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虜氣焰囂張,如之奈何?”見衛軍渡過烏江,連奪草塘、白泥、黃平等地,吳週四川巡撫張德地驚慌地問撤回平越府的左將軍楊洪德、參將南容。
“我軍雖敗,仍有兩萬餘人馬,且城中糧草充足,衛軍也不過八九萬而已,據城而守,足可堅持到陛下發兵救援”,楊洪德手按刀柄大呼,雙目射出兇光,那意思:誰敢言降便吃我一刀。他是吳三桂遼東舊部,向來對主上忠心耿耿。
“等待陛下增援尚需時日,撫院不妨行文給龍里衛、新添衛的宋氏土司,請他們派土兵先行增援,宋氏一向親近大周,定會發兵”,南容出了個主意。新添安撫使宋鴻基與龍里安撫使宋之尹皆屬於水東宋氏被大明朝改土歸流後的殘餘,在明清時只不過是地盤狹小、屬民有限的區區長官使,投奔吳三桂後屢立戰功,被吳周朝廷擢為安撫使,地盤和治下人口都多了許多,所以對大周朝十分忠心。尤以新添宋氏勢力最大,管轄著喇平司、麻哈司、樂平司、小平伐司宋氏。危難關頭,南容想到了利用本地土司的勢力。
“善!本撫這便行文給二宋,讓他們速發兵前來”,張德地抹了把冷汗開口,方才被楊洪德所懾,心頭難受,如今終於緩了過來。
“報!楊義長官使金鞏降衛,趁夜開啟了楊義城門,馬游擊戰死!”正商量著,忽然傳來噩耗。
“什麼!”三人大驚,楊義城卡在由貴陽到平越的要道上,有遊擊馬步兵部三千精兵和長官使金鞏麾下的一千五百土兵駐守,本以為能堅守一段時間、與平越城互為犄角,沒想到出了內奸,城池陷落。
“快!速去打探羊場關的情狀!”楊洪德大驚。羊場關位於平越城東南部,聯接著由平越府至都勻府的棧道,如果失守,平越城與外界的聯絡便會被切斷。直覺告訴他,衛軍攻下楊義司後必會奪取此關。夜不收傳來的訊息令人絕望,衛軍果然又攻克羊場關,平越成了一座孤城。
“建功立業便在此時!朝廷不吝公侯之封,諸君勉之!”晉王爾嘎朗手指著並不算高的平越城牆,得意洋洋地激勵部下。
大衛國最生軍功,在立功授爵的刺激下,諸軍奮勇爭先。激戰中,衛甘州總兵韓晉卿、蓋州參將白允明等將陣亡。戰至第七日,平越城破,楊洪德、南容俱戰死,張德地跪地請降。
“殿下,遼王殿下給您寫了封信”,順利完成父汗交給自己攻克平越府的軍令,爾嘎朗尚來不及開心,又收到皇叔蘇穆爾寫給自己的信。拆開一看,原來叔父和五弟已經包圍了都勻府城,奈何都勻城堅,守城的吳周金吾前將軍吳國貴又驍勇善戰,一時攻不下來。在信中,蘇穆爾邀請侄兒率軍來都勻會合,共同攻城。
-----------------
遼王蘇穆爾、趙王畢力根達來奉大可汗之命領軍十一萬由裡古州攻打都勻府,卻於牛皮箐一帶被金吾前將軍吳國貴率領的四萬吳軍所阻。吳國貴善於用兵,兵馬雖少,卻是吳軍精銳。牛皮箐一帶盡是高山,吳軍倚險而守,衛軍從乾元二十八年(1671年)十月三十日發起進攻,連攻半個月,損失五千兵馬,硬是打不下來。蘇穆爾與畢力根達來商量,由畢力根達來帶四萬騎兵繞過牛皮箐,穿越都勻府南部合江洲陳蒙爛長官使張錡的領地攻打都勻城,自己則繼續留在牛皮箐與吳國貴周旋。
吳軍在都勻府南部亦有佈防,除了親軍驍騎右將軍王會、總兵李匡麾下的兩萬兵馬外,還有豐寧長官使楊懋功、合江洲陳蒙爛長官使張錡、養鵝寨畲族土千戶王試儒諸土司麾下的一萬土兵。從數量上說並不比衛軍少多少,奈何屢戰屢敗之下,老兵死傷太多,軍隊中補充了大量新兵,來不及操練又被匆匆趕上戰場,戰力下降得厲害。甫一交手,衛軍便攻破土軍防禦,土軍的崩潰嚴重損傷吳軍士氣,王會雖指揮吳軍拼死抵抗,卻無濟於事,大敗逃回都勻府城,總兵李匡被衛陝西提督三丹陣斬,長官使楊懋功、張錡等歿於亂軍之中,王試儒見勢不妙,索性率殘存的五百餘部下降了大衛國。
聽聞後方變故,吳國貴雖急不亂,命總兵線緎率五百死士下山突襲衛軍。見吳軍居然敢下山襲擊自己,蘇穆爾一時不明白對方意圖,不敢逼得太近。夜幕降臨時,吳國貴離部下悄悄潛回都勻城。等蘇穆爾發覺時,山上的吳軍已經跑遠。
“此人真將才耳!吳三桂麾下人才何其之多,可惜先叛明、後叛清,反覆無常,失去人心,終究難成大事!”見敵人跑遠,蘇穆爾不怒反贊,率軍徐徐往都勻進發。在都勻城外,與畢力根達來會師,十萬餘衛軍將都勻城圍得水洩不通。
城內有吳國貴的的近四萬部下,王會部一萬敗軍,還有都勻參將龍畧部一萬人馬,兵力接近六萬。身經百戰的吳國貴將城防佈置得固若金湯,衛軍雖眾,一時也打不下來。無奈之下,蘇穆爾只得寫信邀請晉王爾嘎朗來都勻合兵。
-----------------
與遼王、趙王合兵,本就是大可汗制定的合圍貴陽方略的一部分,爾嘎朗不敢怠慢,與阿拉坦倉一同帶著八萬人馬迅速趕至都勻府城。聽叔父和五弟述說了一番都勻城的情況後,爾嘎朗蹙緊眉頭說道:“吳國貴善用兵,其部又是吳軍精銳,一時半會兒恐難克城。依我看,可先攻下都勻周邊,孤立都勻守軍,然後再一鼓作氣破城!
“賢侄說得有理!聽說賢倒俘獲了偽周的四川巡撫張德地,不妨派此人勸降周邊城池”,蘇穆爾手撫長鬚呵呵笑道。
人在屋簷下,怎敢不低頭!張德地接到命令,不得不以巡撫之尊替大衛國招降納叛。效果顯著,據守思南、銅仁、石阡、思州、鎮遠五府的偏橋副將王可就本是雲貴總督趙廷臣部下,最是佩服“趙佛”,見以“趙佛”之能尚且不是衛軍對手、兵敗身亡,不由心生畏懼,後聞衛軍攻入平越、都勻二府,切斷己軍退路的訊息,愈發惶恐,見到張德地後,立即帶著一萬五千人馬掛起了降旗。
不過,在招降宋氏土司時,張德地遇到了麻煩,新添安撫使宋鴻基與龍里安撫使宋之尹既不說降,也不說不降,只將巡撫大人軟禁於府衙,每日裡好吃好喝地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