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越信我越真

第47章 投桃報李

旁人如何作想,杜鳶並不知道。

他只是知道,自己總算是蓋好了這難纏的瓦當。

修繕神廟一事也終於算是盡善盡美。

擦了擦額頭虛汗,杜鳶坐在了神廟屋頂之上,眺望著遠方山水,歇一歇筋骨,也潤潤眼。

遠山被暮色染成黛青,蜿蜒溪流如銀鏈穿谷。

未被濁世侵染的山水本色,確乎令人神往。

山風輕撫之中,那個聲音再度縈繞在杜鳶耳畔:

‘你是佛家人?’

“般若巴嘛空”這句偈語,尋常百姓不解其意,也分不清出處,但這位卻斷然不會聽錯。

更何況,在那壓服天下之水的最後一落時,這位更親眼得見佛國倒懸之異象。

如此手段,的確不似道門中人。

“佛法離這人間太遠,所以我不是和尚。”

杜鳶哪裡能承認自己是和尚,好不容易擺脫了這個身份,再回去,那可太讓人無奈了。

所以,杜鳶為這位說了一個可以多處延申的巧妙之言。

‘為了.人間嗎?’

不是問,而是答。

杜鳶也就沒有在語,只是小憩在神廟之上。

可良久之後,杜鳶卻是聽見這位突然問了一句,有點不明,又似曾相識的話。

‘為了這人間,舍了果位當真值得嗎?’

杜鳶自然不知,法海那聲震四野的“般若巴嘛空”,在佛經中並無出處。

這聲音的主人對此心知肚明,卻自有其洞見。

畢竟那倒懸佛國,鎮伏天下波濤的佛力,做不得假。

所以,這應是自成經典的大手段。

其玄妙,想來是擷取了《心經》精髓:以“般若”為基,取洞察萬物本源的終極智慧;

融“波羅蜜”為用,化菩薩六度萬行的無上法門;

終以“空”為印,契入諸法無自性、緣起性空的至高真諦。

三法圓融,方成此撼天動地的無上真言。

此法雖未觸及大小乘分野的根本大法,卻已是足以另闢一宗、開山立派的通天底蘊!

而他由釋入道之際,怕是直接舍了那一尊金身圓滿的佛陀果位,化作了再入紅塵紛擾的基石.杜鳶當然不知道這位在想什麼,只是按照所言默默推算。

嗯,看來這位真的被我引導偏了,不過果位,嘿嘿,我那點半路出家都不算的佛法,能有個什麼果位啊!

這種事情自然不能說出來,所以杜鳶沒有答話。

只是望著遠方山水,繼而低頭看著神廟外的百姓們無言輕笑。

見此一幕,那聲音不由得帶了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你若是繼續深耕佛法,未必不能將其帶來人間罷了,我也只是聽過佛前講法,怕是遠不如你對自家根本所見。’

‘但,既然你如此作想,我又受你大恩,那麼,我也會盡力去做的。’

您好像想的越來越多了。

可我似乎沒有您想象的那麼高大。

只是杜鳶不知的是,隨著那位話音落下。他身周已經裹上了一層似有似無的樸實佛光。

虛實不定,樸拙無華,卻又分外真切。

杜鳶未見其變,那位雖是看得真切。但也未做提醒,畢竟本該如此,不是嗎?

微微偏轉了自己視線的杜鳶輕笑一聲後說道:

“各盡其職,各司其命,人間自當萬載無憂。您能如此作想,實在為天下百姓之福。”

這本是杜鳶不知道這位如何作想,而說出的百應之言。

可這一番話出來,對方卻是驚異的道了一句。

‘怪了,你明明舍了果位由釋入道,可為何你所言所想卻是儒家之說?’

啊,這是儒家的想法嗎?

我不知道啊。

我怎麼可能對三教學說那麼清楚的?

就在杜鳶有點不知道怎麼回答的時候。

那聲音突然錯愕道。

‘你難道是覺得道家也不行?所以你想要把三教顯學一一走過?’

‘啊,三教皆通者古來數不勝數,甚至諸子百家皆為精學之輩亦是有之,可三教皆顯之大神通者,無有一人!’

‘你的確找到了一條最可能成你所想的路,可,真的要如此披荊斬棘而行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