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呀——
鐵鏈和支架發出刺耳的摩擦聲。
懸掛在半空中的400公斤沙袋好像鐘擺一樣,不斷晃盪著。
方誠雙拳前伸,擺出泰拳中最經典的虎跨步姿勢。
隨著呼喝聲,挺胯發力,甩手擰身,斜上步猛地踢出一腳。
然後又迅速收回。
他此刻練習的是泰拳中標誌性腿法,掃踢。
這種站架,重心較高,且稍偏向於後腿。
有利於提升出腿威力和用前膝進行格擋,兩手分開也有利於維持掃踢時身體的平衡。
而眼前這個沙袋是整個場館最大號,專門被用來練習重腿踢法。
目前看起來質量很不錯,加上內部填充物特性,根本不怕踢壞。
泰拳雖然給人一種“野蠻”的印象,但許多格鬥技法確實有其獨到之處。
就像掃踢技術威力極大,常在賽場上用於ko對手。
即使被對手格擋住,也還是能夠對其造成損傷。
這與散打中的鞭腿類似,但又不盡相同。
散打鞭腿,講究“腰馬合一”,動作一氣呵成。
發力時間短促,爆發時就像甩“軟鞭”一樣響脆。
泰拳掃踢,則更強調透過身體核心旋轉,帶動腿部發力。
發力時間較長,依靠重腿的慣性,像“棍子”一樣掃砸出去。
所以,鞭腿相對靈活,更適合快進快出的近距離遭遇戰。
就像方誠和黑衣人交手時的那種狀況。
而掃踢則更適合在較遠距離時便蓄力攻擊,追求最大程度的殺傷力。
比如現在這樣全力踢打沙袋。
方誠練了一會掃踢,對於這項格鬥技能的理解愈發深刻。
泰拳中的腿法,主要用脛骨擊打對手。
人體的脛骨非常硬朗,長度相對較長,很適合作為“武器”。
但俗話說:“自古剛刀利先斷”,碰到更強硬的對手,或踢錯部位就非常容易骨折。
這種情況在比賽場上,時有發生。
泰拳選手為了追求更大殺傷力,往往會忽略自身遭受的傷害,有種七傷拳的意味。
不過也正是因為泰拳這種特點,才能在搏擊賽場上表現得那麼兇猛,所向披靡。
甚至被稱為“地表最強站立格鬥技”。
雖說其中有吹噓成分,但也從側面看得出泰拳在進攻方面的強勢。
方誠不斷踢打沙袋,將今天陪練時所學到的各種腿法都施展出來。
在他的觀念中,從來沒有什麼最強的武技,只有在合適的情況下,使出最合適的技法。
招數是死的,人是活的。
只有把所有技法融會貫通,才能成為更強大的武者!腿法練習完畢之後。
方誠接著又開始練習泰拳中格外重要的兩門技法。
肘法和膝法。
泰拳的拳腿技術,和拳擊、散打儘管存在差異,但區別並不算大。
所以想要解鎖這項技能,重點還是在肘法、膝法上。
而這兩門技法恰恰也是殺傷力極大。
所謂“肘過如刀,膝撞如錘”,在實戰中發揮出的威力總能超乎對手想象。
透過幾次與泰拳手對練,方誠已經基本掌握各種肘擊、膝頂的技法。
只差提升熟練度,並靈活地使用組合技。
下班後的訓練大廳。
靜謐得只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拳腳用勁的噼啪聲。
方誠眼神專注,一招一式使得有模有樣,乾脆利落,
橫肘、挑肘、下砸肘、轉身肘,衝膝、直膝、飛膝、砸膝……
肘法和膝法配合使用之際,越練越有一種凌厲生風的感覺。
甚至隱約把握到一種越戰越勇的勢。
如果能掌握這種勢,別說技能入門,晉升大師也是指日可待。半個小時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