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從蔬菜大棚開始

第237章 及時雨(大章)

傍晚,夕陽的最後一縷餘暉掃進大棚,竹架的影子在泥地上拉得老長。

林小虎放下最後一扇草簾子,今天的工作總算結束了。

他揉捏著痠痛的胳膊走下夯土牆,看到隔壁大棚夯土牆上走下來的王大慶,招呼道:“大慶哥,累不累?”

“還成吧。”王大慶雖是村長的兒子,家裡農活卻沒少幹,比林小虎還要壯實幾分。

林小虎看了看天色:“時間差不多了,咱去三號大棚吃飯吧。”兩人剛走到土路旁,就見葛青山在遠處招手:“小虎,大慶哥,快過來,開會啦!”

林小虎小跑兩步,好奇地問:“咋的了,開啥會?”

葛青山答道:“李哥沒說,不過建軍哥都回來了,估計是好事。”

“大慶哥,快點!”林小虎招呼一聲,自己先跑向了三號大棚。

此時三號大棚裡已經聚集了不少人,李哲在一旁和陳守耕低聲交談,王榮生和王建軍父子倆也在低聲說著什麼。

李哲也邀請陳守耕和周青禾投資入股了,只是這兩人不是農村戶口,不符合農村信用社的貸款條件,資金他們只能另想辦法。

李哲見人來的差不多了,從公文包裡拿出一張方方正正的檔案:“都停一下。”他的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到每個人耳中,“咱四季青蔬菜公司的營業執照辦下來了。”

棚裡先是靜了半秒,緊接著就像炸開了鍋。

坐在前排的趙鐵柱猛地直起身,差點帶倒旁邊的凳子,他湊到前面仔細端詳著那張“紙”:“哥,這就是營業執照?咱這就有公司了?”

趙鐵柱小心翼翼的將營業執照接過來,感覺像是在做夢一樣,他是最早知道李哲要貸款建蔬菜大棚的人,他當時只覺得李哲膽子大、有志氣,但從沒想過李哲能把營生幹這麼大。

現在想想,依舊覺得不可思議。

“對,以後大家就是四季青公司的員工了。”李哲笑著應道。

其他人也都圍過來看——打去年冬天李哲唸叨要辦公司起,這事兒就成了大夥兒的盼頭。

老李接過營業執照,樂了,“嘿,上面是我的名!”

林小虎一挑大拇指,讚道:“李叔,您可是咱村的頭一份。”

等眾人看完營業執照,李哲繼續說:“現在公司成立了,我準備明天帶大家去信用社貸款,我以公司的名義給大家信用背書。”

所謂的信用背書並不是擔保,而是基於李哲自身在當地的信譽、與信用社的良好合作關係,向信用社口頭說明村民的種植能力、還款意願等情況,為村民的信用做口頭證明,增加信用社對村民的信任度。

聽到這,眾人都低頭議論起來,有的面露興奮,有的還帶著些許猶豫。

李哲等大夥說得差不多了,才又開口:“去信用社貸款的事,大傢伙自己想清楚了。要貸款的明天早點來,先把棚裡的活拾掇利索,上午我帶你們去信用社。

拿不定主意的,回去跟家裡人合計合計,不著急,就算明天不趕趟,以後還有機會。”

林小虎立刻說道:“李哥,算我一個,我要貸款。”

老李往四周瞅了瞅,見妻子沒在,也跟著說:“俺也貸款。”

趙鐵柱面上帶著興奮:“哥,俺也貸款。”

王建軍沒搭話,他回來原本就是為了貸款的事,但老爹告訴他明天要相親。

他想了想,還是得緊著相親的事——畢竟是他爹和姑姑張羅的,自己也到了說親的年紀,貸款的事晚點也成。

他心裡也有些小期待,不知道要見的姑娘長啥樣?

李哲沒有統計人名,說道:“想貸款的明兒個早點來就成,幹完活,咱們坐著拖拉機去。

對了,一定要帶上辦理貸款的手續。

大傢伙散了吧,先去吃飯。”

……

萬安鎮,陳家灣村。

晚上七點,張玉珍騎著腳踏車到了陳家灣。陳家灣距離大營村不遠,騎腳踏車也就十幾分鐘的路程。

村民的媒人有兩種:第一種是專業媒人,把做媒當成營生或副業,這種媒人並不多見;

更多的則是熟人介紹,比如本村的嬸子、大娘或雙方家庭都認識的親戚,這些人知根知底,沾親帶故,更有信任基礎。

張玉珍和王榮生、王秀英兄妹倆打小就認識,都是鄰居,關係不用多說;而她要介紹的女方也不是外人,正是她堂妹張玉珊的女兒鍾玲玲。

張玉珍騎著腳踏車到了陳家灣村南,停在一處黑色木門前,門口長著一棵歪脖樹,正是她堂妹張玉珊家。她停下腳踏車,敲了敲門:“咚咚……”

“誰啊?”外面傳來一個女人的聲音。

“珊子,是我。”張玉珍把車筐裡的一網兜蘋果和一桶麥乳精提出來。

“吱……”門剛開條縫,繫著藍布圍裙的張玉珊看見是她,臉上立刻堆起笑:“姐來了,快進來。”側身讓她進了院子。

張玉珍停好腳踏車,將網兜遞給張玉珊:“給你家的。”

“姐,你來就來唄,還拿啥東西?”

張玉珍把網兜塞進她懷裡,“這不是俺給你的,是王家給的。”

張玉珊微微蹙眉:“哪個王家?”

“你說哪個王家?忘了俺上次跟玲玲說的親事了,大營村的王建軍。”

“他啊!”張玉珊接過東西,招呼道,“姐,快進屋,暖和暖和。”

兩人一前一後進了屋,八仙桌上擺放著用過的碗筷,一個二十歲出頭的女孩正在收拾,見到張玉珍後招呼道:“大姨。”

張玉珍笑道:“玲玲在家呢,正好。”

一個四十多歲的男子正低頭抽旱菸,見張玉珍進來,磕了磕煙桿,不緊不慢地招呼:“她姨來了,坐。”

“來了,我今兒個過來是給你家玲玲說親的。”張玉珍話一出口,就見鍾玲玲臉頰紅了,低著頭看不清神色,只見兩條大辮子在晃悠。

張玉珍打量著對方,暗道:這孩子眉眼周正,就是太靦腆,難怪二十了還沒說下婆家。

“偉山,珊子,”張玉珍在條凳上坐下,開門見山,

“今天來是給玲玲說樁好親事。大營村的王建軍,那孩子比玲玲大兩歲,之前就跟你們提過,這孩子現在在京城一家餐廳當採購經理,老出息了。

人家今天特意從京城趕回來,託我來問問,明天能不能讓倆孩子見個面。”

“明天?”鍾偉山將旱菸靠在牆上,“太趕了吧?我家玲玲在鎮罐頭廠工作,昨兒個廠裡剛開工,正兒八經的工作,哪能說請假就請假。”他往門口方向瞥了眼,女兒正低頭摳著衣角。

張玉珍早料到會有說辭,忙補充:“建軍這孩子忙,一年到頭回不了幾趟家。這次是特意抽的空,錯過這趟,還不知要等多久。”

“等多久也不能這麼倉促。”鍾偉山的聲音沉了幾分,“他王建軍忙,俺家玲玲就不忙?沒有女方上趕著的道理。”

“偉山,你這是啥話!”張玉珍臉上的笑淡了些,“人家也是一片誠心,要不能讓我捎東西來。”

“誠心就該有誠心的樣子。”鍾偉山並不認同,“真樂意相見,還能沒時間?三天後玲玲輪休,要見就那天見。”

屋裡霎時靜了,鍾玲玲依舊低著頭,看不出想法。張玉珍看了眼低頭不語的張玉珊,知道這樁事懸了。

她悻悻站起身:“那我回去跟建軍說說,你們再合計合計。”

張玉珊趕緊跟著站起來,將她送到門外。到了院門口,張玉珍才壓低聲音問:“珊子,你說實話,是不是對這親事不滿意?”

夜裡風寒,張玉珊往棉襖裡縮了縮脖子:“俺聽人說,這王家的家風不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