隊在這發現了質量非常高的鐵砂石。

江邊上正在展開浮橋,那一艘艘船舶正定在江中,落下鐵錨然後用鐵索連環,勞工們正在在船上鋪設甲板,即三日後兩千大軍進入靈江南部。協同行軍的有嚮導和僕從軍四千人。

這些浮橋材料是事先囤積在江邊的,只能在眼下沒有雨水洪峰時才能展開。並且只有此時此刻,人力充足時才能部署,這個屯堡在先前是靠著擺船渡江的。

宮騫:隨將軍一路南來,方知將軍恩威已經深入南疆每一處鳥羽。——大爻本土典故,鳥類的羽毛是很難打溼的,當鳥的羽毛都潮溼時,意味著雨露已經浸潤很長時間了。

武飛:欽差謬讚了,全賴陛下恩德,將士用力!南疆諸部反覆無常,只有持續不斷教化才能長治久安。

宮騫在這一路上,見到的是江南諸部對武飛的恭順,對武飛此時的話,認為是謙虛。因為現在的恭順,不代表此地部民就沒有反心。

宮騫心中默唸:“反心”,南疆百族有,武家呢?要說沒有藏一丁點“不臣”,那是不值得信的。

宮騫於是乎繼續:“哦,將軍如此這經年累月下,想必已經是讓此地蠻夷銘記恩威。”

武飛搖頭道:“欽差此言差矣,我這點小恩小惠,遠不及聖人的教化。”

宮騫盯著武飛:“將軍意在此處興王道。”

武飛點頭:“是的,我請欽差您至此,是勞煩您奏請陛下,對南疆諸歸附部落,分封土司之職。只有南疆諸部頭人,獲得我大爻王道默許,此地才算真的無憂無慮。

宮騫微微一怔,感慨於武飛對大爻的忠義,同時也對武飛的算盤暗暗稱讚。

這給南疆的諸部落分封“土司”,那麼在南疆中約束諸多土司的武飛呢?這不得分封一個公,亦或是王?——唯名與器不可輕易贈予。

宮騫不準備在這個話題上繼續下去。而是望著江邊,換了一個方向。

宮騫:“此來南疆,將軍用兵行雲流水,在這南疆是屈才了。“

武飛微微一頓:“哦,全賴前人之功,若無父輩開拓,我等在此寸步難行啊。“

宮騫:“哦,在我看來,將軍若生於北,必為當今陛下所重用。”

武飛明白這是勸說自己早點到北邊去。

武飛裝作不清楚地說道:“哪裡的話,當今聖朝,人傑如雲,哪輪得到我來入席。”

宮騫:“兵事兇也,北境沒有一位將軍敢在戰前聲稱自己必勝,而將軍似乎從來沒有論敗,可見將軍有“百戰百勝“之才。”

武飛:“非我有百勝之才,而是此處無克我之策。”不過在見到宮騫“記錄在案”的表情後,立刻表示“還請欽差靜待一些時日,將家中事務安排好後,就去覲見陛下。”

…三日後,武飛在深入南部前,以那兒還是生蠻之地,勸說宮騫暫時留在北岸。…

靈江以南的十支僕從軍,開始響應將軍府的集結命令。

在雲切谷的聚兵處,普通的僕從正在校場上享用飯食,碗瓢在碰撞。

而僕從軍的隊督們,都已經穿上了大爻隊督甲冑,在武飛大營中,對武飛行跪拜。而

這是給趕來參與會盟的靈江南部多個部落土司們進行“鞭撻”記憶的。

如果說,在靈江以北,傳播大爻王化還是可行;那南邊連大爻語都不流通。所以宮騫大爻欽差這面大旗,就沒必要到南邊晃盪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