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太行,拱神京,放碣石,距滄溟,走薊野,枕長城,是為盤山。蓋冀州之天作,俯臨眾壑,如星拱北,而莫敢與爭者也。北少林寺所在的漁陽、盤山地理位置優越、險峻,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都說天下武功出少林。
而少林寺不只中原有,北邊也有啊,就是不怎麼為人所知罷了。
北少林寺,原名“法興寺”,是元時雪庭福裕禪師分設五少林中唯一以少林寺冠名的下院。
前朝以後,北少林寺的習武活動由公開轉入地下,逐漸走向了下坡路。
尤其是神州陸沉之時,北少林寺被燒燬,異人傳承散落民間,最後被湯家傳承了下來。
韓雲第一站要拜訪的就是這個湯家,也算是一個名氣不小的異人家族了。
至於說韓雲怎麼知道的,內景空間算一下不就清楚了嗎?話說這湯家可不一般,那位開闢湯家的湯老幼年好武尚勇,臂力過人,以小指提百十斤布袋,一氣可行數里。
長成出師之後,精悟少林拳術之深妙,能力意合一,形神俱化,曾授徒於城內財神廟時,以拳向井口下擊,井水沸騰示其徒。
其為人更是性情豁達,寬和恬淡,治家嚴謹,家風純正,所以韓雲才選擇了湯家作為自己的第一站。
一日後。
韓雲揹著書包站在盤山腳下。
隆冬時節的盤山遊人稀少,山道兩側的松柏依然蒼翠。他沿著石階緩步上行,不時停下觀察山勢走向。
北少林寺遺址在景區深處,幾經修復卻難掩歲月痕跡。
“施主是來上香的嗎?”一位掃地僧人見韓雲在寺內轉悠許久,主動搭話。
韓雲合十行禮,見那僧人氣息悠長,步履間有些章法,頓時心中瞭然:“師父,我想打聽一下湯家的住處。”
僧人手中掃帚微微一頓,上下打量韓雲:“施主找湯家何事?”
“在下慕名拜訪,想請教些武學上的問題。”
僧人見韓雲年紀尚小,眼神清澈,沉吟片刻,才指向西面山腳:“沿此路下山,過兩個路口右轉,見到一棵老槐樹再左轉。湯家宅院青磚灰瓦,門前有石鼓一對。”
韓雲道謝離開,走出山門時回頭望了一眼。夕陽下的北少林寺輪廓模糊,彷彿與山色融為一體。
按照僧人指引,韓雲很快找到了那棵三人合抱的老槐樹。隆冬時節,槐樹枝幹如鐵,樹皮皸裂如龍鱗。
左轉後,一條僻靜的小巷出現在眼前,巷子盡頭果然矗立著一座典型的津門風格四合院。
青磚砌就的院牆足有兩米多高,牆頭覆蓋著魚鱗瓦。黑漆大門上銅環鋥亮,兩側各蹲著一尊石鼓,鼓面雕刻著獅子滾繡球的圖案。
韓雲整了整衣領,深吸一口氣,抬手叩響了門環,先敲一下,停一下,讓裡邊的人聽見,隨後再連敲兩下。
隨後,韓雲站在一旁,等裡面人應答。
有沒有想看的地方性文化傳承,可以告訴作者君,作者君可以想辦法加進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