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音樂家

第50章 神秘學教程:“靈覺”與“秘史”

“之前會長是如何向你解釋隱知的?”杜邦發問。範寧略作回憶:“隱秘的知識、非理性的知識、超驗的知識,他舉了例子,比如關於見證之主的起源與奧秘的知識,就是一種隱知。”

“沒錯。”杜邦從筆筒抽出了一支鉛筆。

他飛快地在白紙上畫了一個大圓圈,又在其之下畫了四個小橢圓。

分別寫下了五個單詞後,將白紙旋轉,對著範寧。

“這是隱知的1+4分類框架。”

範寧看見杜邦的食指先抵在了大圓圈上,它對應的單詞為——

「秘史」

“秘史,是隱知的核心,也是源泉。”

杜邦嚴肅地作出解釋。

“歷史是已逝之時在世人記憶中的投影,居於世界表象的無知者,記載了他們所能銘記之事物。而那些掩蓋在重重迷霧之後的事件真相,不為人知的隱秘過往,就是秘史。”

“有知者研習秘史,就是透過解讀這些禁忌的、隱晦的、模糊的、模稜兩可的、甚至互為悖論的歷史資訊碎片,揭示了世界表象之外的本質和構成,瞭解了見證之主的起源、演化與紛爭,知曉了祂們的神名、尊名,祂們所代表的規則,執掌的相位,理解了祂們的意志是如何影響著世界的程序。”

隨後杜邦的手指在紙張上移動,依次停留在後四個橢圓形的單詞上:“以「秘史」為源泉,我們才有了後面四種次生的隱知大類——”

“「移湧」:關於移湧存在的知識,關於探索的記錄,地點、座標、輝塔、門扉和神秘物質的資訊。”

“「相位」:關於七種相位的知識,它們如何從輝光折射而出,它們如何區分、表徵,它們代表了怎樣的準則,如何研習與實踐它們。”

“「秘儀」:關於溝通見證之主的方法論,關於秘儀背後的原理,如何構造祭壇、祭品、秘氛、禮器、音樂、禱文,如何調和相位,揚升能量。”

“「有知者」:關於我們本身,如何練習控夢法,如何在移湧中求索,如何在輝塔中攀升,如何拆解隱秘靈感,如何呼叫無形力量。”

自此,一個以秘史為核心的“1+4”隱知體系框架,清晰地呈現在了範寧的心中。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接受隱知會有風險。”

杜邦又從後面的書櫃找出了一本大書,封面舊而華麗,主要用銀質打造,葉脈與花紋的雕刻十分精緻。

“《論代價與起源》,發行於第3史早期的寓言集,作者自稱其身份為語言學家、民俗學家。他表示自己用圖倫加利亞語‘勉強翻譯’了幾篇原文為‘古查尼孜語’的寓言故事,對隱知傳遞的危險性作出警告式的註解,並在後半部分推測出了幾種規避風險的方式.”

說到這,杜邦把文獻緩緩攤開;“這本書主體是圖倫加利亞語,作者所稱原文的‘古查尼孜語’,只是附了零散的插圖式的手抄稿,沒有人看得懂。我先把圖倫加利亞語用霍夫曼語讀你聽聽,你以後要研究神秘主義,圖倫加利亞語是必須要掌握的基礎性語言”

坐在對桌的範寧,此刻眼神卻陡然聚焦,心臟突然砰砰狂跳!

那些零散的“古查尼孜語”手抄圖例,雖然對他來說是倒著的,但是!——

他伸出手,緩緩地把文獻朝自己這側旋轉。

這是一種以奇怪方式呈現的中文!

為什麼要說奇怪,一是因為這些字形和筆畫都被詭異地改變過,以一種比範寧前世“火星文”還離譜的方式。

二是因為,字的區域性順序也是打亂的。

有一種“所周眾知,中文排的列序順不影閱響讀”的感覺!

這兩種因素合在一起,導致範寧一個地道的大吃貨國人,閱讀起來都特別地吃力!

“怎麼了?”杜邦看到範寧把書轉了過去,心生疑惑。——(有幾位筒子說要建群,我也不確定現在有多少人,看到這裡有意願的留個言我康康?)(更新:從簡介下面可加入)

感謝不正經的流浪法師、傑尼龜搶大龍、大炮送溫暖的月票~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