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會議剛結束沒有多久。
孫銘便來到了楚雲飛的身旁,接著彙報道:“團座..謝長官,記者們到了。”
“知道了。”
楚雲飛起身,方立功緊隨其後走出了值班室之中。
“團座,這次來的分別有代表南京的中央日報社記者,也是上次見過的曼麗小姐。”
“還有來自美國的路透社記者、蘇聯的塔斯社,還有法國人、日本人。”
楚雲飛眉頭一挑:“日本人?日本人來我們這裡幹什麼,誰讓他們進來的?”
孫銘急忙解釋道:“是二戰區長官司令部的命令,說是反戰報紙。”
“反戰?”
楚雲飛冷笑了一聲:“真是可笑。”
這個時候的日本還會有反戰報紙的生存空間?
楚雲飛是不信的。
“謝長官還說了,是閻長官要求的,此次採訪的主要目的要展現出我們的軍威,要讓這群外國人看看,我們晉綏軍的風采,也是為了表明晉軍抗戰到底的態度。”
楚雲飛點了點頭,接著問道:“謝長官人呢?”
“說是下去隨便看看,我讓小李跟著了,他說讓您先忙。”
會客室內。
記者們齊聚一堂。
他們小聲的互相攀談著。
顯然對於這位晉綏軍的常勝將軍十分的好奇。
自七七事變以來。
國軍主力在正面戰場上一句節節敗退。
平漢路之戰。
為了打好這場戰役。
常凱申採納了小諸葛建議,劃設第六戰區。
小諸葛認為,此時在平漢路作戰的,絕大多數都是西北軍的舊部。
讓馮玉祥指揮的話,或許可以事半功倍。
然而實際上呢?
這些所謂的西北軍舊部,竟然沒有一個聽指揮的。
常凱申想不通、提此建議的白建生更是傻眼了。
山東軍閥韓復榘這個死廢物。
拒絕北上增援不說,在第六集團軍指揮部南撤之時。
甚至還阻擋馮玉祥進入山東地區。
韓復榘麾下的憲兵更是口出狂言:“這裡是山東,不是你們河北,你們河北的部隊回你們河北的地盤去。”
得到韓復榘命令計程車兵們有恃無恐。
宋哲元更是稱病回家養病,僅見了一面便匆匆下野。
第一集團軍代總司令馮治安則是以前線戰事緊張,就是不肯來見。
沒人買戰區司令長官的賬。
這仗怎麼打?
僅僅一個月,華北平原潰敗數百里。
為了爭取撤退時間。
第一集團軍代司令長官馮治安下令扒開運河。
以水代兵。
滔滔不絕的運河水造成了整個滄州地區的泛濫成災。
雖然阻擋了日寇前進的鐵蹄,但同樣的給當地的百姓居民帶來了難以言喻的創傷。
不僅如此。
自七七事變以來,整個華北地區就是大雨傾盆,接連不斷。
日寇的機械化部隊的威力並沒有完全發揮出來。
便打的六戰區各部潰不成軍。
保定重鎮也隨後失守。
負責策劃保定地區防禦的乃是劉峙指揮的第二集團軍。
此戰除關麟徵麾下第五十二軍、孫連仲麾下第一兵團表現出色之外。
其餘各部隊的表現簡直可以用拉稀拉褲兜來形容。
不僅如此,
關麟徵此戰的騷操作,更是惹得鄭洞國十分不滿。
將鄭洞國的第二師擺在最危險,以及最前沿的位置。
打贏了,他邀功。
打輸了,撤退也不打個招呼。
鄭洞國這個謙謙君子,脾氣不錯的老好人也發起了牢騷:“我們都是黃埔軍校一期同學,共事日久,彼此總該有些關照,但撤退時竟然連個招呼都不打,任憑我們去犧牲,不僅全無一點情義,也太不負責任了!”
這,還是常凱申麾下的精銳中央軍。
這還是黃埔嫡系。
提拔能力平庸的張耀明,邊緣化能征善戰的鄭洞國..
兩人之間不發生齟齬才怪。
隨著保定失守、德州淪陷。
混亂的軍民部隊達近百萬。
時任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馮玉祥無奈彙報常凱申:官不知兵,兵不見官,一退數百里,將民眾騾馬拉搶一空!
第六戰區的撤銷,整個華北戰場局勢急轉直下。
全國軍民陷入一片絕望之際。
好訊息傳來。
茹越口大捷!
晉綏軍358團在上校團長楚雲飛的率領之下,連同203旅旅長梁鑑堂,斃敵三千餘,數次擊潰日寇進攻。
舉國振奮!
要知道,自全面抗戰打響以來。
除了南口血戰表現的可圈可點之外,所有的軍隊幾乎沒有任何值得稱讚的地方。
時紅黨ZY機關刊物《解放》曾發表短評:不管南口陣地事實上的失卻,然而這一頁光榮的戰史,將永遠與長城各口抗戰,淞滬兩次戰役鼎足而三,長久活在中華兒女的心中。”
“我們並不否認南口的失守,對於整個抗戰佔據在增加了一個困難,也不否認察綏咽喉的放棄是增加了黃河下游各省的危險。”
“然而,南口抗戰的英勇,全國民眾對南口抗戰的後援與擁護的熱烈氣象,給了我們證明,不管多大的困難,都是可以克服的,我們中華民族絕不會滅亡!”
PS:引自《解放週刊》第十五期,1937年9月
如此評價是因為湯恩伯的南口血戰打的很好嗎?
並非如此。
劉汝明這個廢物,阻攔湯恩伯前往南口布防。
無視常凱申軍令,耽誤了足足一週的時間。
直至擔任軍法執行部的副總監鹿鍾麟出山,這狗日的才肯放行。
不以主力進行抵抗,致使麾下部隊損失慘重。
間接導致南口失守,其需擔負主要責任。
但是其麾下的保安第二旅可沒有一個孬種。
旅長馬玉田戰死後,將士邊撤邊戰,營長舒效孔戰死。
以一戰血戰,展示了中國人的英勇無畏和不屈服!
山西戰場同樣是日寇的主攻方向。
但是民國的最高統帥部的將領們,一度忽視了這個方向。
晉北苦戰比起淞滬會戰獲得關注度明顯更低。
畢竟山西地區沒有租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