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錦衣衛臨時工,咋成權臣了

第208章 平息兵變

“屬下會如實稟奏。”至清晨時分,南京城安靜了下來。

今夜有一千四百名振武營叛兵被斬,其餘三千六百人,要麼被俘,被押回駐地。要麼聽從劉世延勸說,主動返回駐地。

劉世延又率領五營兵馬,將振武營駐地圍成了鐵桶一般。

一聲雞鳴,林十三隨劉世延返回了魏國公府。

魏國公府大廳內,一眾勳貴、高官還坐在那兒呢。

昨夜南京亂成了一鍋粥,這群懦夫慫包沒有勇氣離開魏國府。

至於徐鵬舉,他被叛兵打飛紗帽,嚇得不輕。他幾乎癱軟在大廳的首座上,毫無國公的威嚴。

劉世延拱手道:“稟魏國公,振武營叛亂已被徹底平息!”

徐鵬舉聽了這話立馬來精神了。他一拍手道:“噫!好!”

隨後他正了正紗帽:“劉世延,你可知罪?”

一眾勳貴、部院們此刻也來神了:“劉世延,你是協同守備,國公爺的副手而已。有什麼權力繞開國公爺,私自調兵平叛!”

“就是,你還繞開了我這個參贊機務!”

“平叛大事,需留守諸衙會商後再行定奪。你怎麼能夠自作主張?”

劉世延怒視著眾人,吼道:“那好!振武營還有三千六百人押在駐地!我把他們全放了,讓他們再進城,留給諸位平叛如何?”

“到那時,平叛大功還是諸位的!”

林十三在一旁幫腔:“平叛不見你們人影。事後攻訐平叛功臣你們倒是個個奮勇當先。你們的聖賢書都讀到哪裡去了?”

徐鵬舉怒道:“林十三,你只不過是我手下的一個碎催!我釣魚時在一旁幫著打窩使抄網的貨。”

“堂堂魏國公府大廳,豈容你耀武揚威?”

林十三徹底與徐鵬舉撕破了臉皮。這不符合林十三一貫的為人處世。

昨夜兵變之事,讓他徹底人情了徐鵬舉的本質:草包一個,空佔其位,禍國害民。

林十三正色道:“我這個南京錦衣衛千戶是皇爺的家奴。不是你魏國公的家奴!”

“別忘了,我除了南京錦衣衛的職位,還有另外一個職位,西苑皇家傳奉官!”

“你說西苑皇家傳奉官是你的碎催?難不成你自比為皇上?”

徐鵬舉傻眼了:“我,我從未這麼說!”

劉世延道:“都別叫喚了!叛亂已平,你們該想想如何善後,如何上奏朝廷處置叛兵!”

徐鵬舉還是老三樣:“這個嘛,我們得好好斟酌斟酌、考慮考慮、商榷商榷。”

劉世延打了個哈欠:“成,你們慢慢斟,慢慢考,慢慢商。老子累了一夜,困了,回府睡覺!”

“林十三,咱們走!”

二人出得魏國公府。

劉世延望著府門口的燙金牌匾,淬了口大濃痰:“啊呵呸。還開國六公爵之首呢。什麼玩意兒!”

林十三道:“誠意伯放心。待我如實陳奏昨日兵變之事,急遞京城給皇爺御覽後,我想皇爺一定會下旨,將徐鵬舉撤職。”

“而您,平定叛亂的第一功臣,應當會取代草包國公,成為南京城的新任守備。”

劉世延正色道:“但願如此!”

十日之後,永壽宮大殿內。

嘉靖帝的面前擺著兩大摞奏疏。左手邊那一摞是清流言官們所奏。

右手邊那一摞是嚴黨官員所奏。

這兩大摞奏疏,都跟南京振武營兵變有關。

清流言官們的角度頗為刁鑽,極盡顛倒黑白之能事。

清流的一部分奏疏說,劉世延不與南京文武官員商議,擅自向叛軍允諾白銀十萬兩,這是在收買人心,圖謀不軌,意圖謀反。

清流的另一部分奏疏說,劉世延被亂軍所圍,不得脫身。為活命而不顧廉恥,取悅叛兵。故向叛軍許諾白銀十萬兩。

甚至有清流說劉世延在兵變當夜,因年少輕佻而不顧大局,擅調營兵,導致事態惡化。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兵變當夜,南京的勳貴、部院大臣像是縮頭王八,躲在國公府中,名為議事實為避難。

如果讓劉世延成了孤身退敵,力挽狂瀾的英雄,他們豈不被反襯成了酒囊飯袋?南京的部院大臣有大量門生故舊在京城擔任御史言官。

顯然他們跟御史言官們打了招呼,把髒水都往劉世延身上潑。

而嚴黨官員的奏疏稱得上是“驚悚”二字!他們的奏疏足夠解答林十三心中疑惑。為何嚴黨要冒著這麼大風險煽動兵變?嚴黨官員奏疏的內容是:振武營乃為備倭所募營兵。有大批兵源來自於民間百姓,而非世襲軍戶。

民間百姓不知軍法,軍紀渙散,難以掌控。今後備倭營兵軍變之事,恐會接二連三發生。

為了江南的安寧,請皇上下旨,裁撤江南全部備倭營兵。另整訓衛所軍,使之成為抗倭主力。

“江南全部備倭營兵”,自然包括戚繼光部浙兵;俞大猷部閩兵、狼兵。

照理說,戚軍、俞軍是胡宗憲的左膀右臂。胡宗憲又是嚴黨的核心骨幹。

嚴黨這樣做豈不是在自斷臂膀?

這樣的奏疏,明明應該徐黨上奏才是。

嘉靖帝拿起一份奏疏,對呂芳說道:“這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嚴黨自請削自己的兵權了。呂芳,你怎麼看?”

呂芳拱手道:“稟皇爺,其中必有蹊蹺。”

嘉靖帝瞪了呂芳一眼:“蹊蹺?什麼蹊蹺?說仔細些。”

呂芳道:“稟皇爺,沒有證據,老奴不敢亂說。”

嘉靖帝嘆了聲:“唉,當年興王府裡說話直來直去的呂大伴兒到哪兒去了?”

“如今你竟也在朕面前三緘其口。”

“論忠,你與黃錦不相上下。論直,你卻不及黃錦萬一。黃錦,你說說這是怎麼一回事?”

黃錦拱手道:“奴是個蠢笨之人。但蠢笨卻不代表傻!只要不傻的人都能看清楚這件事——嚴黨當下不希望看到抗倭的全勝!”

“胡宗憲雖名為嚴黨核心骨幹,但在抗倭的事上不含糊。這與嚴閣老父子的利益相左。”

“嚴閣老父子認為,想保嚴黨,先保東南。想保東南,便要養倭自重。”

“只要倭患不平,胡宗憲便還是浙直總督。只要胡宗憲還在那個位子上,東南就還是嚴黨的東南。”

“若裁撤戚部浙兵;俞部閩兵、狼兵。那東南抗倭的全勝,至少要往後拖五年。這符合嚴黨的利益。”

嘉靖帝道:“說得好。蠢人也有三分智!”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