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有一口靈泉

第77章 萬人空巷

(上一章原本是想寫主角元宵節去沙市陪女主過,但想想似乎有點不合適,就修改了)

岑河公社。

某縫紉鋪。

喬大江與徐翠花在這裡訂做衣服。

如今,喬家在擇好良辰吉日給女方家報期後,女方家也正式開出了禮單,禮單上面要求兩套衣服,因此今天喬大江便陪著徐翠花一起來縫紉鋪訂做衣服。

在這個年代,結婚女方只要求兩套衣服,那是真的非常良心了,也可以說是最低的要求了。

多數女方都是要求四套衣服或者六套衣服,甚至有要求八套衣服的,這在購買布料需要布票的年代,這些要求是真的讓無數家庭頭痛,不是出不起這個錢,關鍵是布票難得啊!

等縫紉師傅給徐翠花量好各方面的尺寸後,喬大江便開口說道:“師傅,我們要訂做六套衣服,用最好的滌卡布。”

滌卡布料,全名叫滌綸卡其布。

當然了,它還有另外一個盡人皆知的名字,叫做的確良。

該面料20世紀流行於香港,因滌綸英文名Terylene的粵語諧音才被稱為的確良。

這的確良在七八十年代,那真的是流行與高檔的代名詞,誰能擁有一件的確良襯衫,誰就能成為全村最靚的仔。

徐翠花聞言,不由得扯了扯喬大江的衣服,低聲說道:“大江哥,我們不是隻做兩套衣服嗎?”

喬大江想起老二昨晚跟他說的話,結婚是值得女人銘記一生的重要時刻,哪怕是過了幾十年,再提起結婚時的情形,女人們仍然能把當時的彩禮嫁妝什麼的說得清清楚楚。

所以,為了不讓大嫂留下遺憾,為了給大嫂多掙點臉面,老二建議他這個當大哥的適當調整禮單,比如訂做衣服最好能從兩套提升到六套。

這個小小的改變花費不了太多錢,但日後提起這事不管是他們喬家還是大嫂都有面子。

喬大江想想也覺得有道理,便採納了老二的建議,直接給未來老婆訂做了六套衣服。

如今,聽到徐翠花的詢問,喬大江微笑著說道:“我知道岳父母開禮單的時候,是為了照顧我,減輕我的壓力,但岳父母這麼照顧我,我也不能不懂事,這兩套衣服哪夠啊,至少也要做六套才行。”

徐翠花聞言真是甜到了心裡去,這增加的四套衣服不算什麼,最重要的是喬大江對她的那份心,她眼睛水汪汪的看著他,問道:“那你帶的布票夠嗎?”

“放心吧,夠的。”

說完,喬大江便去交了錢跟布票,然後約定好過來取衣服的日期,這才和徐翠花一起走出了縫紉鋪。

這次兩人出來訂做衣服,也算得上是兩人第一次約會了。

喬大江看看時間,提議道:“翠花,我們先去吃飯,然後我再送你回去,你順便帶我去定湘寺遺址那裡看看那棵擁有一千七百年曆史的銀杏樹,我聽我家老二說那棵古銀杏樹很漂亮呢!”

徐翠花笑道:“那棵銀杏樹確實很漂亮,尤其是秋天的時候去看,銀杏樹的葉子都變成了金黃色,在陽光的照耀下真的是漂亮到了極點,但現在是冬天,銀杏樹的葉子都掉光了,光禿禿的一點都不好看。”

呃……喬大江有些尷尬的笑了笑,說道:“我都忘記銀杏樹冬天會掉光葉子了。”

徐翠花笑道:“你要想看那棵古銀杏樹,等樹葉重新長出來了我再帶你去,或者等到秋天樹葉變成了黃金色,那時候去看才是最漂亮的。”

喬大江道:“那好吧,就先不去定湘寺遺址,等吃過飯後,我們去看電影吧?”

徐翠花點頭道:“好啊,那我們就去看電影。”

……

元宵節,是我國春節年俗中最後一個重要節令。

在宋代以前,元宵節多稱“元夜”、“元夕”、“上元”,而宋代以後的文獻則多見“元宵”一詞。

元宵節的形成經歷了較長的過程,關於它的起源說法很多,較有影響的是源於漢武帝在正月上辛日燃燈祭祀太一神。

所以,如果從西漢時期算起,它在中國已經綿延存在了兩千多年。

自漢代“太初曆”制定頒行後,就已將正月十五確定為重大節日。

唐代以來,元宵便有觀燈的習俗,所以元宵節又被稱為燈節,隨著時代的發展,燈節是越來越盛大,民族特色越來越濃,燈期也越來越長。

漢代一天、唐代三天、宋代五天、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是中國歷史上最長的燈節,清代縮短為四至五天。

而岑河地區,對於元宵節也是極為重視的。

在這天晚上,家家戶戶都會吃元宵(湯元)過元宵節,然後玩龍燈、採蓮船舞、高蹺舞、獅子舞,鑼鼓喧天,鞭炮不絕,各村人山人海,要一直玩到深夜才會結束。

甚至,晚上有的村頭還會請筲箕神或祈嘎子神,以問年成。

同時,媳婦也會回孃家拜年,並可留下來玩一段時間。

後世的2012年,岑河鎮舉辦了一次規模宏大的中國針織名鎮龍年元宵燈會,堪稱萬人空巷,盛況空前。

次年岑河鎮再次舉辦了一次“打造鎮級市,共建新岑河燈會”,也吸引了周邊許多縣市的群眾前來觀燈。

這兩屆燈會的遊客來自於周邊十多個縣、市、區,分別有荊州、江陵、石首、監利、洪湖、公安、松滋、宜昌等地,遊客總量高達25萬人次,可謂是人氣爆滿了。

今天就是元宵節,洪山大隊各個自然村的人都會集中到大隊去表演節目,而喬家灣準備的節目就是採蓮船舞。

在岑河地區的各種民間舞蹈中,最普遍且參與人數最多的,其實是玩龍燈,在春節一直到元宵節,幾乎村村都能看到各種色彩的龍燈飛舞。

而採蓮船舞,俗稱玩採蓮船,這個在岑河地區玩的人也不少,是較為流行的一種民間舞蹈。

採蓮船舞的表演者是三個人,一人飾女子,一人飾艄公,一人飾艄婆,而伴奏伴唱的人十餘人不等。

綵船是用竹木製作骨架,下為舟形,長約五、六尺,上為塔亭,樓閣蓋頂,皆用各色彩紙裱糊而成。

在表演的時候,一妙齡女郎立於船中,雙手握著船沿,作盪漾狀。

艄公(撐船的)頭戴斗笠或草帽,一手持竹竿,手牽引綵船,不住地擺動或划動,作撐船狀。艄婆(趕艄的)手持破芭蕉扇,隨船行而作滑稽狀,以逗人笑。

綵船隨著艄公與伴唱者歌聲,盪漾起舞,每唱兩句,艄公便在船邊撐篙數次,綵船隨之旋舞,篙停舞止,唱和繼續。

唱的歌詞多為吉利語,並配以傳統打擊樂器,間或鳴放鞭炮以表謝意,是非常精彩的一種民間舞蹈,只有真正現場觀看才能體驗到這種傳統民間舞蹈的魅力。

只可惜,到了後世,這種表演也是越來越少見了,喬二河在重生之前,已經有十來年沒看到過玩採蓮船了。

因為晚上要去大隊看錶演,所以今天喬家的晚飯吃得比平時還要早不少,吃過晚飯後一家人便輪流開始燒水洗澡,這去大隊看錶演肯定要到大半夜才回來,到時再洗澡肯定就來不及了。

是以得先洗澡了再去觀看各種節目表演。

當然了,如今天氣寒冷,其實村裡很多人都是隔一兩天才洗一次澡,甚至有些不講衛生的隔三四天才洗一次澡也正常,不洗澡的時候都是洗把臉和洗一下腳就算完事。

前世喬二河習慣了天天洗澡,重生回來後他同樣有天天洗澡的習慣,在他的帶動下其他兄妹也跟著天天洗澡,只有肥老巴沒有改變她的生活習慣,仍然是隔一兩天才洗一次澡。

等兄妹幾個都洗完澡了,喬二河才對家裡那兩頭強壯的土狗說道:“大黃小黃,你們兩個今晚要好好守家,知道沒有?”

“汪汪!”

“汪汪!”

兩條黃色土狗都搖著尾巴,嘴裡發出“汪汪”的喊聲,當作是對喬二河的回應。

有這兩條土狗看家,喬家兄妹便放心的前往大隊。

此時,天色慢慢暗了下來,村裡的人也成群結隊的朝大隊趕去。

其實不止是喬家灣,整個洪山大隊其他自然村的人也都是如此,在這個缺乏娛樂的年代,這元宵節只要身體沒毛病的,都會出來看熱鬧。

大隊離喬家灣並不遠,不過幾分鐘的路,就到了。

遠遠的,就看到了大隊的曬穀場熙熙攘攘全是人。

當然了,這個說法其實有點誇張,畢竟洪山大隊在岑河地區的各個大隊中,人數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連一千人都不到。

不像木垸大隊和麻林大隊,人口都高達2500人以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