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就沒有後來的mark-50奈米戰甲“血邊戰衣”,沒有二代反浩克戰甲mark-48,也沒有後來打終局之戰的,加入了烏魯金屬能吸收魔法傷害的mark-85超級奈米戰甲。
而且因為來源自漫威電影宇宙裡的鋼鐵俠,自然也就沒有其他宇宙裡那些超越mark系列的model系列戰甲了:比如說model-38反鳳凰戰甲,model-61反天神組戰甲(也叫弒神戰甲),model-68虛擬戰甲。
(ps:所以那些說科技流上限低,一直攢著主角要去學魔法的書友,好好尋思一下)先來對比一下,戰錘40k宇宙裡的幾代星際戰士動力盔甲,和漫威電影宇宙裡鋼鐵俠的mark系列戰甲。
首先,是成本定位的不同。
星際戰士的動力盔甲,儘管科技含量也非常高,造價也不低,但終歸是量產型列裝式的武器裝備,在30k人類帝國最鼎盛的時期,有兩百萬個星際戰士,他們都要裝備動力盔甲。
而鋼鐵俠的mark系列戰甲,是一個全球頂尖富豪為自己量身打造的個人裝備,不是給美軍或者什麼軍隊打造的量產裝備,是妥妥的個人裝備。
成本不可同日而語。
其次,戰場定位的不同。
星際戰士們穿著動力盔甲,是去幹嘛的?是去打仗的,打正兒八經的星際戰爭,是要冒著槍林彈雨和大炮導彈前進的,要頂得住戰場上的各種不明aoe傷害。
而鋼鐵俠穿著戰甲是幹嘛呢?打仗嗎?不,他是要去當世界警察,當超級英雄,是在一個整體和平的大環境之中,去懲戒個別不法犯罪分子,維護世界和平。
星際戰士的動力盔甲,面對的是戰爭環境,所以可以一定程度上犧牲靈活、犧牲速度,但是需要重甲,需要防禦的厚度,來保障戰士們的戰場存活。
鋼鐵俠不需要面對大炮導彈的戰場環境,他更需要的是全球化的快速部署,需要幾分鐘之內就能抵達衝突犯罪現場,需要在突發的緊急情況下快速穿戴。
所以鋼鐵俠戰甲的戰場定位其實是輕便、靈活、快速的。
只是相比於其他美漫宇宙裡套一件連體緊身衣就衝出去幹架的超級英雄們來說,鋼鐵俠顯得防禦力很強。
不是託尼·斯塔克造不出防禦力更強的戰甲,反浩克戰甲就是一個例子,只是一般情況下他不需要防禦力更強的戰甲。
鈦合金打造的戰甲外殼,已經足以抵擋地球上大部分違法犯罪分子的小口徑武器了,剩下的精力研究怎麼飛得更快就行了。
只要飛得夠快,大口徑武器也就追不上了。
傅青海四仰八叉地躺在椅子上,手肘搭在另一隻手背上,手裡飛速地轉動著一支圓珠筆。
這是他思考時的下意識動作。
現在傅青海要打造自己的戰甲,自然要在兩者之間做出一定的權衡和抉擇。
傅青海考慮到,自己已經在戰錘40k宇宙拋下了世界之錨,長期來看肯定是待在戰錘40k宇宙裡的時間居多,所以他不能像鋼鐵俠一樣重視速度而忽略防禦,他的戰甲的防禦力一定要夠強。
鋼鐵俠能飛得那麼快,比戰鬥機還快,不是沒有原因的,那是因為戰甲的護甲夠輕夠薄,而鋼鐵俠第一次嘗試力量型定位的mark-38伊戈,就徹底取消了飛行模組,反應爐動力全力輸出在力量上,它在《鋼鐵俠3》的港口大戰中獨自撐起了即將坍塌的龍門吊,後來的兩代反浩克戰甲也都不能飛。
那我要不要飛呢?傅青海一邊轉筆,一邊思考。
要飛。
當然要飛。
答案是肯定的。
傅青海選擇了一種折中的方案——星際戰士中的跳包飛兵。
跳包飛兵使用特製的動力揹包,輸出功率遠遠大於普通動力揹包,兩個噴口的體積更是碩大無朋,利用噴氣揹包,就可以實現短距離的飛行和跳躍,作用也不是像鋼鐵俠那樣跨洲際飛行,只是跨越戰場障礙物而已。
很多星際戰士軍團都喜歡重點利用跳包飛兵這個兵種單位,懷言者中的鋸齒烈陽戰團,全員飛兵,太空野狼裡的天爪,飛兵單位,還比如說聖血天使和暗鴉守衛,有專門定製的特殊噴氣揹包,聖血天使的噴口是矩形的,暗鴉守衛的有兩個鋼鐵翅膀。
而現在,傅青海決定利用斯塔克工業的推進技術,也給自己定製一個特殊的噴氣揹包,速度雖然比不上鋼鐵俠,但是要比所有的星際戰士跳包飛兵都要快!因為白疤的精髓就是快!而且是可拆卸裝備的噴氣揹包,在關鍵時刻使用。
就這麼決定了。
下一個問題,武器。
在奈米戰甲開發出來之前,鋼鐵俠和戰爭機器的武器裝備,包括掌心雷、微型導彈、自動機炮等等,都是整合在戰甲本身上的,要整合在戰甲上就必須得小型化微型化,要考慮氣動外形,為了實現這一點,威力自然就犧牲了很多。
如果只在地球上當個懲惡揚善的世界警察,這種威力的武器當然也足夠了。
但說實話,對於要打星際戰爭的傅青海來說,這點威力他是不怎麼看得上的,別說在戰錘40k宇宙裡,即便在地球表面,也不算什麼大威力武器。
所以,傅青海決定了,武器,他還是要像星際戰士的動力盔甲那樣,握在手裡使用,而不是直接焊戰甲上。
再下一個問題,戰甲ai,人工智慧。
要傅青海自己分析,鋼鐵俠戰甲的戰鬥力,至少有30%至40%,來源於戰甲上裝載的ai系統。
無論是早期的“賈維斯”,還是後期的“星期五”,鋼鐵俠的戰甲ai,不僅僅是一個戰鬥輔助程式,一個維生系統,更是一個全天候全環境的戰場態勢觀察分析大腦,能綜合複雜的戰場環境,給出託尼·斯塔克戰術分析決策建議的那種。
星際戰士的頭盔裡,當然也有觀瞄系統、火控系統、敵我識別系統、駕駛輔助系統等等,但是總體來說,和鋼鐵俠的幾代ai們相比,還是遠遠不如的。
畢竟,人工智慧,它就是比死板程式要強。
這裡給大家舉一個例子。
和其他超級英雄,比如美隊、冬兵、寡姐等人不同,這些人學習格鬥技術,無論什麼流派,反正就是勤學苦練,把格鬥技術練成肌肉記憶。
包括傅青海自己,和胡先老頭學習暗殺拳格鬥流,也是這樣的。
但是鋼鐵俠就不一樣。
這傢伙學習格鬥技術的思路特別清奇,他將其他超級英雄們的戰鬥過程全都用戰甲錄影,然後拿回去做人體建模分析,分析出各種格鬥流派和格鬥技巧,用演算法分別計算出反制和應對的格鬥策略,然後在戰鬥時,讓ai操控戰甲自動反擊。
因為脫了戰甲,託尼·斯塔克本身是一個沒有接受過多少格鬥訓練和軍事技能訓練的普通人,他之所以能在近戰格鬥中展現出過人的神經反應速度和連續不斷的招式,其實都是ai根據預先設定的格鬥程式,自動操控戰甲的結果。
機械電訊號傳遞,就不可能比生物神經訊號傳遞更慢了。
這就有點像街頭霸王宇宙裡,肚子上裝著一個“黑洞效應”裝置的賽斯,可以吸收學習其他所有格鬥家的技巧,理論上來說,只要鋼鐵俠戰甲ai的格鬥經驗足夠豐富,他可以在近戰格鬥中戰勝任何人,技巧上的戰勝。
而且託尼·斯塔克這個人的心機非常深沉,他在復仇者聯盟裡的定位就和正義聯盟裡的蝙蝠俠一樣,時刻提防著自己的隊友,鋼鐵俠的ai資料庫裡,不僅儲存著敵人的能力和對應反制措施,連自己每一個隊友的能力和相應反制措施也都有,無論是雷神、美隊還是浩克。
不同於前面的飛行和武器,說到人工智慧這裡,傅青海是真的猶豫住了,糾結住了。
傅青海很清楚鋼鐵俠戰甲有了ai之後的強大,他也擁有鋼鐵俠開發“賈維斯”系統的全套技術,但是,在戰錘40k宇宙裡,一切矽基晶片和矽基生命,都屬於憎惡智慧,都違反了深紅協議。
傅青海停下了轉筆,皺著眉頭,思索著。
異端審判庭和機械神教會來找麻煩,這倒都是小事了,傅青海想起了鋼鐵之手和鋼鐵勇士,據說這兩個擅長機械技術的軍團,他們的某一些無畏機甲開啟來,裡面都是空的。
這種明擺著玩ai的事情,在阿斯塔特軍團們勢力強大的時候,審判庭和機械教屁都不敢放一個。
關鍵是,戰錘40k裡有奸奇,有奸奇的電子惡魔。
這才是大事。
傅青海回想起了在索薩蘭號上,自己一群人被奸奇一隻粉懼妖耍得團團轉。
有心理陰影了都。
那如果用沉思者系統的人造生物腦替代呢?傅青海搖了搖頭,沉思者系統體積太大了,沒辦法像矽基晶片一樣小型化。
而且,沉思者系統只是矽基晶片的替代方案,可不是矽基生命的替代方案。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