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看到商品價格曲線

第956章 再上月球

張嶽的探月團隊成功登月並返回地球的訊息,如同一顆重磅炸彈,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巨大鬨動。

各國媒體紛紛報道,街頭巷尾都在熱議這一偉大的壯舉。

一時間,張嶽和他的團隊成為了全世界矚目的焦點。

各國政要、科研機構代表以及眾多知名企業家紛紛找上門來,向張嶽表示祝賀。

一位西裝革履的外國企業家滿臉堆笑,緊緊握著張嶽的手,激動地說道:

“張先生,您和您的團隊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啊!

這不僅是科技的勝利,更是全人類的驕傲。

我代表我們公司,向您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張嶽微笑著回應道:“感謝您的祝賀,但這只是我們探索宇宙的一小步,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時,一位國內科研機構的專家走上前來,興奮地說:

“張嶽同志,你們這次登月意義非凡啊!為我國的航天事業樹立了新的標杆,也為全球的科研工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我們機構希望能和你們深入合作,共同開展後續的研究。”

張嶽點了點頭,說道:“非常感謝您的認可,我們也很期待和各方展開合作。

不過,目前我們還有更重要的任務。”

周圍的人聽到這話,都露出了疑惑的神情。

一位記者忍不住問道:“張先生,現在登月成功已經引起了這麼大的轟動,您還有什麼更重要的任務呢?”

張嶽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他說道:

“大家先別急著慶祝。

在飛船剛才登陸月球時,我們透過對振動波的分析,發現了一個驚人的情況——月球很有可能是空心的。”

此言一出,現場頓時一片譁然。

那位外國企業家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說:

“這怎麼可能?月球怎麼會是空心的呢?張先生,您是不是搞錯了?”

張嶽搖了搖頭,堅定地說:

“我們經過多次資料分析和模擬驗證,這個結論的可信度很高。

月球內部的結構可能和我們以往認知的完全不同,這裡面隱藏著巨大的科學奧秘。”

國內科研機構的專家皺著眉頭思考了片刻,說道:

“如果月球真的是空心的,那這將顛覆我們現有的天文學和行星科學理論。

這確實是一個重大的發現,但目前還只是推測,需要更多的證據來支援。”

張嶽說道:“沒錯,所以我現在要讓登月人員繼續留在月球,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我們要在月球上佈置更多的感測器,收集更詳細的資料,以確定月球內部的結構。”

記者又問道:“張先生,繼續探索月球會面臨很大的風險和挑戰,您考慮過這些問題嗎?”

張嶽深吸一口氣,說道:

“當然考慮過。但科學的探索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不能因為害怕風險就停止前進的腳步。

而且,我相信我們的團隊有能力應對各種挑戰。”

這時,財務總管走上前來,有些擔憂地說:

“張嶽,繼續探索月球需要大量的資金和資源支援。

目前我們的資金已經比較緊張了,如果再投入進去,可能會面臨很大的壓力。”

張嶽看著財務總管,說道:

“資金的問題我來想辦法。

我們可以再次和合作夥伴溝通,爭取他們的支援。

同時,我們也可以向社會公開我們的發現和計劃,吸引更多的投資和捐贈。

這是一個關乎全人類未來的探索,我相信會有很多人願意伸出援手的。”

阿猛也站了出來,拍著胸脯說:

“張嶽,你就放心吧!我和兄弟們會全力支援你的決定。

不管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和你一起扛。”

張嶽感動地看著大家,說道:

“謝謝大家的支援。

我向大家保證,我們一定會揭開月球空心之謎,為人類的科學事業做出更大的貢獻。”

隨後,張嶽立刻與還在月球上的宇航員們取得了聯絡。

他對著通訊裝置嚴肅地說道:

“宇航員們,我們有了新的發現。

根據飛船登陸時的振動波分析,月球很有可能是空心的。

你們現在的任務是繼續留在月球,進行更深入的探索。

要在月球表面佈置更多的感測器,收集月球內部結構的資料。

同時,要注意安全,遇到任何問題及時向我彙報。”

宇航員老陳堅定地回答道:“張先生,您放心!我們一定完成任務。

我們也很期待能揭開月球的神秘面紗。”

接下來的日子裡,張嶽和他的團隊一邊為繼續探索月球做準備,一邊四處奔走籌集資金和資源。

他們與各大合作伙伴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向他們詳細介紹了月球空心假說以及繼續探索的重要意義。

許多合作伙伴被他們的決心和發現所打動,紛紛表示願意加大投資力度,支援他們的探索計劃。

與此同時,社會各界也對張嶽團隊的發現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注和熱情。

許多科研愛好者自發組織起來,為團隊捐贈資金和物資。

一些學校還邀請張嶽去做講座,讓他分享探索月球的經歷和發現,激發學生們對科學的興趣和熱愛。

在各方的支援下,張嶽的團隊終於籌集到了足夠的資金和資源。

他們迅速將新的裝置和物資運往月球,為宇航員們的探索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宇航員們終於完成了感測器的佈置工作,並開始收集月球內部結構的資料。

當第一批資料傳回地球時,張嶽和他的團隊成員們圍在電腦前,緊張地注視著螢幕。

小李興奮地喊道:“張嶽,資料已經出來了!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月球內部確實存在一些異常的結構,這進一步支援了月球空心的假說。”

張嶽的眼睛裡閃爍著興奮的光芒,他說道:

“太好了!這只是第一步,我們要繼續分析資料,爭取找到更多確鑿的證據。

同時,我們要制定下一步的探索計劃,進一步深入瞭解月球內部的情況。”

隨著探索的不斷深入,張嶽的團隊逐漸揭開了月球空心之謎的一角。

他們發現,月球內部存在著一個巨大的空洞,空洞周圍的結構與地球的岩石結構有著明顯的差異。

這一發現再次引起了全球科學界的轟動,各國科學家紛紛加入到對月球空心現象的研究中來。

張嶽看著手中初步的飛船設計圖紙,眼神中透著堅定與興奮,對著團隊成員們說道:

“咱們這次的新發現太重大了,必須得再發射一艘登月宇宙飛船,對月球進行更深入全面的探索。

這艘飛船的任務可比第一艘大得多,不僅要進一步驗證月球空心的情況,還要嘗試進入那個巨大的空洞內部一探究竟。”

團隊裡的小王皺著眉頭,擔憂地說:

“張嶽,這任務難度可太大了,現有的飛船技術可能遠遠不夠啊。

要進入月球內部空洞,飛船得具備更強的抗壓能力、更精準的導航系統,還有應對未知環境的能力,這些都不是短時間內能解決的啊。”

張嶽拍了拍小王的肩膀,鼓勵道:

“我知道困難重重,但科學的探索不能因為困難就退縮。

咱們先從飛船改良開始,一步步來。

首先,飛船的外殼材料得重新選,要能承受住進入空洞時可能遇到的巨大壓力和高溫。”

於是,團隊開始四處尋找合適的材料。

他們聯絡了全球各地的材料科研機構,收集了各種新型材料的樣本進行測試。

經過無數次的實驗,終於找到了一種高強度、耐高溫的複合材料。

張嶽看著測試報告,滿意地點點頭:

“好,材料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飛船的動力系統。要進入月球內部空洞,需要更強大的動力來突破各種阻力。”

動力專家老趙卻一臉愁容地說:

“張嶽,現有的動力系統已經接近極限了。

如果要大幅提升動力,不僅需要重新設計發動機,還得解決燃料供應和能量轉換等一系列問題。

而且,這麼大的改動,很可能會影響飛船的整體穩定性。”

張嶽沉思片刻後說道:

“老趙,我知道這很難,但我們必須嘗試。咱們可以組建一個專項小組,專門攻克動力系統的問題。

大家集思廣益,說不定能找到解決辦法。”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專項小組日夜奮戰,提出了多種動力系統的改良方案,但經過模擬測試,都存在各種嚴重的問題。

有的方案動力提升不足,有的方案會導致飛船失去平衡,還有的方案燃料消耗過大,無法支援飛船完成探索任務。

張嶽看著一次次失敗的測試報告,心情愈發沉重。

這時,團隊裡的年輕工程師小李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

“張嶽,我們能不能借鑑太空梭的一些技術,將垂直起飛改為滑翔起飛,利用月球的低重力環境,減少動力的消耗,同時為進入空洞提供更穩定的初始速度。”

張嶽眼睛一亮,覺得這個想法很有創意,立刻組織團隊對小李的方案進行研究和討論。

經過一番論證,大家認為這個方案有一定的可行性,於是開始著手對飛船的設計進行大規模修改。

然而,在修改過程中,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

滑翔起飛需要飛船具備更精確的氣動外形設計,而月球沒有大氣層,傳統的氣動設計理念完全不適用。

團隊成員們為此爭論不休,設計方案也是改了又改,但始終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

時間一天天過去,距離張嶽設定的發射日期越來越近,但飛船的改良工作卻陷入了僵局。

財務總管再次找到張嶽,焦急地說:

“張嶽,繼續這樣投入下去,我們的資金已經快撐不住了。

而且,目前飛船的改良進度遠遠落後於計劃,我看這次發射可能要泡湯了。”

張嶽深吸一口氣,堅定地說:

“資金的問題我們再想辦法,但飛船的探索任務不能放棄。

大家再堅持一下,我們一定能找到解決辦法的。”

但現實是殘酷的,儘管團隊成員們拼盡全力,嘗試了各種方法,飛船的改良工作還是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

最終,在發射日期前一週,張嶽無奈地宣佈:

“同志們,經過這段時間的努力,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次飛船的改良失敗了。

但我們不能因為這一次的失敗就氣餒,月球空心之謎還在等著我們去揭開。

我們先總結經驗教訓,調整研究方向,等時機成熟,我們再重新出發。”

團隊成員們雖然都一臉失落,但聽到張嶽的話,還是紛紛點頭表示支援。

他們知道,科學的探索之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這次的失敗只是暫時的,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和機遇等待著他們。

張嶽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到家,癱坐在沙發上,眼神卻透著一股不服輸的倔強。

他腦海裡不斷回放著飛船改良失敗的畫面,心中滿是不甘:

“難道真的就這樣放棄嗎?不,我不能,月球空心之謎還沒解開,我不能半途而廢。”

第二天一大早,張嶽就匆匆趕到團隊基地,召集大家開了個緊急會議。

他站在會議室前方,目光堅定地說:

“同志們,雖然上次飛船改良失敗了,但我不甘心就這麼放棄。

我們再試一次,一定要攻克難題,完成探索月球內部空洞的任務。”

團隊成員們聽了,有的眼中燃起鬥志,有的則露出擔憂的神情。

這時,一直坐在角落裡的小林馳突然站了起來,他有些緊張又帶著幾分興奮地說:

“張嶽,我有個想法。

雖然月球沒有大氣層充滿未知,但我覺得想要讓飛船在進入空洞過程中更好地應對環境,也不是完全沒辦法。

我們可以在飛船表面塗上一層隔絕材料。”

張嶽微微挑眉,饒有興趣地看著小林馳:“哦?說說看,這隔絕材料有什麼特別之處?”

小林馳深吸一口氣,開始詳細介紹:

“這種隔絕材料能有效阻擋外界的高溫、輻射以及一些未知粒子的侵蝕。

它具有超強的穩定性和隔熱性,能讓飛船在進入月球內部空洞時,內部環境保持相對穩定,減少外界因素對飛船和宇航員的干擾。”

張嶽越聽越覺得有意思,接著問道:“那這種材料的研發難度大嗎?需要多少資金和時間?”

小林馳猶豫了一下,說道:

“研發難度確實不小,不過我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思路。

如果資金充足的話,我想在短時間內應該能取得突破。

大概需要一大筆資金用於購買實驗裝置、原材料以及支付科研人員的費用。”

張嶽看著小林馳,臉上露出一絲古怪的神情,他緩緩說道:

“小林馳啊,你知道嗎,這種隔絕材料我手下一家車企就有,而且正在大量生產。”

小林馳聽了,眼睛瞬間瞪大,滿臉的難以置信:

“啊?這……這怎麼可能?張嶽,你沒開玩笑吧?”

張嶽笑著搖搖頭:

“當然沒開玩笑。這家車企原本是為了提升汽車在極端環境下的效能,才研發了這種隔絕材料。

沒想到現在居然能和我們的登月計劃扯上關係。”

小林馳激動得滿臉通紅:

“那太好了!這樣一來,我們就不用從頭開始研發了,可以直接把這種材料應用到飛船上。

不過,我們還得對材料進行一些針對性的改良,讓它更適應月球內部空洞的特殊環境。”

張嶽點點頭:“沒錯,這是個好思路。

小林馳,你立刻組織一個小團隊,和車企那邊取得聯絡,共同研究如何對隔絕材料進行改良。資金方面,我會全力支援你們。”

小林馳信心滿滿地回答:“張嶽,你放心!我一定帶領團隊儘快完成材料的改良工作。”

接下來的日子裡,小林馳帶領團隊日夜奮戰在實驗室。

他們與車企的科研人員緊密合作,不斷調整材料的配方和工藝。

經過無數次的試驗和改進,終於成功改良出了適合飛船使用的隔絕材料。

與此同時,張嶽也沒有閒著。

他再次召集團隊成員,對飛船的其他關鍵系統進行重新設計和最佳化。

動力系統方面,他們借鑑了一些先進的航天技術,對發動機進行了升級改造,提高了動力輸出的穩定性和效率;

導航系統方面,引入了更精準的定位技術和智慧演算法,確保飛船在複雜的月球內部環境中能夠準確導航。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飛船的改良工作終於取得了重大進展。

張嶽看著眼前煥然一新的飛船,心中充滿了期待: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