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五六天的高強度、大規模的戰事後,現在的呂宋戰區逐漸平靜了下來。
布列塔尼亞軍雖然經過昨ri的增援和補給,兵力前所未有的前所未有的達到八十萬之眾,這在布列塔尼亞帝國立國數百年的歷史上都堪稱是前無古人了。在查爾斯之前的時期,布列塔尼亞重點發展的是海軍,之所以如此,意識布列塔尼亞雖然自稱是傳承自凱爾特人,但實際上繼承的是不列顛都擇王朝的餘蔭,所以有著悠久地海軍傳統。二則北美大陸上原本就是隻有布列塔尼亞一家獨大,特別是在完全佔領原法蘭西所屬的路易斯安那領地後。所以無論是面對eu的這個生死大敵還是中華聯邦這個太平洋的對手,海軍都成了禦敵於國門之外的最好選擇。而布列塔尼亞的陸軍呢,就只是在查爾斯登基後的大規模擴張中才發展起來的,雖然在之前的十幾年間的戰爭中也是戰鬥經驗豐富了,但是面對拉丁美洲那些魚腩,布列塔尼亞何曾需要集結近百萬大軍,十幾萬也就足以發動滅國之戰了。所以現在呂宋的布列塔尼亞軍的最頭疼的問題反而是指揮混亂。
八十萬大軍,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了,而要井井有條的指揮排程這八十萬大軍可不是像你在遊戲中那樣動動滑鼠就可以輕易編組完成。如何指揮,如何排程,如何運動,這些都不是一般人可以輕易玩得轉的,至少亞歷山大·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上將就很頭疼。所以在理順軍隊的指揮體系之前,貿然發動大規模進攻就是一場災難。
另一方的中華聯邦倒是沒有這個問題,畢竟作為一個兩千年前就動輒發起幾十萬、上百萬會戰的開掛民族,中華聯邦在這方面可謂是擁有悠久的歷史傳統。雖然那些古典時代的會戰和現代戰爭有著天壤之別,但是曾經一戰中烏拉爾山戰線上兩百萬人的會戰,就決定了對於中華聯邦而言八十萬人,毛毛雨啦。
不過和布列塔尼亞一樣,中華聯邦也是有著自己的問題,神武軍、控鶴軍等軍昨天才坐船趕到,必要的休整也是很重要的,而且從洛陽出發的金吾軍也還在路上,既然布列塔尼亞軍現在安分了下來,那就修正一下又何妨,畢竟無論怎麼說,時間拖得越久,對中華聯邦而言也就越有利不是嗎?
於是戰火喧囂的呂宋的就這樣詭異的平靜了下來,戰爭雙方都在忙著自己的事。布列塔尼亞忙著整頓指揮體系,收縮防線,之前為了圍攻馬尼拉,布列塔尼亞軍的展現是一個半圓,三面包圍馬尼拉,現在在維持這樣的展現就有些愚蠢了,擺明了是給中華聯邦各個擊破,所以收縮防線依託地形重建防線,同時將原先分散在呂宋其餘各島上的軍隊集中到呂宋島,現在局勢未明,那些小島也就是無關緊要了;
中華聯邦也在忙著休整軍隊,等待援軍,佔據布列塔尼亞軍放棄的馬尼拉外圍陣地,構築防線,為之後的戰役作準備···
然後最重要的就是等待洛陽任命的新統帥。
這個時候,中華聯邦的京師洛陽,朱禁城南宮雲臺。
在這個世界中,洛陽城是在中華帝國的創始者,第一代魏王,諡號武王的曹cao滅東吳,平西蜀後,在漢末董卓所焚的洛陽城遺址上重建的,朱禁城也是在那時興建而成,雖然當時的天子僅是作為國家禮儀宗法的最高象徵,行政權力必須由丞相代為執行,成為國家象徵。但是傳統的理念也是的天子的地位並不像西方立憲君主那樣毫無存在,而曹cao當時處於安慰漢室,平息民意的初衷,朱禁城的修建也是復原了原漢代皇宮的規模,甚至還有所增益,所以原本南宮北宮也都紛紛重建,而且因為洛陽城的擴建,原先相距七里,分處洛陽南北的兩宮也都被容納在朱禁城之中,朱禁城內的南宮也成了中華天子的居所。
然而南宮的地位卻未能持續多久,隨著歷代天子鍥而不捨的不斷收攏權利,天子逐漸再度成為天下之主,在這種狀況下,同時隨著事件的流逝,原先的南北宮已經逐漸年代久遠,不和chao流,所以朱禁城的擴建的也就隨著洛陽的壯大同步進行了,好在朱禁城原先就是依照華夏傳統建築思路,地處洛陽之北,坐北面南,不像布列塔尼亞di du潘德雷肯的皇宮那樣位於城市中心,所以可以毫無顧及的向北擴建,於是歷代天子再造未央、重修建章、興建大明,經歷了上千年數十代天子的營建,如今這個擁有三大宮殿群的朱禁城已經是北臨黃河,南抵洛水,規模堪比一座大城,現在稱之為朱禁“城”卻已是毫不為過。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原先的南北宮就被逐漸遺棄,甚至拆除,鴻德門、明光殿、宣室殿、承福殿、嘉德門、嘉德殿、玉堂殿、宣德殿、建德殿等殿宇門樓都被拆解,諾大的南宮至今只餘下那座巍峨壯觀,四十五里外遙望,其上宛然與天相接的朱雀門作為整個朱禁城與洛陽相通的南門了。
但是南宮有一處殿宇卻被整體保留了下來,甚至歷代不斷修繕擴建,使得原本的一座不過是高閣四間的臺閣式建築成了一出巍峨壯觀的殿堂,那就是雲臺。
眾所周知,中華聯邦和之前的中華帝國繼承的乃是前漢光武帝一脈,所以重建洛陽的時候,雲臺也是原封不動的復原了出來,當年的雲臺二十八將也都一併保留,並年年祭祀。到了後來因為中華尚武傳統和為了鼓勵軍功宏揚尚武開邊之風,以雲臺為基礎,下詔封奉姜太公為武聖,張良側供之,又以兵道大家、古今名將十數陪祭之,是為武廟,制天下諸州皆建廟供奉,與孔子的孔廟並列為文武二廟,chun秋祭祀。
而地處京師洛陽朱禁城中的雲臺也就成了聯邦軍人的聖地,在此登臺拜將,封賞授勳成了軍人至高的榮譽。
今天劉軒就是要在雲臺為呂宋戰場上的上百位英雄封賞授勳,以章其功,以表其行。
在上千名身著明光,腰佩儀刀的復古裝扮的宿衛軍的肅然拱衛下,在大將軍、太尉、三軍總帥等聯邦軍隊最高階將領的陪同中,身穿一身玄se冕服,佩戴赤霄劍的劉軒在這種肅殺之氣縈繞中,神情肅穆地為上百名功勳卓著的將士授勳。而在這些有資格享受到雲臺授勳的將士中又有八成都是達義市保衛戰中最終倖存的嶽忠謀所屬,畢竟雖然相較馬尼拉城區和之後的數十萬人大戰,達義市保衛戰的參與人數不過是一個營,但是無論是以軍功、戰果,還是以戰鬥意義而言,那場達義市保衛戰都是呂宋戰役中最重要的一場戰役。可以說若是嶽忠謀等人沒能成功堅守達義市,等到鷹揚軍的增援,那現在馬尼拉還在不在聯邦的手中都是一個未知數。那樣的話這場呂宋戰役對於中華聯邦而言就可以說是完全失敗了,聯邦和天子的形象都會大損,雖然還影響不了劉軒的權利,但威望什麼的就不好說了;而布列塔尼亞和查爾斯的計劃就是大獲成功,那樣的貨,最終劉軒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ri本被布列塔尼亞完全吞併,然後任由布列塔尼亞佔據ri本的資源,再利用ri本的戰略地位在聯邦的胸口上頂著一把鋒利的匕首。
所以嶽忠謀所部雖然是傷亡慘重,十不存二三,但是為中華聯邦做出的貢獻也是整個戰役中至關重要、首屈一指的。那麼封賞之厚也就不足為奇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