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崛起的家族,或許會因為他的原因而被牽連,族誅!
而四野鄉民皆喜極欲狂,奔走相告。
於黔首黎庶而言,這惶惶世道,能得一方青天庇佑,不啻久旱逢甘霖。
百姓們向來是淳樸的,很多人都相信,皇帝是聖明的,只是朝廷有奸臣,矇蔽了君父的天聽,所以他們渴望有一個青天大老爺能夠將一切都反應出來,告訴皇帝他們的疾苦。
但實際上如何呢?
如果不是因為‘眾生忍’法相的償還原因,鄭均甚至都懶得來這人間走一遭。
太極宮高,聽不見人間疾苦。
“臣民們、鄉親們,你們受苦了,朕來晚了。”
鄭均走出了小巷子,望著街道閭里之中密密麻麻的人群,這些向他俯首叩拜的百姓,揚聲道:“武平郡之事,朕之過也。”
鄭均絲毫沒有理會跪倒的田高義、單熙,而是望向百姓。
對於如今的鄭均而言,百姓其實算不了什麼。
十尊法相,已經讓鄭均立於閻浮界之巔,成為了閻浮界自誕生以來名副其實的第三人,也是當世第一人。
就算是天下皆反,也奈何不了鄭均如何。
但鄭均知道,自己身為皇帝,能救得了羅天界的兆億民眾,又怎不能讓閻浮界的百姓過得更好一些?
而看到了鄭均的道歉表現,武平郡的百姓幾乎在一瞬間便震撼,不少百姓甚至聲淚俱下,高呼皇帝萬歲。
而武平郡的一些讀書人更是感動不已。
聖賢書上常說古代聖王治世心繫天下萬民,心憂千家萬戶。
但與如今這位陛下相比,卻遠不及也。
畢竟那些古代聖王,也沒有給他們這些庶民道歉。
甚至不少聖王,依舊是奴隸制的踐行者。
在一瞬間,整個武平郡的百姓,都被鄭均所感動。
這件事,將會被他們傳給自己的兒子、孫子……一直到子子孫孫之輩,而整個武平郡,都會念叨今天這件事情。
就算是未來鄭均爭奪道主失敗,身死道消,而鄭漢王朝的統治,也依舊會在武平郡上演,武平郡將會成為鄭氏子孫最忠誠的城池,未來即使再受到什麼委屈,他們也依舊會期待大漢聖君出現,為他們主持公道了。
“武平郡守韓定及該郡郡尉、五經博士、文學掾,族誅!”
鄭均深吸一口氣,冰冷的對田高義、單熙道:“郡丞、功曹掾、戶曹史、決曹掾、賊曹掾、倉曹史,治民不利,賜死。”
說罷,還不等田高義、單熙奉詔,便又聽聞:“肅州涉案官員,盡誅之!”
“臣奉詔。”
田高義、單熙當即乖巧領命。
同時,他們心中也在嘆息。
這事兒,他們並沒有參與。
畢竟已經作為大漢的州府行政長官,作為整個大漢權力前二百的存在,他們的地位已經不需要追逐這些東西了。
但,這事兒畢竟出在他們治下。
他們,自然是有推脫不掉的責任。
“田高義,貶為武平郡守;單熙,貶為武平郡尉。”
鄭均眼神淡漠的張口,繼續道:“肅州州府之中,涉事官員死,未涉事官員,貶至武平郡為小吏!十年不得升遷,十年後,朕會考察武平郡,若仍有不公之事,郡守以下,論罪皆死!”
“諾!”
田高義、單熙二人苦澀無比,只能奉詔。
“既如此,便去做吧!”
說罷,鄭均衣袖一揮,原本還愣在原地的韓定忽覺丹田如遭雷擊,五臟六腑似被無形大手生生撕裂,任督二脈真氣逆衝,喉間腥甜翻湧。
“噗!”
一口心頭精血噴濺三尺,落地竟如滾油灼石,滋滋作響。
他苦修七十三載的通竅境界,此刻竟如沙塔傾頹,瞬息崩解,被鄭均給廢了!
田高義、單熙見此,立馬起身而去,田高義捲起這韓定,便朝著郡守府而去,而單熙本人,則是按照鄭均方才點名的名單,開始除賊。
二人離去之後,餘留鄭均在此。
鄭均,自是不會久留。
但周圍的百姓,熱情無比,口稱‘聖人皇帝’。
那老嫗更是淚眼婆娑,激動不已。
對於周圍百姓的熱情,鄭均不由嘆了口氣,熱情的與他們聊了些許之後,便施展神通,將自己的身形隱匿了起來,隨後便徒步走出了武平郡城,朝著其他方向而去。
‘眾生忍’法相的償還並沒有因此而中斷,畢竟要求只需要腳踏實地的走個十萬八千里,並沒有禁制表露身份和施展神通。
而武平郡的事情,自然如同長了翅膀一般,瞬息之間傳遍了整個肅州,甚至整個北國,整個天下。
一時之間,各地官員如臨大敵,紛紛開始亡羊補牢。
於是,不少百姓驚奇的發現,原本被侵佔的好處全都被還回來了,這就讓百姓嘖嘖稱奇,還以為官府良心發現。
後來才知曉,原來如今大漢皇帝微服私訪,懲治貪官,登時引得天下百姓震動。
於是,在民間傳說之中,當今天子時而化身商人,出現在塞外牧民身旁,親切詢問牧民天災問題;時而出現在青州腹地,冒認勳貴,問詢學堂學生關於教學事宜。
又時而化身苦行修士,踏足江南富庶之地。
又時而化身江湖遊俠,在巴蜀之地遊動。
與老農談農桑,與幼童嬉玩鬧。
在這十數年間,常有抱著僥倖心理的官員被皇帝抓了個正著,族誅處死。
而就在這十數年間,‘天子微服私訪’的故事已經傳遍大江南北。
無論是古之聖王,還是夏祖魏帝虞皇周神武,都遠不及當今大漢天子這般勤政愛民。
而在南海之地,依舊是披蓑衣、戴斗笠的鄭均,站在南海礁畔,望著巍巍南海,心情大好。
他的面前,只有一行鎏金小字。
【‘眾生忍’法相已償還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