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幕也是讓現場的攝影師有些發懵鏡頭乾脆對著不動了。
注意到攝影師的變化後記者也是疑惑的回頭看,結果就看到了這一幕。
不少人為了穿著舒服一點雨衣是沒有扣起的,所以記者也是眼尖的看到了裡面哲通電力的字樣。
“這是電力公司的?”
雖然沒有提前通知,他們電視臺的也不知道具體情況,但是身為新聞媒體工作者的敏銳還是讓記者乾脆帶著攝影師來到了哲通電力搶險隊伍的前面。
王工是帶頭的,而且年紀看著確實不小了,所以記者也是把話筒和鏡頭對準了他。
“您好,請問你們是電力公司的嗎?目前道路還沒有通路,你們這是?”
面對鏡頭,王工給出了答案。
“對,我們是哲通電力集團的,現在受災停電的亭林鎮全都是我司使用者,所以在發生情況的第一時間我們林總安排組織了我們搶險隊伍過來最快速度恢復供電。”
說著王工抬手指了指山上。
“山上的主線路斷掉了,我們先去恢復主線路然後再進入亭林鎮。”
說完情況后王工頭也不回直接上山,記者見狀也邊走邊問了其他幾個人。
面對鏡頭他們有些拘謹,但還是流露出了一絲激動和自豪。
“我們哲通電力就是這樣,使用者放在第一位,不管是哪兒發生什麼情況我們都去!”
“林總說了,我們要點亮任何一個角落,現在亭林鎮停電了我們自然要過來恢復供電,這是我們的職責!”
……
這些話要是在其他場合和其他人說出來的話記者絕對不信,八成就是提前打好的草稿甚至選好被採訪的人員,畢竟這才是行業通用的做法。
但這幾個工人們明顯面對鏡頭的感覺就是無比真實的,那股從眼神中流露出的自豪和真實如果是演的話那他們就不該成為電工,而應該去當演員。
這場面也是讓當記者的她有些莫名的熱血和興奮。
在這樣的突發情況面前,她們電視臺也不在乎免費給哲通電力集團打沒打廣告,反正如實報道就行了。
“大家也可以看到哈,目前林城當地的哲通電力集團已經是行動了起來,如果亭林鎮的居民們有電的話,情況一定會緩解很多!也希望這些電工師傅們注意安全!”
這是現場直播,雖然早上收看市級電視臺的人實在是少的可憐,但多少還是有些傳播影響力的。
而且電視臺的編導已經決定了,要把早上這個畫面放進晚上收視率更高的新聞節目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