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

第1章 謀反,是為了自救。

東宮距離太極宮很近,只有二十步。

但這些時間,足夠李承乾理順思路了。

現在是貞觀十六年九月,李承乾被發現造反,罷黜太子位是明年的事情。

想到這裡,李承乾放鬆不少,逐步回憶原身的情況。

武德二年出生於太極宮承乾殿,唐高祖李淵親自為賜名承乾。

尚在襁褓中被封為恆山王,三歲的早教老師是長孫皇后的侄子,隋朝民部尚書長孫熾的孫子長孫家慶。

五歲的老師是儒學大師陸德明與孔穎達。

七歲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登基,被冊封為太子。

小時候的李承乾天性聰穎,早慧且仁孝,風采峻峭而威猛,內心仁慈且深情,深受長孫皇后跟李世民的喜愛。

十二歲就開始接觸朝堂政務,十三歲便行監國之責。

當李承乾病重時,不信僧道的李世民,請來道士和尚為他祈福。

康復後又大赦天下,修西華觀和普光寺。

十五歲行加元服之禮,李世民因此大赦死罪以下囚犯,並賜五品以上官員之子為父後者升一級。

全國上下歡慶三天,又設宴款待群臣,賞賜絹帛不等。

十六歲娶秘書丞蘇亶之女蘇氏為太子妃。

同年五月,唐高祖李淵逝世。

居喪期間,李世民下詔令太子監國以處理軍國大事。

李承乾表現出色,“頗識大體”“頗能聽斷”,處理事務得心應手。

此後每當李世民外出巡幸時,太子承乾便留京監國。

第二年,貞觀十年,李承乾十七歲,馬上跌落,摔斷左腿。

也是這一年,長孫皇后病逝。

他失去了母親,李世民失去了妻子。

一直到這裡,李承乾都是拿的朱標模版,父慈子孝,太子之位穩固不可動搖。

直到貞觀十三年,他迎來了命運的轉折。

這是歷史的詛咒,四個千古一帝湊不出一個順位繼承的太子。

性情大變,曾經溫文爾雅的太子開始變得叛逆不羈。

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的喜愛,逐漸轉移到了四子魏王李泰身上。

這很是刺激了李承乾。

就像是小孩子吸引別人注意那樣,幹一些錯事,來引起大人的注意。

然而李世民並沒有意識到,他選擇了錯誤的教育方式。

讓于志寧、李百藥、杜正倫、孔穎達、張玄素、房玄齡、魏徵等十多名老臣輪流勸導李承乾。

在這些老臣的輪流說教下,李承乾終於徹底放飛自我。

李承乾的屢教不改,讓李世民越發失望,也更加寵愛四子李泰。

以至於李承乾最後走上謀反的道路,從而被廢。

記憶逐漸變得清晰,現在的‘李承乾’,感覺到身體裡傳來莫大憤怒。

男寵被殺的憤怒,不被重視的憤怒,父親偏愛的憤怒。

男寵這塊,李承乾強行壓了下來。

另外兩處,就有些壓不住,頗有幾分感同身受之感。

與此同時,李承乾也在思索往後的路子。

是收斂心思,繼續當這太子,還是走謀反的道路。

李承乾仔細思索。

真正性情大變的關鍵點,是李世民逐步瓦解太子勢力,對魏王卻是處處僭越偏愛,加強其勢力。

要說他沒有換繼承人的想法鬼都不信!

只是礙於長孫皇后的遺言一時找不到藉口廢太子而已。

在這種環境下太子不被逼反就有鬼了。

別說皇家,就是平民百姓之家,父親如此區別對待兩個兒子,那也必然禍起蕭牆。

不反難道坐以待斃嗎?原來,不管是從前的李承乾,還是現在的李承乾。

早就已經沒有了選擇。

謀反,是為了自救。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