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夜色中,低聲唸了句佛號,轉身回寺。
——————
韓雲在離開雙林寺後,開始規劃自己接下來的行程。
五臺山是一定要去的,不過不是現在,那晉省還有什麼名山古蹟可以去呢?
最後,韓雲將目的地確定為綿山。
儒釋道三教在綿山和諧共存,形成九里十八彎,二十四座諸天小廟的獨特格局。
又是漢人成佛第一人田志超的核心修行地,傳言他圓寂後,有空王佛之尊號。
而空王佛在佛教典籍中被描述為過去世千佛之一,乃是一位古老的祖師佛,其地位高於過去七佛。
其出現時間早於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被尊為兩者共同的祖師,也被視為大乘菩提心教法與菩薩道的祖師。
這一位的名號雖然流傳不廣,但比起眾所周知的道濟和尚而言,其地位要高多了。
而且,綿山之上還修建有大羅宮。
三清上,曰大羅。
據傳介子推曾攜母隱居於綿山並在此看到:三清上,有玉京山,山上有七寶樹覆蓋八方羅天,曰大羅的道家最高境界“大羅仙境”。
就這麼一個地方,道家和佛家的同時相爭,你敢說它沒秘密?
自平陶往南而下,便是綿山。
綿山風景奇絕,山勢如龍蛇盤踞,雲霧繚繞間隱約可見飛簷斗拱。韓雲沿著青石階緩步而上,耳畔傳來陣陣鐘磬之聲,與山澗流水相和,更添幾分清幽。
行至半山腰,忽見一灰袍道士倚松而立,手持拂塵,正笑吟吟地望著他。
“這位居士,可是自北方而來?”道士聲音清朗,似帶著山間清氣。
韓雲拱手一禮:“道長慧眼。在下途經寶地,特來瞻仰三教勝景。”
道士拂塵輕掃,松針簌簌而落:“巧了,貧道正要往大羅宮講經,居士若有興致,不妨同行。”
二人沿石徑蜿蜒而上。
道士自稱姓李,乃大羅宮執事,言談間對山中掌故如數家珍。行至一處斷崖,李道士忽然駐足,指著對面雲霧中若隱若現的殿宇:“居士請看,那便是空王佛真身殿。”
韓雲凝目望去,忽覺眉心微熱。
恍惚間,似見殿前有金光流轉,心中登時得空性自然之意,彷彿洗滌身上一切罪障,有無量福德匯聚。
待要細看時,李道士的拂塵已擋在眼前:“居士莫要直視佛光,空王佛真身就被供奉此間,當心著了相。”
正說話間,山道轉角處走來個揹著竹簍的老樵夫。
李道士連忙行禮:“薩師叔今日怎麼下山了?”
老樵夫哈哈一笑,露出滿口黃牙:“宮裡缺幾味草藥,老夫去後山轉轉。”
說著,打量韓雲幾眼,忽然湊近問道:“小友身上有雙林寺的檀香味,可是見過明慧那老禿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