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看到商品價格曲線

第961章 萬事俱備

張嶽帶領團隊在生態摹擬專案上繼續高歌猛進,

憑藉著前期積累的經驗和匯聚全球人才的優勢,

很快便在模擬月球環境的生態艙裡成功培育出了幾種耐寒耐旱的植物。

這些植物在特殊調配的“土壤”和人工模擬的光照下茁壯成長,

葉片翠綠欲滴,讓團隊成員們興奮不已。

“大家看,我們的植物生長得非常好,這說明我們的方向是正確的。”

張嶽站在生態艙外,透過透明的觀察窗,對著身邊的團隊成員們自豪地說道,

“接下來,我們要加快步伐,引入更多的生物種類,構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

團隊裡的專家們紛紛點頭,眼神中充滿了期待和幹勁。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們又陸續引入了一些小型的昆蟲,

如蚯蚓來疏鬆“土壤”,蜜蜂來幫助植物授粉。

起初,這些昆蟲在生態艙裡也能勉強生存,

生態系統似乎在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然而,好景不長。

隨著時間的推移,問題逐漸暴露出來。

植物雖然依舊生長,但生長速度明顯變慢,

而且葉片開始出現枯黃的現象。

昆蟲的數量也在不斷減少,原本忙碌的蜜蜂不再頻繁地在花朵間飛舞,

蚯蚓也大多蜷縮在“土壤”深處,不再活躍。

“這是怎麼回事?”

張嶽看著生態艙裡日益衰敗的景象,眉頭緊鎖,大聲問道,

“我們之前不是進展得很順利嗎?怎麼突然就變成這樣了?”

團隊裡的資深生態學家陳教授皺著眉頭,沉思片刻後說道:

“張總,經過我們的觀察和分析,發現目前生態系統裡的物質迴圈出現了嚴重的問題。

植物透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和有機物,無法被昆蟲充分消耗和轉化,

而昆蟲產生的二氧化碳和排洩物,也不能及時被植物吸收利用。

這就導致生態系統裡的物質逐漸失衡,各種生物的生存都受到了影響。”

“而且,月球的環境和地球相差太大,

我們雖然模擬了部分環境因素,但還有很多未知的因素在影響著生態系統的穩定。”

另一位專家李博士補充道,

“比如月球表面的輻射強度、晝夜溫差等,都可能對生物的生長和代謝產生不可預測的影響。”

張嶽聽了專家們的分析,臉色變得十分難看。

他原本以為生態系統建立是一件相對簡單的事情,

只要把各種生物放在一起,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它們就能自然地形成一個迴圈。

可現在看來,事情遠比他想象的要複雜得多。

“我不管這些什麼物質迴圈、未知因素。”

張嶽有些急躁地說道,

“你們都是全球頂尖的專家,怎麼連一個小小的生態系統都搞不定?

在我看來,生態系統建立很簡單,小學生都會。

你們看看小學課本,裡面肯定有關於生態系統的基礎知識。

從現在開始,你們都給我找到小學課本,重新學習一下生態系統是怎麼建立的。”

專家們聽了張嶽的話,都愣住了。

他們沒想到張嶽會說出這樣的話,臉上紛紛露出了不滿和委屈的神情。

“張總,我們研究生態學這麼多年,積累了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

怎麼能和小學生相提並論呢?”

陳教授有些生氣地說道,

“小學課本里的知識只是最基礎的常識,根本無法解決我們目前遇到的複雜問題。”

“就是啊,張總。”

李博士也附和道,

“我們一直在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但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您不能這麼輕易地否定我們的專業能力啊。”

張嶽卻不聽專家們的解釋,他大手一揮,堅定地說道:

“我不管你們有什麼理由,必須按照我說的去做。

如果連小學的知識都掌握不好,還怎麼研究這麼高深的生態系統?

都給我行動起來,不要在這裡浪費時間。”

專家們無奈地嘆了口氣,雖然心裡十分不滿,

但張嶽是專案的負責人,他們又不得不聽從他的命令。

於是,大家只好紛紛四處尋找小學課本,準備重新學習生態系統的基礎知識。

在團隊的實驗室裡,氣氛變得十分壓抑。

專家們坐在各自的工位上,手裡拿著小學課本,卻怎麼也看不進去。

他們的心裡充滿了委屈和無奈,覺得自己多年的專業研究受到了極大的侮辱。

“唉,真沒想到我們會有今天,居然要重新學習小學課本。”

陳教授嘆了口氣,無奈地說道。

“是啊,張總這次的做法實在太讓人失望了。”

李博士也附和道,

“我們一直在盡心盡力地工作,卻換來這樣的結果。”

就在大家紛紛抱怨的時候,一位名叫張潔霞的年輕專家卻靜靜地坐在角落裡,

認真地翻看著手中的小學課本。

她沒有參與大家的討論,而是全神貫注地盯著課本上的每一個字、每一幅圖。

張潔霞在生態學領域雖然還算年輕,

但她一直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她覺得既然張嶽讓他們學習小學課本,那課本里說不定真的隱藏著什麼解決問題的線索。

當她翻到課本上關於原核生物的介紹時,眼睛突然一亮,彷彿發現了一座寶藏。

她仔細地閱讀著每一段文字,腦海中不斷浮現出生態艙裡的景象。

“原核生物,如細菌和藍藻,它們具有獨特的代謝方式,

能夠在極端環境下生存和繁殖。

細菌可以分解有機物,將其轉化為無機物,為植物提供養分;

藍藻則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和有機物……”

張潔霞嘴裡唸唸有詞,越想越興奮。

她突然意識到,目前生態艙裡缺少的或許就是這些原核生物。

植物和昆蟲形成的生態系統過於單一,無法實現物質的充分迴圈。

而原核生物可以作為分解者和生產者,填補生態系統中的空白,促進物質的迴圈和能量的流動。

“我找到辦法了!”

張潔霞興奮地跳了起來,大聲喊道。

她的喊聲吸引了實驗室裡所有人的目光,大家紛紛放下手中的課本,疑惑地看著她。

“張潔霞,你找到什麼辦法了?”

陳教授好奇地問道。

張潔霞激動地拿著課本,跑到大家面前,說道:

“你們看,小學課本里介紹了原核生物,如細菌和藍藻。

我覺得我們可以在生態艙裡引入這些原核生物,

它們或許能夠解決目前生態系統物質迴圈不暢的問題。”

專家們聽了張潔霞的話,先是一愣,然後紛紛露出了懷疑的神情。

“原核生物?這能行嗎?”

李博士有些質疑地說道,

“我們之前一直專注於植物和昆蟲的研究,從來沒有考慮過引入原核生物。

而且,這些微生物會不會對生態艙裡的其他生物造成影響呢?”

“我覺得可以試一試。”

陳教授思考片刻後說道,

“目前我們的生態系統已經陷入了僵局,常規的方法似乎都無法解決問題。

引入原核生物雖然有一定的風險,但說不定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可是,我們怎麼引入這些原核生物呢?”

另一位專家問道,

“月球的環境和地球不同,我們需要在地球上找到適合在模擬月球環境中生存的原核生物,

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張潔霞自信地笑了笑,說道:

“我們可以先在地球上篩選一些具有較強適應能力的原核生物,

然後在實驗室裡對它們進行馴化和培養,讓它們逐漸適應模擬月球環境。

同時,我們還可以透過基因編輯技術,對原核生物進行改造,

增強它們的生存能力和代謝功能。”

專家們聽了張潔霞的詳細解釋,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雖然他們心裡還是有些疑慮,但目前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死馬當作活馬醫了。

於是,大家立刻行動起來。

張潔霞帶領著一部分團隊成員,開始在地球上四處尋找合適的原核生物樣本。

他們採集了土壤、水體等各種環境中的樣本,然後在實驗室裡進行分離和篩選。

經過幾天幾夜的努力,他們終於篩選出了幾種具有潛力的原核生物,

包括一些能夠分解有機物的細菌和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藍藻。

接下來,張潔霞和團隊成員們開始對這些原核生物進行馴化和培養。

他們在實驗室裡模擬月球的環境條件,如低溫、低氣壓、強輻射等,

讓原核生物逐漸適應這種極端環境。

同時,他們還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對原核生物的基因進行修改和最佳化,

增強它們的生存能力和代謝效率。

在這個過程中,團隊遇到了很多困難和挑戰。

有些原核生物在模擬月球環境中根本無法生存,很快就死亡了;

有些原核生物雖然能夠生存,但代謝功能非常弱,

無法起到分解有機物或產生氧氣的作用。

“這可怎麼辦?我們篩選了這麼多原核生物,都沒有找到合適的。”

李博士有些沮喪地說道,

“難道我們的想法是錯誤的嗎?”

“不要灰心,李博士。”

張潔霞鼓勵道,

“我們才剛剛開始,遇到困難是很正常的。

我們要繼續尋找更多的原核生物樣本,不斷最佳化馴化和培養的條件,

相信總會找到適合的。”

在張潔霞的鼓勵下,團隊成員們重新振作起來,繼續投入到研究中。

他們不斷擴大樣本的採集範圍,從深海熱泉到高山凍土,

從沙漠戈壁到熱帶雨林,幾乎跑遍了地球的各個角落。

同時,他們也不斷改進馴化和培養的方法,嘗試不同的培養基和培養條件,

終於找到了一套適合原核生物在模擬月球環境中生存和繁殖的方法。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團隊終於成功馴化和培養出了幾種能夠在模擬月球環境中穩定生存和高效代謝的原核生物。

“接下來,我們要把這些原核生物引入生態艙,看看它們能否改善生態系統的狀況。”

張潔霞興奮地說道。

在張嶽的同意下,團隊成員們小心翼翼地將培養好的原核生物引入了生態艙。

他們密切觀察著生態艙裡的變化,心裡充滿了期待和緊張。

起初,生態艙裡並沒有明顯的變化。

植物依舊生長緩慢,昆蟲也不太活躍。

但過了幾天,情況開始逐漸好轉。

植物的生長速度明顯加快,葉片變得更加翠綠有光澤;

昆蟲也開始變得活躍起來,蜜蜂在花朵間忙碌地飛舞,

蚯蚓在“土壤”裡歡快地蠕動。

“太好了!我們的方法奏效了!”

張潔霞興奮地喊道。

團隊成員們紛紛歡呼起來,他們看著生態艙裡生機勃勃的景象,心中充滿了成就感。

張嶽得知這個訊息後,也十分高興。

他來到實驗室,看著生態艙裡的變化,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張潔霞,你這次幹得太漂亮了!”

張嶽走到張潔霞面前,拍了拍她的肩膀,說道,

“沒想到小學課本里的知識真的能解決我們的大問題。

看來我之前的想法有些片面了,不應該否定你們的專業能力。”

張潔霞笑了笑,說道:

“張總,其實這也不全是小學課本的功勞。

我們在研究過程中,還是運用了很多專業的知識和技術。

小學課本只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啟發,讓我們想到了引入原核生物這個方法。”

張嶽點了點頭,說道:

“你說得對。這次的經歷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無論是專業知識還是基礎知識,都有它們存在的價值。

我們不能輕視任何一種知識,要善於從不同的地方尋找解決問題的線索。”

“而且,這次的成功也離不開團隊裡每一個人的努力。”

張嶽接著說道,

“大家在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沒有放棄,而是團結一心,

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種精神非常可貴,值得我們繼續發揚下去。”

團隊成員們聽了張嶽的話,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他們知道,這次的成功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他們。

但他們也堅信,在張嶽的帶領下,在團隊成員們的共同努力下,

他們一定能夠克服困難,實現人類大規模登月的偉大目標。

隨著時間的推移,生態艙裡的生態系統越來越穩定。

植物、昆蟲和原核生物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系統,

各種生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共同維持著生態系統的平衡。

“我們的生態系統終於成功了!”

在一次團隊會議上,張嶽激動地說道,

“這是我們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人類探索太空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接下來,我們要繼續最佳化生態系統,提高它的穩定性和適應性,

為人類在月球上的長期生存和發展做好準備。”

團隊成員們紛紛鼓掌,臉上洋溢著自信和堅定的笑容。

在生態艙的生態系統取得穩定成功之後,

張嶽的團隊馬不停蹄地開啟了新的征程——研究重力問題。

畢竟,月球的重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這對於人類移民月球來說,是一個繞不開的巨大挑戰。

團隊裡負責物理研究的王博士率先站了出來,

他信心滿滿地對大家說:

“各位,重力問題雖然棘手,但並非無解。

我們可以先從模擬月球重力的環境入手,

看看人體在這種環境下會有哪些生理變化,

然後再針對性地尋找解決辦法。”

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贊同,於是,團隊迅速搭建起了一個模擬月球重力的實驗艙。

這個實驗艙運用了先進的離心技術,能夠精確地模擬出月球的重力環境。

實驗開始的第一天,團隊成員小李自告奮勇地成為了第一個進入實驗艙的志願者。

他穿著特製的實驗服,緩緩走進了實驗艙。

當實驗艙啟動,模擬月球重力生效的那一刻,

小李只感覺身體變得輕飄飄的,彷彿失去了平衡。

他努力地想要站穩,卻還是踉蹌了幾步,差點摔倒。

“小李,你感覺怎麼樣?”

王博士在實驗艙外透過通訊裝置焦急地問道。

“王博士,我……我感覺有點暈,身體也不受控制。”

小李聲音有些顫抖地回答道。

“彆著急,先適應一下,慢慢調整自己的狀態。”

王博士安慰道。

小李在實驗艙裡艱難地適應著,他嘗試著走動、跳躍,

每一次動作都顯得那麼笨拙和吃力。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一個小時後,小李終於堅持不住,

向王博士發出了結束實驗的請求。

“王博士,我實在不行了,感覺腦袋都要炸了,身體也快散架了。”

小李疲憊地說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