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徵當即道:“陛下,征討高麗之事,尚且未有定論,且此事關乎重大,不可倉促決定。”“雖太子殿下提出聯合倭國共同征伐高麗之策有其可取之處,但倭國向來反覆無常,其心難測。”
“若輕易與之結盟,恐生變故。再者,我大唐雖國力強盛,然戰爭畢竟勞民傷財,若不能確保萬無一失,當謹慎行事。”
褚遂良是堅定的反戰派,此時也附和道:“陛下,魏公所言極是。”
“高麗之地,地形複雜,易守難攻。若要征伐,需充分籌備。”
“且倭國之兵,戰力幾何,亦未可知。若在戰事中,倭國反水,我大唐恐陷入被動。”
李世民沒有回應,而是把目光投向太子。
李承乾根本不接,看向別處,當沒看到。
你都這麼鐵了心要支援魏王,怎麼會想在這個時候我來幫你說話呢。
看太子不接茬,李世民也只能掃視一圈後,自己開口。
“先前在朝堂上,太子言明明年,大唐將要揮師高麗,亦是以此逼迫倭國。”
“群臣當時未有反駁,朕當時也是預設,難道事後就要否認嗎。”
“如此行徑,太子威嚴何在,群臣信義何在,大唐之威信何存。”
“難道要朕出爾反爾,朝令夕改嗎。”
藉著太子在朝堂上的發言,當時那種情況下群臣不好反駁,現在李世民直接蓋棺定論。
這讓魏徵,褚遂良這些反戰派,一時間不知道如何開口。
其實話說回來,李世民如果硬是堅持要打,群臣們也阻攔不住。
歷史上李世民打高麗,群臣也是全面反對,聲勢很大。
然這次李世民就沒有聽從這些勸諫之言了,而是鐵了心的要打,甚至是御駕親征。
現在之所以遲疑,一是擔心戰事不利,畢竟高麗之地易守難攻也是實話。
二是還沒感覺到高麗對大唐太過分。
現在的高麗,表面上對於大唐還是俯首稱臣的,雖只是稱臣不納貢,可性質還沒到那般惡劣的程度。
後面是高麗攻打新羅,連下城池四十餘座,新羅京師危在旦夕。
因為左右惡鄰,新羅一直對大唐是服服帖帖的,現在要亡國了,所以不斷請求大唐調和。
李世民讓高麗罷兵談和,然高麗是半點面子都不給,這才有了後續李世民繼隋朝之後,再次三徵高麗之事。
不過可惜的是,三次出征,並未將高麗亡國。
“陛下.”
褚遂良還想繼續勸說,被李世民直接打斷了。
“夠了!”
“朕不打高麗,難道要把打高麗的事情留給太子去做嗎。”
“還是爾等認為,朕駕崩之後,太子會聽從爾等的勸諫?”
李世民直接把太子拿出來頂鍋。
至少這個時候來說,不管是李世民還是朝堂群臣,都是沒有要廢立太子的想法。
拿魏王跟太子打擂臺這樣的事情,於古往今來之王朝,亦是屢見不鮮,很是正常。
這麼一說,魏徵和褚遂良,包括長孫無忌,房玄齡等人這才反應過來。
是啊,太子天天喊著打高麗,現在還有陛下在前邊,若繼位後,誰攔得住?李承乾在這個時候,給李世民來了一計神助攻。
緩緩開口,語氣堅持道:“我若即位,下的第一道詔敕,便是征伐高麗。”
這麼一說,群臣緘默無言。
太子這般強硬,肯定是聽不進他們的勸諫的。
總不能跟隋朝那樣,二世而亡吧。
況且太子又沒有領兵作戰的經驗,相比起來,陛下軍功蓋世,戰功赫赫,大半個大唐天下,都是陛下打出來的。
讓陛下去打高麗,怎麼著也比太子去打高麗好。
即便是敗,也不會敗得太過厲害。
李世民語氣也軟了下來,看了眼李承乾說道:“趁著朕還有把力氣,騎得馬,開得弓,便把這高麗之事在朕的手裡解決吧。”
如此一唱一和,群臣也沒有了反駁的根基。
只能無奈稱是。
李世民眉開眼笑的看向太子。
眼神的意思尤為明顯。
看吧,還是要你老子我出馬,這才能把事情定下來。
李承乾癟了癟嘴,扭過頭不看二鳳。
要不是我這個輔助,你能借此把群臣壓下?事情定下,褚遂良也轉變了說法,提議道:“陛下,如今高麗尚且在名義上臣服,我大唐貿然攻之,師出無名。”
“因而建議先行派遣使臣前往高麗,令其向我大唐稱臣納貢,歸還隋末之際,趁機侵佔的土地和城池,掠奪之中原百姓。”
“如若其聽從我大唐詔令,歸還土地城池,掠奪人口,如此也可避免戰爭。”
“若其執迷不悟,抗命不尊,頑固挑釁,自我大唐出師有名,收復失地,壯我聲威。”
風口轉變,魏徵思索一番也建議道:“我大唐水師久未經戰,此番若征討高麗,當水陸並進,形成以夾擊之勢。”
“臣建議,操練水師,海上軍演,一來可震懾他國,二來亦是能維護海上貿易之安危。”
“且那倭國,為海外島國,精通水戰,若兩國交談,當展現我大唐水師之威懾,讓其瞭解雙方差距,使其臣服。”
李世民點點頭:“諸卿說得在理,操練將士,備戰以先,為取勝之道。”
“各地糧草也當先行籌備調動,以供大軍所需。”
李承乾微微眯起眼睛,這話聊得,感情打高麗跟自己沒關係了吧。
當下拱手道:“父皇,那高麗狼子野心,必然不肯乖乖臣服。”
“若征戰高麗,我當領兵前往,讓那高麗知曉我大唐威風。”
魏徵跳出來反對道:“太子千金之軀,坐不垂堂”
李承乾質問道:“難道我大唐天下,是坐在家中得來的嗎,還是你魏公覺得孤的長弓不準否?”
魏徵想起當日太子箭射銅錢,頓時不知怎麼反駁了。
李世民道:“既然太子有領兵之心,也是好事,行軍打仗,太子還未曾參與過,暫先領五府之兵操練籌備吧。”
李世民也知道太子的想法,想要得些軍功,但他內心其實並不怎麼看好太子。
畢竟這麼多年,太子從未參與過戰事,即便個人武力卓越,然領兵作戰,又能好到哪去。
這次打高麗,李世民沒打算讓太子當主帥,給些兵馬去見識下戰爭的殘酷也是好事。
“謝父皇。”李承乾這回算是落了心。
不過李世民緊接著又道:“既是海上也要作戰,魏王領揚州兵馬大都督,亦是需協同,便也領五府之兵,籌備操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