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大蒙古國國都和林城,萬安宮。
“上帝之下世間萬萬人之上之教皇格列高利九世之使者羅朗,拜見偉大、尊貴的大蒙古國可汗。”
咚咚咚!
羅馬教皇的使者羅朗,恭恭敬敬地跪在窩闊臺的面前,磕了三個響頭。
羅朗真是膩歪透了。
他們使者一行四十七人,來和林見蒙古大汗,轉交教皇的親筆書信,並且向蒙古大汗奉上了四名純潔美麗的羔羊。
結果,剛進和林城的館驛,就被要求,踏過兩個火盆之間的空地。兩個火盆旁邊還各自豎立著一根長矛,兩個長矛間懸掛著一個布片。
羅朗等人,必須彎腰從布片下面經過。
據蒙古人所說,這是要給西方使者去去穢氣。免得他們的穢氣,衝撞了大蒙古可汗。
穢氣尼瑪啊!
教皇的使者,諸邪退避,有什麼穢氣能夠沾染?
羅朗等人感到了深深的屈辱,但為了完成教皇給予的任務,還是妥協了。
然後,他們就遭受了更為屈辱的事情。
蒙古人要求他們在面見窩闊臺時,必須三叩首。
其實,蒙古禮儀粗疏,成吉思汗在位時沒這麼多規矩。
但是,窩闊臺上位權威不足,在右相粘合重山的建議下,立了很多新的規矩,這面見大汗三叩首就是新規矩之一。
羅朗等人代表的是教皇。
他們向窩闊臺行此大禮,那不就表明尊貴的羅馬教皇,臣服窩闊臺了嗎?
羅朗當時就急了,表示西方無此禮儀,恕難從命。
不從命就不從命唄,蒙古人也沒難為他,僅僅是不給飯吃,只給水喝而已。
沒辦法,羅朗妥協了,他表示,只跪下不叩首,但是作為補償,可以去吻窩闊臺的靴子。
窩闊臺感覺太噁心了,拒絕了這個交換。
今日,羅朗終於完全妥協,以三叩首的禮儀覲見窩闊臺。
其實,自從長子西征以來,窩闊臺的心情就很不好。除了身子骨越來越差,恐怕活不了多久之外,就是感覺自己不行了。不能享用美人,他的飲酒更無節制。
好死不死的是,這時候,蒙古斡亦剌部落忽然傳出了一個謠言,窩闊臺準備搜刮草原美人入宮。
斡亦剌部的部民們,擔心姐妹、女兒跳入火坑,急忙把尚未出嫁的姑娘許配出去去,甚至不需彩禮、不需要辦酒席。
窩闊臺大怒:害死拖雷的事兒,我下了罪己詔,已經認了。怎麼我沒想幹的事兒,也要把屎盆子往我頭上扣?
哦,這斡亦剌部,是鐵木哥的手下。
當初,我登臨汗位時鐵木哥就上躥下跳,表面上是為託雷,實際上是他自己造勢。
現在覺得我命不久矣,又開始搞事了吧?
於是乎,窩闊臺派遣大軍,圍了斡亦剌部,將所有已經出嫁的女子全部召回,和族中尚未來得及出嫁的七歲以上的女子集結在一起。
然後,他命令麾下的大軍,狠狠的糟蹋這些女人,當場就有四個“美麗的如同月兒”的美少女慘死。
窩闊臺還要這些女子的父親、丈夫在一旁觀看,不許哭泣!
非但如此,窩闊臺餘怒未消,下令將這些女子,按照相貌分別送往皇宮、功臣家,甚至隨意送給路過的男人,最後剩下的全部賣入娼家,太醜的連娼家都不要的直接賣往遠方為奴隸。
經此一役,窩闊臺的怒氣雖然消解了不少,但是,名聲已經在草原上頂風臭著八百里。
窩闊臺的心情能好得了嗎?
這些西方使者為了要不要對他三叩首,扯皮了好幾天,更是讓窩闊臺心中大火。
現在,西方使者這句“上帝之下世間萬萬人之上”,更是觸碰到了他的逆鱗!
當然了,窩闊臺畢竟是蒙古大汗,沒有和使者做口舌之爭道理,當即向旁邊坐著的左相鎮海看去。
鎮海當會意,長身而起,冷哼一聲,道:“什麼上帝之下萬萬人之上?我大蒙古可汗的領土,東起大海之濱,西至裡海、黑海,南達北天竺,北至極北之地,方圓四萬餘里,麾下帶甲之士過百萬!”
“你們的教皇,統領的土地,可能與大汗相提並論?你們的教皇,手中又有多少大軍?真是井底之蛙,可笑至極!”
教皇使者羅朗說的是拉丁語,鎮海說的是蒙古語。但沒關係,窩闊臺身邊人才濟濟,自然有人翻譯。
羅朗聽那翻譯講完,不卑不亢地說道:“你說的,是人與人的道理。我所說,是神與人的道理。當初,萬能的上帝,已經將世界末日教會之權威,委付聖彼得一世及其繼承人。我羅馬教皇,自然是上帝之下第一人。如今,我手中有教皇親筆書信一封,請蒙古大汗御覽。”
“呈上來!”
兩名侍衛上前,仔細檢查了那信件之後,將那封信遞給了通譯們。
通譯們將上面的拉丁文字翻譯成蒙古文字,一式二十三份,分別交給了蒙古大汗窩闊臺,和在場的蒙古重臣鎮海和粘合重山等人。
那封信的開頭,和羅朗所言別無二致。羅馬教皇的自稱,是上帝之下,世間萬萬人之上。
在這封信裡,教皇先是講了上帝之子為人類贖罪,然後昇天的故事。然後,簡略介紹了羅馬教的教義。
再然後,指責蒙古人西征殺戮過多,令羅馬教會非常驚愕。教皇宣佈,他既代表羅馬教會又代表歐羅巴諸國,欲遵守上帝建設和平之旨意,只要蒙古人在攻打真神教諸國時,不屠戮上帝子民,就願意與蒙古人保持和平。
最後,教皇不忘了語帶威脅:上帝對於驕傲之人,雖然偶遺其罰,但若此人不悔過向善,上帝不但會在此世懲罰此人,而且會在彼世施以更大的責罰。
窩闊臺看了這封信,好懸沒氣樂了。
鎮海更是直接笑出聲來,道:“羅馬教廷愛好和平?要不是我知道,十字軍六次東征時做的那些事,還差點就信了。你們得勢時,對真神教子民,未必就比我們蒙古人仁慈吧?”
羅朗不想在這個問題上和蒙古人爭辯。
十字軍東征,對真神子民同樣下了狠手。
他們之所以沒有造成蒙古人那麼多的殺戮,不是不想幹,只是做不到而已。
羅朗只是轉移話題,道:“總而言之,教皇派我們帶著他的親筆書信來見蒙古大汗,並且送上四個純潔而美麗的羔羊供大汗享用,已經足見誠意了。不知大汗,準備如何抉擇呢?”
“須知,蒙古內部並非團結一致,五系各有勢力。如今,五系長子出征真神教諸國,恐怕難保必勝吧?”
窩闊臺毫不在意地道:“怎麼難保必勝?巴格達一戰,我蒙古大軍,已盡殲真神教諸國聯軍。”
“但我歐羅巴諸國的聯軍,也向著拉丁帝國、羅馬尼亞帝國(東羅馬帝國)進發。真神教諸國雖然主力已失,但地方廣大,堅城無數。如果,我們相助真神教諸國,大蒙古國長子西征,恐怕會無功而返。”
“這……”
窩闊臺也不知道,羅朗所言是真是假。到底歐羅巴諸國是真的派出了聯軍,還是隻是在虛言恫嚇、
如果是假的,當然是最好。
如果是真的,長子西征已經分兵。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