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的話,李三娘這仍舊要求鎖關的話,怎麼可能會讓他們同意?
但長安裡的武帝,卻是力排眾議,允了李三娘所說。
不僅如此,已經南下去開拓海路的杜清暉竟是傳信到長安,說他支援李三娘所說,並願意以他南下開海所得來支援玉門關!
同時,朝堂之上,終是從南地安南迴返長安,已經要到古稀之年的畢瓊嵐,拄著柺杖上了大朝會,在文武百官面前為李三娘站臺!
如此之下,錢財有了來源,又有武帝同意,這玉門關繼續鎖關的事兒就算定下了。
此時又是八月,玉門關的氣候依舊炎熱。
關內的秩序早就在這一年內恢復正常了。
雖然仍舊鎖關,但街市上已經重新有了人氣。
是不如往日繁華,可人們的臉上已有了劫後餘生的生機和對未來的期盼。
如此,這要求開關的呼聲就日益高漲。
這一日,瓜州刺史親自來到了玉門關,與守關鎮將龔向武和一直留守在玉門關的黃長史等人一同找到了仍在隔離區裡忙碌的李三娘。
“李醫正,整整一年了。
朝廷已有旨意詢問,商賈百姓亦翹首以盼。
這關,該開了。”
刺史他開門見山,語氣雖客氣,但態度卻堅決。
李三娘洗淨手,神色平靜,她早就知道這一天會來。
因為一旦死得人少了,籠罩在眾人頭頂的利劍就看著好似不鋒利了一般。
為了生計,為了商路,為了政績,為了過日子,終是會有人找上她來的。
她早就想過這件事了。
因此,這會子,面對刺史的話,李三娘她點點頭,就直接回複道:“刺史所說,言之有理。
這開關可以,但必須依本官三條規則。”
李三娘的目光掃過在場的諸位官員,對著眾人她這般不容置疑的一字一句的說。
“第一,設立檢疫營。
所有入關之人,無論胡漢,無論貴賤,必須在營中觀察七日,無發熱、嘔吐、腋下腫痛等症,方可入關。”
“第二,所有貨物,尤其是皮毛、衣料,需經嚴密檢視,確定是乾淨的東西,方可入關。”
“第三,玉門關及周邊州縣,需設防疫醫官。
這般的醫官必須要沿用本官這一年之中制定好的防疫手冊,定期查驗水源,滅鼠防鼠。
還得建立起監督查驗機制,保證此事真的有人在做,有人在查!
此事絕不可懈怠!”
這些條款,李三娘她早就深思熟慮過了,甚至還寫成了折本和一條條的詳細的章程彙整合冊。
她吩咐金珍寶從旁拿了一沓子她早就讓人謄寫好的防疫條例,分發給了在場的眾郎官看。
“如何?
你們要是能如此辦,本官這就給長安去信,請聖人下旨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