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延鄂齊爾不聽勸,執意率本部出擊。賽因色爾滕吉阻攔不住,只得一邊隨後接應,一邊快馬飛報圖魯拜琥。
錫爾河,中國史籍稱藥殺水,也即葉河,意為“珍珠”。《新唐書·西域傳》記載:石國“西南有藥殺水,入中國謂之真珠河,亦曰質河”。作為中亞文明的母親河,這條河穿過烏茲別克、塔吉克和哈薩克三國,包容過西逃的北匈奴,養育過突厥、葛邏祿、粟特等民族,承載過這些民族的榮耀與恥辱、輝煌與沒落。
如今在這條最富於傳奇色彩的河流之畔,兩軍激戰。
達延鄂齊爾的兵馬雖少,兵勢卻銳,一開戰便直搗昆都侖烏巴什的中軍。
“呵呵,許久不見,我這侄兒倒是長本事了”,昆都侖烏巴什微微一笑,下令中軍列陣,只守不攻,兩翼包抄。
激戰一個時辰,達延鄂齊爾部銳氣耗盡,卻難以突破,陷入包圍中。
左突右衝,卻衝不出去。
賽因色爾滕吉率近兩千兵馬趕到,見敵軍兵少,昆都侖烏巴什下令讓開一條通道,放敵人入內圍殲。
見叛軍主動讓開通道,賽因色爾滕吉長嘆一口氣,達延鄂齊爾是國師汗長子,自己豈可見死不救,明知是龍潭虎穴,也得往裡跳,否則如何對得起國師汗的知遇之恩。
好漢子,挺身奮戰,刀山箭雨,近在眼前。馳至達延鄂齊爾身旁,高呼:“請臺吉隨我列陣而守,國師汗的大軍很快便到”。
這只是鼓舞士氣的言語,不料只堅守了兩個多時辰,圖魯拜琥率一萬六千騎真個趕到。他擔心前鋒兵少吃虧,下令部下只帶七日干糧,晝夜兼程,及時趕到戰場。
昆都侖烏巴什沒料到敵人的主力來得這麼快,手足無措之下,大敗而逃,一口氣逃到了伏爾加河下游,投奔土爾扈特人。
此戰,又以五百餘人的微弱傷亡,殲敵四千。
延時五年的戰爭以叛軍逃亡伏爾加河告終,圖魯拜琥不僅取得了戰爭的勝利,還俘獲了三萬屬民,大大增強了自己的實力。
逃亡伏爾加河的叛軍首領,此後的命運各不相同。墨爾根特木納年老病死,部眾大多投奔其他土爾扈特部臺吉;諾爾衛徵楚庫爾本來只剩五千屬民、千餘士卒,戰後損失殆盡,再也不夠資格出現在史書之中,失去了訊息;昆都侖烏巴什依然保留著一定實力,戰後他仍多次出現於史書中,比如不肯遵從準噶爾部琿臺吉巴圖爾遠征哈薩克的命令、雙方兵戎相見,等等。
歷史這東西最是勢利,你有實力,它便大書特書;若沒了實力,連一個字都懶得搭理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