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七年,農曆十一月初八。
京城迎來了一件大事:定南王孔有德,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繼茂、平西王吳三桂即將抵京。
德勝門內外打掃的乾乾淨淨。
附近一處視野極佳的茶樓,二樓雅座。
大興知縣武謹言站在視窗,伸著脖子眺望。
“大人,他們來了。”
蔣青雲這才起身,不緊不慢的走到窗邊。
街道上鞭炮的硝煙還未散盡,三順王的馬隊就進來了。
……
孔有德、尚可喜、耿繼茂三王齊頭並進,表情倨傲,身後扈從如雲,旌旗飄揚。
“老武,哪個是耿繼茂?”
“最年輕的那個就是耿繼茂。最黑最壯的那個是孔有德。中間那個是尚可喜。”
蔣青雲大致估算了一下護衛的數量,大概五六百騎兵,也就是說每個王爺帶了200護衛回京。
“平西王什麼時候回?”
“今天應該也到了。”
“這四位王爺住哪兒?”
“禮部已經安排了宅子。”
“他們的護衛住哪兒?”
“下官不知道。”
說話間,隊伍已經過去了,隊伍的末尾是十幾輛馬車,其中一輛馬車的簾子被人從裡面掀開,露出一張俏臉。
蔣青雲本想仔細看下是誰家女眷,簾子又突然放下了,只能作罷~街道再次安靜,眾人作鳥獸散。
……
蔣青雲一邊喝茶,一邊詢問武謹言。
“你和三順王打過交道?”
“稟大人,下官在舉業之前曾在登萊巡撫孫元化麾下當過幕僚,因公事與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皆有數面之緣。”
“坐下,慢慢講。”
“謝大人。”
武謹言小心的坐下,喝了口茶。
“下官斗膽,說點不該說的。這三位王爺都是礦徒出身,孔武有力,打仗驍勇。後來歸順了我大清,太宗皇帝對他們十分重視,親自出城30裡迎接,並封王。原先的封號是恭順王、智順王、懷順王。後來雖然改了三南王,但大家還是習慣稱為三順王。”
蔣青雲點點頭。
皇太極此人不簡單,心胸、手腕和戰略眼光都是超一流的,歷代清帝當中可排第一位。
……
“耿仲明去年因為犯了王法,惶惶不安,害怕朝廷追查,自己自盡了。皇上仁厚,就讓兒子耿繼茂繼承了王爵。”
說到這,武謹言偷眼瞧了蔣青雲一眼。
“老武,你別拘謹,一邊喝茶,一邊慢慢講。今天反正有的是時間,隨便聊聊。所有的談話出你的口,入的我耳,再無第三人。”
“是。”
武謹言稍稍放鬆。
“下官剛到登萊巡撫孫元化帳下時,這三位王爺還在毛文龍手底下當廝殺漢。後來,袁崇煥殺了毛文龍,這三人感覺心寒,就去投了孫巡撫。”
“再後來就發生了登州事變,定南王和靖南王歸順了我大清。再後來,平南王也歸順了。”
武謹言回憶起血與火的那一天,心存餘悸。
“老武,你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謝大人。”
“你家有不務正業的成年子侄嗎?”
“有,有啊。”
“交給本官,本官想辦法給安排他們出路。”
“謝恩公。”
武謹言當即下跪。
蔣青雲看在眼裡,並無攙扶的打算。
……
午飯也在茶樓裡解決了,隔壁一家飯館送來了羊肉鍋子,冬日吃羊,美的很。
太陽落山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