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後的月球基地,燈火輝煌,科研團隊穿梭其中,各項實驗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張嶽站在指揮中心的大螢幕前,看著各個小組傳來的資料,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這時,通訊器突然響起,負責檢測宇宙的小組組長李博士急切的聲音傳來:“張總,不好了!我們發現一顆隕石突然出現,根據目前的軌道測算,它有84%的機率會和地球相撞!”
張嶽的眉頭瞬間緊鎖,他迅速走到控制檯前,說道:“李博士,把詳細資料傳過來,召集所有相關科研人員到會議室開會。”
不一會兒,會議室裡坐滿了人,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緊張和擔憂。
張嶽站在會議桌前,表情嚴肅地說:“大家都已經知道了情況,這顆隕石一旦撞擊地球,後果不堪設想。我們必須儘快想出應對辦法。”
一位年輕的物理學家站起來說:“張總,我們可以利用現有的航天器,攜帶核彈去摧毀隕石。不過,這需要精確的計算和操作,一旦失誤,不僅無法摧毀隕石,還可能讓碎片對地球造成更大的傷害。”
張嶽點了點頭,說:“這個方案有一定的可行性,但風險太大。還有其他辦法嗎?”
這時,一位天文學家站起來說:“我們能不能嘗試改變隕石的軌道呢?比如利用鐳射束或者離子推進器,對隕石施加一個持續的力,讓它偏離原來的軌道。”
另一位工程師皺著眉頭說:“這個想法理論上可行,但實際操作起來難度很大。隕石的體積和質量都不小,要改變它的軌道需要巨大的能量,而且我們目前沒有能夠在太空中長時間工作的大型鐳射裝置或離子推進器。”
會議室裡陷入了沉默,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突然,一位材料學家眼睛一亮,說:“張總,我想起我們之前研發的一種新型材料,它具有強大的反作用力。我們可以製造一種巨大的反作用力裝置,安裝在航天器上,當航天器靠近隕石時,啟動裝置,利用反作用力將隕石推開。”
張嶽聽後,思考片刻說:“這個想法很有創意,但也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比如,裝置的能量供應能否滿足需求?航天器能否準確靠近隕石並啟動裝置?還有,反作用力是否真的能改變隕石的軌道?”
材料學家自信地說:“張總,這種新型材料的反作用力非常強大,經過我們的計算,只要裝置的能量供應足夠,是有可能改變隕石軌道的。而且,我們可以對航天器進行多次摹擬測試,提高操作的準確性。”
張嶽站起身來,在會議室裡踱步思考著。
過了一會兒,他停下腳步,堅定地說:“好,我們就採用這個方案。材料小組負責儘快製造反作用力裝置,航天小組負責改造航天器,能源小組要確保裝置的能量供應。同時,物理小組和天文學小組要繼續監測隕石的軌道變化,及時調整我們的方案。”
接下來的日子裡,月球基地裡一片忙碌。
各個小組夜以繼日地工作著,材料小組在實驗室裡反覆測試新型材料的效能,確保反作用力裝置的可靠性;航天小組對航天器進行改造,安裝各種裝置和儀器;能源小組則忙著研發新型的高能量電池,為裝置提供足夠的動力。
然而,就在距離預計撞擊時間還有一個月的時候,新的危機出現了。
監測小組發現,隕石的軌道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原本的方案可能無法成功改變它的軌道。
張嶽再次召集大家開會,他看著大家疲憊但堅定的眼神說:“情況有變,但我們不能放棄。大家集思廣益,看看能不能對方案進行調整。”
一位年輕的工程師站起來說:“張總,我們可以在航天器上增加多個反作用力裝置,從不同的方向對隕石施加力,這樣或許能更好地改變它的軌道。”
張嶽點了點頭說:“這個想法不錯,但會增加航天器的負擔和操作的難度。能源小組,你們看看能否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能量供應的效率。”
能源小組的負責人思考片刻後說:“張總,我們可以嘗試將幾種新型能源結合使用,或許能提高能量供應的效率,但需要一些時間進行測試和調整。”
張嶽果斷地說:“時間緊迫,但我們必須爭取。大家分工合作,儘快完成方案的調整和測試。”
在接下來的兩週裡,科研團隊爭分奪秒地對方案進行調整和測試。
他們不斷地改進反作用力裝置的設計,最佳化能源供應系統,對航天器進行多次模擬飛行。
終於,距離隕石預計撞擊地球還有一週的時候,調整後的方案透過了所有測試。
張嶽看著大家說:“同志們,這是我們最後的機會了。這次任務充滿了危險和挑戰,但我相信,憑藉我們的智慧和勇氣,一定能夠成功。”
航天器載著反作用力裝置緩緩升空,向著隕石飛去。
地球上的人們也透過衛星轉播關注著這次行動,他們的心中充滿了擔憂和期待。
在太空中,航天器小心翼翼地靠近隕石。
當距離足夠近時,反作用力裝置啟動,強大的力量衝擊著隕石。
然而,隕石只是微微晃動了一下,並沒有明顯改變軌道。
指揮中心裡,氣氛變得異常緊張。
張嶽緊緊盯著螢幕,大聲說:“不要放棄,調整裝置的引數,繼續施加力!”
科研人員們迅速調整引數,航天器再次發力。
這一次,隕石開始緩緩移動,軌道逐漸發生了改變。
“成功了!隕石的軌道正在偏離地球!”監測小組興奮地喊道。
指揮中心裡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歡呼聲,張嶽的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經過幾天的持續監測,確認隕石已經完全偏離了地球軌道,不會對地球造成威脅。
地球上的人們得知這個訊息後,紛紛走上街頭慶祝。
而月球基地裡,張嶽和他的科研團隊也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