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

第271章 什麼野蠻入侵?那是給西方狠狠注入

就在貴由御駕親征歐羅巴的時候,趙朔一行到達了呼倫貝爾大草原的哈爾喀貴城。

雖然趙朔經常住在中都,但是,每年秋天都要和華箏回哈爾喀貴城住上兩個月。

華箏喜歡哈爾喀貴城外廣闊的大草原。

趙朔則是把哈爾喀貴城的核心工坊當做了重中之重。他比任何人都明白,科技究竟蘊含著何等的偉力。

如今正是一二三六年的春天,反正來了草原一趟,趙朔決定乾脆在哈爾喀貴城住上幾天。

這次趙朔一行的規模相當不小,趙朔、華箏,趙朔的五個成年的兒子,投奔趙朔的鎮海,趙朔麾下的五個蒙古千戶長,軍法官抹赤別都溫,黑騎統領合答黑把禿兒,這些人都是有資格參加忽裡勒臺大會的。

再加上一千護衛的黑騎,浩浩蕩蕩而來。

駐守哈爾喀貴城的草原千戶阿爾塔納也是有資格參加忽裡勒臺大會的,但是拖雷的前車之鑑在前,趙朔需要在草原上保持一支隨時接應的力量,就沒讓阿爾塔納參加。

阿爾塔納率領趙朔的工坊主管孫威,雜交馬場主管張勇,以及哈爾喀貴城內上百名文武官員,將趙朔一行接進了哈爾喀貴城。

二十年前,哈爾喀貴城的總人口就接近十萬人了,但直到現在,也不過是八萬左右。

畢竟草原承載力有限,無論長途運輸糧食還是商品,都是價效比極其不高的選擇。

不過,哈爾喀貴城人雖不多,卻相當精。

在哈爾喀貴城內,除了黑騎軍以及他們的家眷之外,就是各種頂級的工匠和研究人員以及這些人的家眷了。

大型工坊也只保留了少數幾個。

軍國利器望遠鏡,比歷史上的烏茲鋼還要效能優良的鋼材,以及載人熱氣球,只能在哈爾喀貴城的工坊內生產。

“王上,您看!”

趙朔在哈爾喀貴城休息了三日後,視察工坊之時,孫威拿出了一個亮晶晶的物事獻寶。

這是一枚銀幣。

正面是清晰的趙朔的頭像和一元的字樣,背面是趙朔汗國的字樣和製造時間,側面還有著清晰的齒輪邊緣。把這枚銀幣一吹,放在耳邊能聽到明顯而悅耳的嗡嗡聲。

趙朔自然是知道此物的技術含量的,高興道:“前年秋天,你們搞定了金屬螺桿。沒想到,這麼快就把齒輪金屬幣搞出來了,進度真夠快的啊!”

所謂螺桿,就是在圓柱體表面切削出螺旋狀凹槽,利用這種結構將將旋轉運動轉化為直線運動或產生巨大機械壓力的運動。

技術原理毫不復雜,無論是西方還是華夏,都有類似的簡易裝置。

關鍵在於材料。

木製材料太容易磨損,甚至普通鋼鐵或者銅製的材料都難以達到合格螺桿所需要的硬度要求。

多虧了趙朔有人才。

當初,波斯商人扎爾杜什特,為了滿足趙朔對烏茲鋼,也就是大馬士革鋼技術的要求,為趙朔從天竺尋來了一個叫哈里什的能工巧匠。

此人制作的大馬士革刀,不但非常鋒利,而且有很好的韌性。

扎爾杜什特為了讓哈里什全心為趙朔效力,將哈里什全家都帶來了草原。

如今哈里什已經去世,但是他的兒子維傑青出於藍,和趙朔工坊內的工匠們一起,製出了滿足製作金屬螺桿的材料。

再加上趙朔工坊內,東西方頂級工匠的努力,終於在前年,製成了第一根合格的金屬螺桿。

金屬螺桿的發明,意義太重大了,此物不僅讓運用動力進行精密機械加工成為了可能,而且可以“用距離換力量”,讓人類能夠向物體施加以前數倍甚至數十上百倍的壓力。

從提水灌溉,到機械壓榨,以及紙張印刷、機械加工,都有深刻的應用。

當然了,製造出金屬螺桿來,距離製出各種應用金屬螺桿的各種機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趙朔讓手下的工坊裡面,對金屬螺桿的第一個應用,就是製出壓制金屬硬幣的水力機械。

沒想到,不到兩年,他們就完成了任務,製出了有著清晰齒輪邊緣的銀幣!

銀幣有著清晰的齒輪邊緣,狡猾的商人就無法銼下金屬碎屑,改變銀幣的含銀量了。

而且,如此巨大的技術優勢,讓偽造成為了不可能。

製造這種標準銀幣,就是趙朔為發行紙幣做準備了。

華夏北方的百姓,當初被金國的交鈔敲骨吸髓。華夏南方的百姓,被宋國的交子也壓榨怕了。

匆忙發行紙幣,效果恐怕不會多麼好。

趙朔決定,先造幾批數量眾多的標準金銀幣來,投入市場,為趙朔汗國的銀行建立信譽。

然後,再發行紙鈔。

這些紙鈔可以完全無礙地和這些金銀幣進行兌換。

隨著逐漸加大投放量,紙鈔的信譽也就逐漸建立起來了。

當然了,雖然這些金銀幣不是紙鈔,但收益也是相當可觀的。

比如這枚銀幣吧,按照趙朔之前的指示,單純用銀子質地太軟,為了保證銀幣的硬度還加入了百分之十的銅。

但其價值,還是按照純銀來計算的。

一元銀幣,就價值一兩白銀。

這就是大約百分之十的鑄幣稅了。

還完全不用擔心百姓們不接受。

一小塊銀子,到底成色如何?普通百姓怎麼可能分得清?

到底多重?也很容易被奸商盤剝。

銅錢更不用說了,幣值太低,攜帶和交易起來太不方便。另外,銅錢各種偽幣流行,成色不一,也有著很複雜的兌換問題。

這種可以用來交稅,幣值確定,無法偽造,無論攜帶還是交易非常方便的貨幣,可比日常交易的銅錢和散碎銀兩強多了。

孫威對工坊的進度也頗為自豪,道:“現在的工坊裡面,無論是工匠,還是各種研究人員,都比以前強太多了。”

“哦?為什麼?”

孫威道:“這些年,不斷補充著新的工匠。他們的父兄大就是我們工坊的子弟。王上您想想,他們的父兄當初是什麼學習環境?什麼時候才學成的?又是什麼待遇?”

“我們的工坊給的薪水多,他們都願意自己的子弟幹這一行。非但如此,王上您還下旨,在哈爾喀貴城建了學校,讓這些人的子弟入學。這些子弟的老師,就是那些頂尖的工匠和研究人員。時間久了,能不青出於藍嗎?”

“而且,新加入的這些人年輕,腦子活,各種點子層出不窮。我都明顯感覺到,最近幾年完成各種王上交代的任務,越來越順利了。”

其實,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趙朔的工坊內,聚集了天下各國的頂尖人才。

他們聚集在一起,原來還有著語言不通的因素,只是普通的協作。而且,那些西方工匠被擄掠而來,也沒那麼盡心。

時間久了,語言通了,良好的待遇才讓他們願意真心對趙朔效忠了。

這個世界上最聰明的腦袋的思維不斷碰撞,產生了各種靈感,自然會產生各種成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