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我有一口靈泉

第74章 空中飛獅

一家人吃吃喝喝,閒話家常,不知不覺天就亮了。

這個年代的岑河地區,在通宵守歲之後,年長的就會回房間睡覺,這個叫做“挖窖”。

黃紅梅平時也習慣了早睡,現在熬到了天亮,人也早就犯困了,便回房間睡覺去了。

而青年男子,則需要到村裡各家各戶去拜年,於是喬二河便跟大哥一起走出家門,到村裡各家各戶去拜年。

拜年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古時“拜年”一詞原有的含義是為長者拜賀新年,包括向長者叩頭施禮、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

隨著時代的發展,後世拜年的習俗亦不斷增添新的內容和形式,除了沿襲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興起了禮儀電報拜年、電話拜年、簡訊拜年、網路拜年等。

在很多地方,拜年的時間一般為初一至初五,過了臘月初八就走親訪友多被視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後、十五之前走親訪友為拜晚年。

早年和晚年都屬避免遺憾的應急或補救性質,民間有諺語:有心拜年十五不晚。

而在岑河地區,對於拜年是非常重視的,有句話是這樣說的:過年過到十五六,拜年拜到麥子黃。

在岑河地區,幾乎整個上半年第一次見面,都仍然要說拜年。

村裡拜年的第一站,喬二河兄弟便來到了喬二爹家,在見面的時候,兄弟倆便一起拱手作揖:

“二爹,二媽,恭喜新年大發。”

“恭喜越老越先健(長壽健康的意思)。”

喬二爹和喬二媽也都滿臉笑容的拱手作揖,嘴上也說著吉祥話。

然後,喬二河兄弟又跟堂兄弟喬向東喬向南一一拱手作揖,雙方互相拜年,互相說著吉祥話。

給二爹家拜完年,喬二河兄弟又前往三爹家拜年。

給三爹家拜完年,緊接著又前往下一家,整個喬家灣還不足30戶人,喬二河跟大哥很快就都拜了一遍。

等兄弟倆回到家後,村裡的其他青年男子也不斷的組隊過來他們家拜年,對此喬二河臉上的笑容就沒有停下來過,他是一點都不嫌煩,甚至是樂在其中。

畢竟,這樣具有特色的拜年習俗,其實也撐不了多少年了,喬二河記得到了九十年代後,他們村就不再這樣互相拜年了,頂多就是大年初一大家見面的時候互相打個招呼,說句祝福話罷了。

不像現在這樣,還特地一家又一家的登門拜年。

而且,他們喬家灣這種拜年方式,還不是最隆重的,最隆重的是拜年方式,當屬廟興大隊、杉木大隊、桂花大隊、岑河大隊以及沙口大隊。

因為這些大隊都組建有獅隊,拜年的時候直接以獅子的身份到各家各戶去拜年,這可比他們喬家灣講究多了。

在喬大江和喬二河兄弟忙著給村裡人拜年的時候,喬三朵則帶著弟弟妹妹們開始餵雞,這6000只蛋雞是喬家最重要的經濟來源,自然要把它們照顧好了。

等拜年拜得差不多了,喬二河便開口說道:“你們要是困了就睡覺,我準備去隔壁的桂花大隊那邊看熱鬧。”

這桂花大隊在1976年的時候,跟喬家灣所在的洪山大隊合併了,統稱為洪山大隊,到了1978年兩個大隊才分開。

而桂花大隊也是整個岑河地區中離公社最近的一個大隊,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桂花大隊的田地比其他大隊的都要少得多,人均算下來不過四分多地,典型的是地少人多。

或許是之前吃了一大海碗雞蛋甜酒的緣故,喬四海這個半大的小子此時也精神得很,聽到有熱鬧可看,他立刻問道:“二哥,桂花大隊有什麼熱鬧看啊,我也去。”

喬二河笑道:“我是去看人家舞獅拜年的。”

喬三朵聞言眼中一亮,說道:“二哥,我也喜歡看舞獅,我也想去看。”

喬五湖也開口道:“算我一個,我也去。”

喬六朵跟喬七潭的年紀終歸是小了點,此時他們實在是犯困了,便跟哥哥姐姐們打了個招呼,回房間睡覺去了。

喬大江此時精神也挺足的,便也開口道:“那就一起去吧,聽說桂花大隊的舞獅水平,是我們岑河公社最厲害的。”

喬二河點頭道:“沒錯,桂花大隊的舞獅技藝,的確是咱們岑河公社最高的,聽說獅子給各家各戶拜年的時候,主人都會在堂屋樑上,高懸香菸、糕點之類的獎賞物品,而“獅子”卻能一躍而從樑上把東西取下,當真是了不得。”

喬大江道:“這個我也聽說了,據說桂花大隊的獅子舞,能玩9張、11張方桌呢!”

玩方桌,是獅子舞的一個表演方式,將方桌一張一張地壘上去,少則7張,多則10餘張,高約8—12米,舞獅者需一層一層的翻滾而上,舞至最高層。

整個過程可謂是驚險壯觀,扣人心絃。

其他大隊的“獅子”,在舞至最高層後,一般都會一層又一層的翻滾而下,但桂花大隊的“獅子”卻能縱身跳下,叫“空中飛獅”,屬實是有些牛逼。

“不說了,現在桂花大隊的獅子拜年估計早就開始了,咱們趕緊走吧!”

“嗯,走吧!”

……

“好!”

“厲害啊!”

“跳得真高。”

“不愧是我們桂花大隊的獅子,這舞獅技藝真是絕了。”

“……”

喬二河兄妹趕到桂花大隊後,便看到了桂花大隊“獅子”拜年的精彩表演,這屋樑原本就足夠高了,需要兩人默契配合的獅子,卻能靈活的一躍而起,把樑上的東西精準的取下來,實在是讓人看了歎為觀止。

整個拜年現場掌聲雷動,各種歡呼聲不絕於耳,那熱鬧的氛圍讓人看了就忍不住心生歡喜。

給這一戶拜完年,接著“獅子”又前往下一戶,而村民們也都跟著去看熱鬧。

這數千人跟在“獅子”後面,然後一家一戶的去拜年,那盛況讓喬二河看了不由得心生感慨,這樣的場面也只有這個年代能看到了,到了後世“獅子”拜年這樣的傳統習俗,也消失在了時光長河之中。

喬二河兄妹在桂花大隊看了一個多小時的“獅子”拜年後,忽然聽到人群中有人說道:“三爹,我剛剛聽人說,公社那裡有人玩龍燈,你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行啊,這“獅子”拜年也看得差不多了,那就去看看玩龍燈吧!”

“已經有十多年沒看過玩龍燈了,我也瞧瞧去。”

喬二河聽得心中一動,在他們岑河地區,流傳著各種民間舞蹈,主要表演形式有獅子舞、龍燈舞(俗稱玩龍燈)、採蓮船舞、蚌殼精舞、高蹺舞這幾種。

這些民間舞蹈,村民基本都是在春節期間玩耍,以示祝歲。

而玩龍燈,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被叫停了十多年,很多年輕人都不清楚玩龍燈是什麼樣子的。

如今獅子舞已經看得差不多了,喬二河便通知兄弟姐妹,說道:“公社有人玩龍燈,我們去瞧瞧熱鬧。”

喬大江等人自然欣然同意,這桂花大隊的獅子拜年確實精彩,但看著這重複的動作,吸引力也大大下降了,還不如去公社看看其他人玩龍燈。

更何況,除了喬大江和喬二河以外,其他弟弟妹妹都沒見過玩龍燈是什麼樣,心中都好奇不已。

人群中,像喬家兄妹的人有不少,在得到訊息後,至少有半數的人選擇前往公社觀看龍燈舞。

這裡原本就離公社不遠,很快喬家兄妹就跟其他人一起,來到了玩龍燈的地方。

岑河地區的龍燈,一般都是用竹木紮成,有龍頭、龍身、龍尾,以布衣連成整體,長達數丈,有紅、黃、蘭、白、黑之分。

表演者為20人左右,1人持珠,在前戲引長龍,眾人攀著龍頭、龍身、龍尾,龍頭隨珠,長龍隨頭,左右翻躍,上下舞動,作“龍戲珠”、“龍騰翻”、“龍擺尾”狀。

同時,整個過程還要用傳統的打擊樂器伴奏,及至節奏緊密鏗鏘有力時,舞龍亦處於高潮,一般舞龍則處於悠閒狀態。

除此之外,在岑河地區,還有玩草龍燈的,這些多數是為了祛邪避崇謝神之舉,這草龍燈是用草編紮成龍身、龍尾,玩後就要焚燬。

喬二河等人過來的時候,舞龍正處於悠閒狀態。

沒過多久,隨著打擊樂器的節奏開始變得鏗鏘有力,舞龍便進入了高潮狀態,那激昂的場面與氛圍還真不比剛才看的“獅子”拜年差,只是舞龍在技藝上肯定不如舞獅來得驚險刺激。

高潮過後,難免有些索然無味。

眼看時間也不早了,喬二河便對兄妹們說道:“大哥,現在也看得差不多了,我準備回去吃點東西睡覺了,你們呢?”

喬大江道:“那就回去吧,接下來確實沒什麼好看的了。”

喬三朵等人也一致贊同,於是兄妹幾個便打道回府。

……

大年初二,全國大部分地區,女婿都是在這一天帶著老婆孩子去岳父母家拜年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