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寧一聽,猛然間覺得這個刺史倒是有些心繫百姓。
不過也許是誑語呢?
反正不能輕信。
於是他開口道:“眼下百姓已處荒年,如若現在不救,不知會有多少人死於你的一念之間。”
黃巢一看刺史此時垂下頭去,便對著黃寧說道:“寧弟,開倉放糧的各項事宜就交給你了。”
“將王長史帶上來。”
頃刻後,王長史被幾個兄弟綁著帶到堂內來。
此時他已經心氣盡喪,不過依然開口道:“既然成王敗寇,我無話可說,不過朝廷不會坐視你們這些反賊起事的。”
王長史這麼一說,座中的鹽幫兄弟們都是輕蔑一笑。
而唯有黃寧心中對王長史的話有些思慮。
他覺得估計不過幾日,唐廷就會派兵前來鎮壓。
而現在最要緊的,就是壯大實力。
黃巢站在堂前,目光深邃地望著遠方。
他轉身對身旁的親信說道:“速派可靠之人前往濮州。”
那人立即拱手應道:“是,屬下這就去辦。”
黃巢又補充道:“務必找到王仙芝,傳達我的意思。”
親信點頭,迅速退下安排人手。
黃巢知道,單憑自己的力量難以對抗朝廷。
他需要盟友,而王仙芝正是最佳人選。
此時,黃寧走了過來,低聲問道:“大哥,可是要聯合王仙芝?”
黃巢微微點頭,沉聲道:“不錯,他手下人馬不少,若能聯手,大事可成。”
黃寧思索片刻,道:“王仙芝此人野心不小,未必甘居人下。”
黃巢冷笑一聲:“無妨,先借他的勢,日後再作計較。”
夜色漸深,幾名信使悄然離開營地,直奔濮州而去。
與此同時,黃巢下令加強城防,以防朝廷突襲。
他站在城牆上,望著遠處隱約的火光,心中盤算著下一步計劃。
鹽幫的兄弟們日夜操練,士氣高漲。
黃寧則負責清點糧倉,確保軍需充足。
他深知,糧草是立足之本,絕不能有失。
次日,黃巢召集眾頭領議事。
他環視眾人,肅然道:“朝廷必會派兵鎮壓,我等須早作準備。”
一名頭領拍案而起:“兵來將擋,怕他作甚!”
另一人卻皺眉道:“硬拼並非上策,還需智取。”
黃巢點頭:“不錯,我已派人聯絡王仙芝,若能聯手,勝算更大。”
眾人聞言,紛紛贊同。
就在此時,探子匆匆來報:“報!朝廷已調集兵馬,正向此處進發!”
黃巢神色一凜,問道:“有多少人馬?”
探子答道:“約五千精銳,三日後可到。”
眾人聞言,面色微變。
此時黃寧微微一笑,他覺得區區五千兵馬證明了朝廷對於他們這群鹽幫反賊並沒有怎麼重視。
不過這對於他們來說,算是好事。
接著他對著黃巢道:“大哥,我有一計可退兵。”
“請講……”
“朝廷摸不清咱們的虛實,咱們完全可以誘敵深入,再一舉殲滅。”
“今夜,我就帶一幫兄弟溜到城外紮營……”
黃寧這麼一說,不用繼續解釋,黃巢等人也明白了他的謀劃。
先誘敵深入,再內外夾擊,此計甚為可行。
隨後各將都紛紛離去,準備接下來的戰事了。
黃寧暫且留下來,與黃巢繼續商量未來發展大計。
“大哥,眼下王仙芝那邊還沒動靜,我建議開始四處購糧,再以低價賣出,與唐廷打價格戰,以此來收買民心。”
作為後世之人,黃寧熟讀了很多歷代商戰政策,他自然對糧食賤賣的作用有一定的認識。
而黃巢也是全然相信他的。
此時黃巢眼中精光一閃:“糧戰?”
黃寧點頭,壓低聲音:“正是。”
他解釋道:“唐廷稅賦沉重,糧商囤積居奇,百姓苦不堪言。”
“我們手握州倉,又有繳獲。”
“可暗中派人,偽裝成行商,去鄰近州縣大量收購市面上的糧食。”
“動作要快,要密。”
黃巢皺眉:“購糧?那豈不是耗我資財?”
黃寧胸有成竹:“大哥莫急。”
“購糧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我們以低於市價三成的價格,在我們控制的區域,尤其是流民聚集處,開倉售糧。”
“甚至,對赤貧者,可施薄粥。”
“訊息傳開,四方饑民必蜂擁而至。”
黃巢若有所思:“低價售糧…收買人心?”
黃寧肯定道:“正是此意。”
“百姓只求活命,誰給活路,便認誰是天。”
“唐廷橫徵暴斂,我們平價放糧,民心向背,立時可判。”
“再者,我們大量收購鄰州糧食,推高當地糧價。”
“鄰州百姓怨氣更甚,對唐廷恨意更深。”
“若官府強行平抑糧價,必與糧商衝突,自亂陣腳。”
“若坐視不理,則民怨沸騰,更易被我等煽動。”
黃巢撫掌大笑:“妙!妙計!”
“此乃釜底抽薪,攻心為上!”
“寧弟,你真是我的張良、孔明!”
黃寧謙遜道:“大哥過譽。”
“此計還需仔細籌謀。”
“購糧需得力且機敏之人,分多路進行,避免引起官府過早警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