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漢昭唐

第69章 宦遊人

其實選擇多與袁術交好,還是出於對中前期利益的考量。袁紹看似名望崇高,但袁紹周圍已經聚集了太多人,形成了封閉的圈子,即便有好處,很多事也輪不到張虞。

但袁術不一樣,袁術名望弱於袁紹,但袁紹天然自帶豐厚的政治資源,連大將軍何進都要拉攏袁術。袁術周邊雖然圍繞了不少人,但彰顯出足夠的價值,袁術絕不吝嗇自己的政治資源。

例如孫堅攀附上袁術,從長沙太守到封烏程侯,以及後面被袁術表舉為豫州刺史。

與王晨聊了幾句,王晨便打著哈欠回屋。

待王晨走後,張虞先給酈素衣回了封信,先報了下自己受拜鄭縣令的喜訊。之後同樣訴以衷情,讓酈素衣再好生等等,自己有空就會歸家。

針對酈素衣詢問酈嵩的訊息,張虞簡單說了下酈嵩的情況。自酈嵩率騎留在王允身邊,因做事勤勉,為人謙遜,頗受王允的欣賞。

今汝南重起叛亂,王允親自帶兵征討,而酈嵩率騎卒從之。

至於王允託人送來的書信,倒沒什麼新奇,僅是叮囑張虞勿要因交錢上任,而心中產生不忿心態,為了賺回所付出的錢財,向縣中百姓剝削,需好生治理百姓。

張虞自是表立決心,向王允保證不會行違法亂紀之事。

兩封書信寫完,張虞便吹滅燈火,上榻入睡。

次日,張虞帶著湊夠了的四百萬錢,向西園繳納了費用。而西園的宦官回了一套官服,以及象徵縣令的印綬,價效比不是一般的高。

四月二十六日,張楊在雒陽呆了兩三天,便告別張虞,準備經河內歸鄉。而張虞登門拜會袁術,袁術因公務繁忙,僅抽空與張虞見了面。

隨著上任的日子的逼近,張虞與董昭、袁秘、鍾繇、孫資四人多有相聚。

臨行之日,張虞向王蓋、王晨二人告別,帶上郝昭、孟寧之、張豐三人,與鍾繇、袁秘、董昭相會洛水河畔。

洛水湯湯而流,自西南向東北注入黃河,河畔上樹木成蔭。

張、鍾、袁、董四人各有行李,今將各自奔赴。

袁秘頗有不捨,說道:“楊柳依依,將與諸君離別。不知此次分手,何時能與三君再會!”

“會有機會!”

張虞抿了抿嘴,說道:“雖不知何時可以再見,但今後總有再見之時。”

董昭感觸而嘆,說道:“昭希望能在雒陽,與三君再見。屆時共輔朝政,不亦樂乎!”

鍾繇笑道:“希望能如公仁所言,同在雒陽任職,休沐之際,能居市井飲酒作樂,此不失為件趣事。”

話雖這麼說,但幾人不由同嘆了口氣,董昭這種想法僅能說願望而已,若按正常來說,他們會在天南海北任職,即便在朝廷任職,也很難說會長久。

農業社會不似工業社會,一切都過得很慢,眾人想要聚在一起,除了機遇,很難說主動聚會。

袁秘面露羨慕,說道:“濟安與元常倒是離得近,閒暇之時尚能在長安同聚,不似我遠在山陽郡,公仁在冀州。”

聞言,張虞頓生惆悵之意,感嘆道:“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望諸君勉勵,今後自有再見之時。”

前世讀詩時,張虞很難領悟王勃這首詩,僅是將其背誦下上來。但今時自己置身為宦遊人,當真能領悟王勃與友人的分別之情。因為這一別,不知何時能再見,再聽到對方訊息,更不知要到什麼時候。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唸叨了下詩詞,袁秘不由笑道:“濟安何時有如此才學,竟能做出這般句子!”

“嗯~”

袁秘細品了下,問道:“不知首句與末句是何內容?”

張虞搖頭而笑,說道:“不知何人所做,某僅記得殘句。今時觸景生情,偶然想起。今用此語送別二君,日後必有再見之日。”

“多謝濟安!”

“再會!”

“再會!”

四人拱手告辭,張虞、鍾繇二人驅車駕馬向西,而董昭、袁秘二人過橋向東。

《江左遺冊》:“初,神武帝於雒陽為郎官,常感才學粗淺,而與袁秘交友。而秘以神武帝救己之恩,遂與之為友。”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