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說的不是內煉與外煉的區別,而且截然不同的兩條道路,一種就是最為尋常的法術修煉,而另一種,則是將法術納為自身的修行一部分。玄光修士,能將修成的法術凝成符籙,藏在胸中祭煉,所以才能將法術修煉到高深的境界。
漸而漸之,就有修士發現還可再進一步,將符籙種入內天地中。如此一來,等若無時不刻,都在以法力祭煉符籙,法術的修煉自然是一日千里。
如此照理而言,此法應該完全取代尋常的法術修煉方式,可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因為一旦如此做了,符籙的法性也會反哺本身,而這個反哺是好是壞,卻要看道法與法術的相性。
若是道法與法術之間相得益彰,自是不必多說。
比如一個修行火法的修士,再將一門火行法術凝成符籙,種入內天地中,不僅法術修煉起來事半功倍,還能使他的法力更加精純。
再比如此人,若是修煉了一門‘太陽真火’的法術,日積月累下來,還能使自身的法力,帶上一絲太陽真火的‘火性’。
這就是法性的反哺,所以若是修煉相輔相成的法術,對自身的功行還有著極大的裨益。
反過來,若是此人修煉一門水行法術,卻可能使法力變得駁雜,這就是得不償失了。
可要是以尋常方法修行,雖然不是不能做到,但是一來進境不能與前者相比,二來不合自身道法,使用起來也不能得心應手,實在殊無必要。
所以許多時候,大部分修行人都會選擇與自身道法相合的法術主修,再輔以一些萬用的法術,以此構架自身的法術體系。
許恆合上手中的書,眸中露出思索之色。
他想到自己的虛幻天地,直覺似乎有文章可作,只是有些捋不清楚思緒,只能暫時將之放下。
許恆將書放回原處,忖道:“看來挑選法術也急切不得,還是得傳道法以後再說罷。”
不過話雖如此,他還不急離開,便在藏書閣中,跟隨興之所至,隨意翻閱起來,尤其在那掛有‘博觀’牌樣的書架之前,逗留了許久許久,只覺增長了很多見識。
比如天豐大地,直到此時他才知道,天豐大地的修行勢力,除了太光一派,就只有一家,稱得上是道門大派,而且雖不至於日薄西山,也是頗有些衰落的勢頭。
而自這兩家之下,最厲害的修行勢力竟是一家旁門,還是個耳熟的名字,叫做摩雲山。
再比如東海,原來有著近海、遠海之分,近海還在凡俗中人能夠到達的範疇之中,到了遠海,可能數萬裡都沒有一縷人煙。
而許恆所知道的東海修行界,還更在遠海之外,主要由三山海和星宿海兩個海域組成。
三山指的是傳說中的三座仙山,蓬萊、方壺、瀛洲,其中蓬萊就是蓬玄派的山門所在。
而星宿海則是傳聞之中,上古時期,無數隕星從天而降,落入東海之中,形成的一片無數島嶼連綿的廣袤海域,那裡靈機旺盛,物產豐富,有無數修行人,繁華不在任何修行界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