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千世界,萬丈紅塵。
韓雲經歷了無數人生,或富貴,或貧賤,或輝煌,或平凡。每一個世界的經歷,都讓他的心境愈發通透。
在世界破碎的一瞬間,世界光點又化作一片枯萎掉的菩提葉,落在菩提樹下,化作養分,與此同時,又有一片菩提新葉長出。
不同的是,新長出來到菩提葉呈現金光琉璃色。
菩提樹乃是現實記憶之錨點,使得韓雲不會被三千世界中的經歷而迷失,只會吸收其中經歷作為養分。
如作為劍魔時,數十年的用劍經驗;作為佛陀時,悟法求真;作為道者時,燒茅打鼎;作為皇帝時,權謀機變……
菩提樹下,韓雲緩緩睜開眼。
他的眼神深邃沉穩,卻又清澈如山泉。三千世界的經歷,已化作他心性的養分。
三千世界,三千輪迴,大夢春秋,借假修真。
這種手段並非只能用一次,只要韓雲想用的時候,完全可以再次幻化出三千世界,助力自己成長。
所謂功超虛空,速證佛果、智慧,便是由此而來。
一念而歷三千世界,和其他佛家修行者相比較,能不快速嗎?
兩者之間,就像是蝸牛與飛機的區別。
韓雲看向那新生的菩提樹,只見其金脈琉璃葉,放無量智慧光明,而生種種不可思議之光。
三千菩提葉中,有三千世界沉浮不定。
韓雲笑道:“我作佛時,三千世界俱為佛國!”
只見菩提葉中世界場景忽然轉變,化作億萬佛陀、菩薩、羅漢……誦經景象,真個無量佛國。
韓雲心念一動,三千世界又歸復原來模樣。
這便是第四層,我超脫即眾生得超脫,眾生安樂即我安樂。
三千世界是我,我亦是三千世界。
韓雲心念再動,內景空間由金光天地,又重新化作仙都道府模樣。
內者,心也;景者,象也。
外象諭,即日月、星辰、雲霞之象;內象諭,即血肉、筋骨、藏府之象也。
心居身內,存觀一體之象色,故曰內景也。
內景乃心之景象,外景乃天地景象。
由內景映照外景,化一方地域為自己所掌控,那這方地域,可稱為淨土佛國、洞天福地……
又或者是:
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長生不老神仙府,與天同壽道人家。
不過韓雲早已定下名號:景元山福地,內庭府洞天。
類似神通也可由此推衍,袖裡乾坤、掌中佛國等等。
——————
大明武俠世界。
東海之上,天空雲層之中。
韓雲腳踏金雲,一念而起,自己內景空間之中的種種實質景象開始不斷出現在現實世界。
仙宮寶闕,琉璃金瓦,玉階瓊樓,霞光萬丈。一座座亭臺樓閣自虛空中浮現,雕樑畫棟間流轉著五彩祥雲。
韓雲立於雲端,俯瞰著下方逐漸成型的景元山福地。
山巒迭嶂,靈泉飛瀑。奇花異草在山間綻放,仙鶴靈鹿在林間嬉戲。整座福地以菩提樹為中心,根系深入地脈,枝葉遮天蔽日,散發著智慧金光。
他心念微動,五龍自福地深處騰空而起,環繞山巒。金猊蹲守山門,威風凜凜。菩提樹下,三千世界的光影時隱時現,演化無窮玄妙。
大乘菩提心經第五層,至此而成!
片刻後,韓雲將其收起。
駕金雲,入崑崙山。
之前他來崑崙山尋九陽神功時,就曾發覺有一顆蟠桃樹,正好長在那崑崙風水龍脈之上,勉強算是一株奇根異種。
不過之前內景空間只是由內景能量幻化而成,所以韓雲沒有動它,這次來都來了,怎麼也得帶點東西回去吧?
韓雲駕金雲而至崑崙,但見山勢巍峨,白雪皚皚,雲霧繚繞間隱現龍脈氣象。他循著記憶中的方位,很快找到了那株紮根於龍脈之上的桃樹。
此樹高不過三丈,樹幹虯曲如龍,樹皮呈現暗金色澤。枝葉間結著數十顆拳頭大小的桃子,個個紫紋,飽滿水露。
這桃樹汲取崑崙龍脈數百年,早已不是凡品。
韓雲念動之間,將其連根拔起。
內景空間內,韓雲將桃樹種在菩提樹旁。兩株靈根氣機交感,菩提樹灑落金光滋潤桃樹,桃樹則反哺龍脈地氣滋養空間。
五龍歡快地環繞兩樹遊走,金猊也趴在樹下假寐。
韓雲取下一枚蟠桃細細品嚐,果然味美異常,對於肉身還有滋補妙用。
他看著那株蟠桃樹,心中莫名想到:“好像還缺個打理之人?要不要找個成了精怪的猴子?”
旋即,他又搖了搖頭。
而就在這時,內景空間突然傳給他一道資訊。
因為內景空間成長,所以他每個月有兩次機會可以連通其他世界,本月連通世界次數重新整理,還有兩次機會,是否使用?
韓雲心中欣喜,沒想到內景空間成長後還有如此妙用,那豈不是說,隨著以後內景空間不斷成長,可打通世界的通道也就越多?
之前韓雲還在苦惱空間連通的世界太過稀少,現在問題直接迎刃而解。
“使用!”
韓雲喃喃道:“就讓我看看這次的運氣會怎麼樣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