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三人商討的還是進攻計劃。馮凱偉一身常服,三十餘歲的樣子,身材不高,但肩膀很寬,顯得敦實有力,指著地圖道:“地圖看不清楚,還不能準確的確定物料庫房的建築結構,至少就眼下來看,只有裡面這一個出入口。”
地圖是並不是建築藍圖,就是內部的衛星圖。
已經嘗試聯絡原廠的人了,但還沒有訊息。
“至於其他入口,比如庫房的通風口,這又不是拍電影,所以我的建議還是談判,把人引出來,再設法擊斃。”
這是一個物料庫房,日常存放浸染車間常用的染料,新增劑等物品。
因為都是化學物品,很多都需要避光儲存,所以僅有一個出入口。
然後有通風管道。
但像電影裡那樣,特警爬通風管道,偷偷擊斃犯人的橋段,在現實中幾乎不可能出現。
先不說普遍採用鍍鋅鋼板,薄到只有幾毫米的通風管道能否承受一個人的重量,它是鐵皮,又脆,人在裡面爬行,發出的聲音大的驚人,根本不可能悄無聲息接近。
孫釗點頭,他也是這麼想的,抬頭望向張健,道:“張健,這個案子當年是你負責的,李善傑這幾個人的情況你最瞭解,你想一想,從哪個方面入手跟李善傑談比較合適。”
分局沒有什麼所謂的談判專家,只有專做思想工作的政委。
人正在緊急往這邊趕。
但談判要找到切入口,不是所有的罪犯挾持人質都是為了跟警方談判。
像張健說了,李善傑都不想活了,奔著死來的,他挾持人質,根本就不會和警方談判。
之所以現在還沒行兇殺人,只是為了多折磨折磨人質罷了。
現在和他談判,只是奢望他還有一絲回心轉意的可能。
張健嘆口氣,匆匆的說起了這個案子。
“當時這個案子,說實話辦的挺彆扭的。”提起往事,張健嘆口氣。
李善傑81年出生,03年大學畢業之後,應聘到一棉廠工作。
在工作之中,認識了張琴。
張琴也是本地人,當時是一棉廠的紡織工。
兩人在05年結婚。
“我走訪的時候,廠裡的人都說他們一開始特別的恩愛,張琴也漂亮,可以說是郎才女貌。”
“問題就出在了孩子身上。”
“李善傑他媽比較傳統,一直想抱孫子,結婚大半年,張琴就懷孕了。”
“但後來出了意外,孩子就掉了,然後因為流產的後遺症,加上張琴身體也不是很好,跟個林黛玉似地,就落下了毛病,沒法兒再生孩子了。”
“因為這個,兩人關係才開始慢慢變差,他們住廠裡宿舍的時候,隔壁人就經常聽見李善傑喝酒了之後跟張琴吵架,還動手。”
“後來他們搬出去了,就附近的悅華小區,還是一個樣,派出所光接他們家暴的報警就好多次。”
沈新默默聽著。
05年結婚,一年後孩子掉了,李善傑坐了5年牢,現在是17年,那就是12年進去的。
也就是說,這種家暴持續了整整六年時間。
“怎麼沒離婚呢?”沈新忍不住插了一句。
張健嘆口氣,道:“怎麼說呢,我接觸下來,反正覺得張琴性格比較軟,是那種逆來順受的人,她家裡也沒什麼人,沒人給她撐腰。”
“李善傑又不願意離婚,就這麼一直拖著,反正咱們外人也說不清楚他們到底是怎麼想的。”
10年的時候,李善傑他媽生病去世了。
“這個事情也刺激到了李善傑,我調查的是他的暴力升級了,而且他還懷疑張琴出軌,也就是這個陳中垣。”
“陳中垣是07年進的一棉廠,工程師,他當時已經結婚了,但老婆孩子留在了老家,他正好在張琴所在的紡織車間,反正一來二去,可能跟張琴是接觸的多了一些,流言蜚語就傳開了。”
“派出所和婦聯也去調解過好多次,但都沒用。”
“直到12年的2月17號,過了年,轄區派出所接警,說張琴又被打了,而且傷的很重。”
說到這兒,張健語氣深沉了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