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最為緊要的是,無論他的切割面是如何變化的,它的總數都是一個“素數”,止這些東西都並非是陸峰在意的,他在意的還有此物“源源不斷”的“無中生有”之本事,止是如是的觀察之間,陸峰再度看到了一些“符文”。這些“符文”以一種“7”字一面的程度,成為了一個小小的“切割面寶石”,但是這些的“寶石”,亦不過是一個“大寶石”之中的一個點罷了。
陸峰在此刻,竟然是將其徐徐的解剖開了。
“智慧資糧”便是在現在,連帶著陸峰自己的“智慧”,開始熊熊燃燒了起來。
“有了——”
陸峰在“頭口”之上,緩緩的開口說道,“陸道人”還是在唱歌,聽到了自己本尊的聲音,止是當做全然不知,連目光都未曾流過去一個。
如此一路之上,三個人便是各行其是,各做各的。
就這樣,剩下來三個人的行路反而要比帶著一群人行路還要快。
便是在第六天,月剛剛上來的時候,他們便到了“尼瑪納達措”。
陸峰無有回神。
但是“陸道人”和“佔堆”都見到了此地。
星月之下,這樣雄偉之自然,就像是錘子一樣,狠狠地撞入了見到此物的人心裡。
“佔堆”見到這聖地,雙手合十,隨後行大禮膜拜。雖然時間,有限不得轉山,但是他亦是在山腳下,壘起來了“瑪尼堆”。
開始唱出來了“讚歌”。
實在是這一座山實在是太美太美了。
此刻大日降落,自然是見不得“日照金山”的場面。
但是整座山此刻在“星月晴空”之下,依舊“美的不可方物”。
有些像是“人間仙境”。
大量的雲霧宛若是輕紗一樣,遊走在了這些山脈之間。
大月甚至好像是掛在了這山上。
整個“山脈”從外頭看上去,就好像是一個三叉戟。
中間的山峰是最高的。
大月就被戳在了這山峰的上頭,好似是串在了上面一樣。
隨後另外兩座山峰,一高一低,但是“納達措”,蘊含著佛法佛藏的湖,並非是在這最高的“三叉戟”最中間。
而是在這“三叉戟”的身後,便是更高的山脈,那湖泊,就在這高低之間。
就是在這山脈之中。
無有綠植的土,中間的雪線,湛藍的冰川,還有更高處凜冽寒風之下的“山頂”。
甚至還有一段山區,是有“原始森林”存在。
一座山,便是蘊含了不計其數的“自然景觀”。
這樣一座山,如何稱呼不得是“神山”哩?
便是這樣一座山重新出現在了此地,河流從這座山上流淌下來,溫順的被陸峰安放在了“河床”之上。陸峰的“法性”亦是在這前頭被“牧羊老頭”阻攔住的。
止是現在,三人都到了山的下頭,那“老牧民”也無有出現。
一行人就如此的上山,在月到了正頭的時候,見到了號稱是“納達措”之湖泊。
那一座湖泊,就好像是神靈之眼睛。
又像是菩薩的明冠。
就是如此澄淨的出現在了眼前。
就是這樣將整個星辰,都囊括在了這湖泊之中。整個“湖泊”都是一種淡淡的藍。
真正的美不勝收。
但是問題便在於,這一座神奇的地方,未有土地神,未有守護神,未有男神女神。
甚麼都無。
連野生動物都不見。
沉默的叫人難以言喻。
便是到了此地,就連陸峰都分出來了“念頭”,在此處壘造了“瑪尼堆”。
旋即看著“陸道人”在這裡種樹。
然後揹著月色下山。
止是還無有走出來多遠,陸峰那自己為自己“牽馬”的“念頭”忽而的說道:“我的瑪尼堆,好像是被人推倒了哩。”
“陸道人”頭也不回說道:“我留在了那裡的禮物,亦被人收了,幾道劍符,不成敬意。”
那座山上自然是有些問題,但是面對這些問題,俱都輕描淡寫。
夤夜下山,剩下來的一段荒原,就更無有甚麼可以阻攔的他們的了。
這樣的路程,一日之間,幾人行走如風。
便是在這天下午時候,就在陸峰忽而睜開眼睛,說“有了”的時候。
“陸道人”亦是滿意的望著眼前,說道:“你有了?我也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