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太平道

第44章 中原精兵出泰山,招募一批泰山豪俠!

暮色沉沉,雪覆山門,東嶽天齊廟隱沒於蒼茫之中。太平道門徒們在廟外燃起篝火,看著灰白的天空變成灰黑,像是天際染透的墨。有道徒眺望許久,幽幽嘆道。

“蒼天已寂,黃天未明…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簌…簌~”

天齊廟中,乾草與松枝的煙氣,在殿門縫隙間緩緩逸出,夾雜炭火溫熱中微苦的木頭焦香,和著眾人蓑衣上未乾的汗溼與泥腥氣,融為一股凝滯不散的沉厚。

青州渠帥張饒,就是這樣一位氣息沉厚、老成持重的壯漢。他的年紀大約四十多,和卜巳一樣顯老。他身旁的管亥,粗獷兇悍、高大魁梧,正值三十歲的壯年。而兩人之中,明顯以張饒為青州渠帥的首領,管亥為副手。

“稟大賢良師!泰山郡的情形,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山脈,又尤其以中間、東邊的山居多,一眼都望不到頭。能好好種麥粟的地方,就只有北邊的汶水主流,中間的幾處小山谷,還有南邊的沂水支流…”

“而整個泰山郡最富饒、精華的那一小塊,都在北邊的汶水兩岸,從汶河谷地到岱陰平地,從西邊的巨平,流到東邊的萊蕪…”

張饒聲音沉穩,條理分明。他先講了下泰山郡的地形,把重點放在了泰山郡北部的汶水,才繼續道。

“泰山郡是個窮困山郡,沒那麼多大塊的耕地,也沒那麼多的世家豪強。有數千畝地的世家大族,就兩家,都在汶水兩邊。一個是梁甫縣的鮑氏,據說祖上出過個司隸校尉的大官。鮑氏眼下有個勇力出眾的家主,三十多歲,叫鮑信,在郡裡挺有名聲的,好像在洛陽也有路子?”

“還另一家,就是奉高縣的王氏,比鮑氏的名氣還要大些。他們的家主,是個清流士人,一直在洛陽混。好像還被什麼名士蔡邕,公開稱為‘良友’,很可能做大官…哦,王氏家主叫王匡!”

說完泰山郡僅有的兩個世家,張饒想了想,又笑道。

“除了鮑氏、王氏這兩個世家,往下千畝地左右的豪強,根本都沒幾家。泰山那犄角旮旯的山地兒窮得叮噹響,淨是些老坷垃和旮旯山。山間土地稀碎又貧瘠,沒田沒地就養不起人。泰山的豪強,也和濟陰那什麼動輒數千上萬畝地、養幾百門客的豪強李氏,根本沒法比啊!…”

“豪強往下,最多的,就是幾百畝地的‘豪戶’,或者叫‘寨主’。都是一個家族幾十口、上百口人,弄個幾百上千畝的山田,建個同姓的山村或者寨子。泰山郡裡山民們,很少有分散種地的小戶,都是這樣抱團的。單獨種地的小戶,根本在山裡活不下去,連種地的水都搶不到…”

聞言,管亥點了點頭,挺著胸膛,笑著介面。

“對!泰山山區裡,都是各種山裡的村寨,住的都是抱團的山民!山民兇得很,可沒那麼好欺負,殺了稅吏往山裡一躲,朝廷也很難抓到。就像去年,泰山郡南邊蒙山那片,就有個叫臧霸的小子,費國縣的,好像還沒弱冠成年。他爹是縣裡的獄掾叫臧戒,被郡裡的太守下了罪,眼看著就要被砍頭了…”

“結果臧霸這小子竟然糾集了十幾二十個族人和遊俠,突襲了太守一百多人的役卒隊伍,硬生生把役卒們打潰了!然後,他兩刀殺了太守,救出自己的老爹,帶著族人就逃了,到現在也沒抓到…倒是這孝烈勇武的事蹟,傳遍了全郡,讓朝廷的官都提心吊膽…”

“不錯,就是這樣!朝廷的官吏,在泰山郡裡收稅,確實不大敢勒索橫暴,因為山民真會殺人…我太平道偶爾也去過山裡,主要是施符治病救人。但山道難行,山裡住的又分散,遠沒有在青州大郡裡傳道方便,信徒眾多…”

聽到泰山郡的形勢,張承負沉吟不語。泰山這種山地與河谷的地形,某種程度上,可以看出一個小號的幷州。

這種州郡的特點,就是“世家不大、豪強不強、小民不弱”。山裡的山民抱團,豪強都沒幾畝地,官府也比較收斂。人地矛盾、上下矛盾,沒有到那麼尖銳的程度。同樣是因為山林地形的保護,旱災、水災與瘟疫,所帶來的災害影響,也遠沒有兗州西邊那麼殘酷。

由於人口數量少、土地貧瘠,泰山山區在過去幾年,一直不是太平道優先的傳道方向。而朝廷在泰山郡的治理,也偏向於維持穩定,而不是收稅。泰山郡的稅收的,遠沒兗州西邊那麼多。大山裡面官府也難得去管,就讓山民自己管自己。

這些能打的泰山豪戶與山民,在黃巾起義前,在“天下太平”的日子裡,基本沒有晉升渠道,往往演變成“賊寇”或者“豪俠”。換句話說,這是太平道可以拉攏與團結的盟友!“老師,師叔,各位渠帥!泰山之地,是我太平道可以長久經營的根本。而這些山中的豪戶與山民,堅忍善戰、熟悉山地地形,也是值得我等去傳道,去團結的物件!”

張承負思忖片刻,對眾人行了一禮,鄭重講述道。

“朝廷在泰山郡的統治最為薄弱!只要深入泰山傳道,收攏山民人心。然後驟然起事,除掉鮑氏與王氏,破了郡治奉高縣…我太平道就能在汶水谷地,建立起一處穩固的根基,再向泰山全郡擴充套件!…”

“這片泰山山區,方圓兩三百里,是我太平道值得下大力氣,好生經營的所在!藉助泰山的地利、山民的勇悍,哪怕數萬邊軍來討伐,也無法輕易平定。更何況,只要能掌控汶水谷地,就能和西邊的大野澤建立起直接聯絡,讓青兗兩州的黃巾,透過汶水便捷來往,互相支援!…”

“黃天所鑑!若是我太平道,想在齊魯紮下根基,就必取泰山與大野澤!而中原的精兵出泰山,這些泰山堅韌驍勇的山民,若是不能為我等所收攏,就必然會被朝廷徵去,變成朝廷的兵卒!這一增一減間,雙方力量對比的變化,可就太大了!…”

聽到張承負的這一番“戰略”,天醫張寶若有所思。而周圍的渠帥們互相對視,臉上都有些不以為然。

在泰山郡傳道,累死累活才能收攏幾百人,又都是苦哈哈的山民,連吃飯都難。而在周圍的其他郡國,比如濟北國、濟南國、齊國、北海國、琅琊國…那都是一傳道就是成千上萬人,物質條件也好的多!

兩相對比,誰樂意去往山溝溝裡鑽啊?就是甲子年起事,也肯定是人多勢眾的方主渠帥,才能更有地位!“黃天在上,清氣在心!泰山為齊魯之中,這泰山郡的傳道,需得重視起來!”

大賢良師張角注視片刻,平靜開口。他先是看向張饒,溫聲道。

“張饒,我知道你在北海國傳道經營,信徒眾多。但若不能控制汶水,佔住泰山郡的汶水谷地,那青州與兗州兩地的黃巾,就被泰山分作了兩頭!想要聯絡起來千難萬難,更不用說讓青州黃巾,參與到中原的形勢中去了…”

看到這位青州大方渠帥面露難色,大賢良師沉吟片刻,又看向更年輕的管亥。

“嗯,這樣吧!管亥,你把傳道的核心,轉向泰山郡東北,汶水東側的萊蕪地區!那裡盛產鐵礦,是青州黃巾起事所必須的!…至於泰山郡西邊的汶水西側,濟北國渠帥侯晟!就由你來負責吧!”

“諾!遵大賢良師,遵天醫!…”

聞言,濟北國渠帥侯晟抬起頭,看了微微點頭的天醫張寶一眼,這才恭敬向上首的兩人行禮。他身形中等,面容清瘦,眉垂如羽,一目有白斑,看著也有些奇異。

“這樣看來,這些渠帥,恐怕還是不大想入山啊!若是能在泰山郡內,招攏收納一位泰山方主,戴上黃巾。那舉事的時候,就會輕鬆許多…”

張承負察言觀色,仔細看了看幾位渠帥的表情。他想了想,又出聲道。

“各位渠帥…不知這泰山郡中,世家之下,可有什麼出名的豪戶、豪俠與義士,能信奉我太平道?”

“嗯…”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