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現在他的戰略,就是清掃周圍鄉間的有糧之地。
順便鍛鍊行軍和體魄。
老弱病殘逐漸被淘汰。
意志不堅定,或者太聰明的傢伙也會被淘汰。
留下的人,自然就是中堅分子。
不用擔心人會跑光,因為沒有飯吃的人,會在沿路源源不斷地加入進來。
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找一個人來指引他們。
……
縣城之內。
王家分支,早就得了報信的。
“你們王家的主支,被滅門了。”
“得趕緊報官啊!”
來報信的是幾個王家人。
他們在被圍攻時,偷偷跑路了,在遠處看到了這一切。
於是他們跑去縣城,給王家幾個分支把現場的情況說了。
他們說這些,也沒有存著好心,只想著立功得了獎勵。
然而,王家幾個分支知道這事後,他們商議一通,竟然做出決定。
“就當這事不存在。”分支主事,王家二房拍板道。
“如果告官,首先得付一大筆錢給縣令和衙役們,將他們餵飽了,才能幹活。”
“再次對方是幾千人的賊寇,縣城要出兵,很麻煩。”
“我們王家又得拿一大筆錢糧出來,不然的話,他們也沒有辦法出兵。
“咱們等別人出頭,或者等賊寇打上城來。”
“如此一來,我們就能以不變應萬變,省下了好多錢糧。”
二房的話,讓眾人很贊同。
長年累月在城裡做事,他們很清楚衙役們怎麼做事的。
就說徵發徭役,那就是從中上下其手。
這些傢伙們,就是不會幹好事。
指望他們為王家主持公道,月亮從水裡出來差不多。
於是他們就當沒事發生,接下去該幹什麼幹什麼。
只是派人悄悄跑出城去,向都城而去。
為的就是留下一個分支。
省得家裡絕種。
他們就等著朝廷自己發現,自己去平叛亂。
他們可不會去報官。
而他們的確做對了。
有去報官的,那是陳家人。
陳家還是有人的。
他們在朝廷裡也有人,因此膽子比較大。
於是就去報官了。
“鄉下有一股子賊寇,正在肆虐,打破許多大戶人家,太爺您得管管啊!”陳家的人將帖子遞送上去。
縣令先拖延了三天,才來處理。
問明白的賊寇規模。
縣令決定不幹活。
原因很簡單。
他還有半年就要調任了。
這時候去平賊,功勞是誰的?
成功了,功勞是下一任的。
失敗了,責任是他的。
當他是傻子嗎?
花的錢還得他來籌備。
又是麻煩事。
他撈夠了,不想折騰了。
其實這在鄉紳百姓看來,就是好官了。
不折騰的就是好的。
畢竟有錢了,總想著安穩離開,不想著找事。
而那陳家人,卻不滿意。
他們希望能夠將這些賊子滅了,再將那些村子的地盤給他們。
他們這當然是在開玩笑。
縣令壓根不會這麼幹的。
想多了。
就算對方朝廷裡有人,他也有人。
他只是不想折騰事。
於是他說道:“這事本縣,還要詳細查問。”
“孫子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本縣可不能貿然行事。”
就這樣,聞人升得到了充足的時間去發展自己。
而他接著就去打破了一個大戶。
打破這個大戶,就變得容易許多。
因為他們已經制作有不少的工具。
盾牌、梯子、甚至還有投石車。
先是一通石頭砸過去,接著聞人升一陣喊話,順便用梯子上去。
戰營的人,扛著盾牌往上衝。
幾個回合下來,就將一個土圍子給攻下來了。
裡面的人還是按照老樣子處置。
願意投靠了的,就跟著。
不願意投靠的,就地殺死。
這可是造反,不是搞仁義。
現在比以前好了,就是不用再吃那些不正經的肉。
當然,他們只是自己不吃,別人怎麼樣,他們是不管的。
隨後將糧食拉出來,將雞牛羊,宰殺之後,就地吃糧練兵。
再過一週,又去席捲到下一個地方。
如此一來,聞人升打的精兵越來越多。
他手中的精兵,指得那些作戰技能嫻熟,膽子夠大,足夠聽話,從被動求生,變到主動願意謀取富貴。
從一開始的三四十個人,變成了一二百,再變成了1000多人。
而有1000的精兵,可以說就能橫行一省了。
聞人升開始從西北出發,又一路繞著山,繞著順時針方向,向著東南之地行進。
聞人升很清楚戰略目標。
現在這個大災之年,只有東南,可以找出一個根據地來。
那樣的話,才能夠變成坐寇,慢慢發展。
留在西北,那是找死。
西北是穩定不下來的。
因為旱災的原因,你只要找不到水,一切都是空談。
任何人也不可能在沒有水的情況下,將根基發展起來。
李自成最後也是在襄陽附近為根據地。
只是他到底還是擺脫不了賊寇本色,又想著定都西北。
結果就是根本扎不住陣腳,被別人一衝就破,又一路向南逃,死在南邊。
早幹什麼去了?
直接就在襄陽站穩腳跟,再說別的事。
聞人升就是這樣打算的。
有個幾年時間,站穩腳跟,再去謀反。
靠著降低智慧的光環,籠絡到足夠人手,做事就簡單多了。
這時,小幻冒出來了。
她覺得不對勁。
“老爹,這沒開掛,造反很麻煩,開掛了還是很麻煩,那不是白開了嗎?”
“那你想怎麼樣?”
“很簡單,直接衝進朝廷,忽悠皇帝讓位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