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三日,京師城門緊閉。
出了這麼大的亂子,對於一個初建帝國來說不亞於遭遇了一次重大軍事失敗,實際影響遠大於丟掉一兩個省。
3000多正藍旗滿洲旗丁全部陣亡,他們的家眷跑掉了一半,留下了一半。
鐵桿擁護順治的兩黃旗滿洲旗丁死傷1900餘。
其餘旗的滿洲旗丁死傷1500餘,漢軍旗蒙軍旗傷亡一千多,暫且不計。
在這場兵變當中,近8000名滿洲旗丁灰飛煙滅!此時的滿洲旗人男女老少全部加起來,不過35萬人,其中旗丁大概11萬。
一天,就損失了7%。
……
倒是兩白旗的表現出乎意料,在整場兵變當中穩如老狗,除了和部分正藍旗叛軍發生衝突之外,他們居然守住了奴才的本分。
得知此訊息,所有人如釋重負。
順治也稍感欣慰。但欣慰之餘,他又陷入了嚴重心理內耗,朕還能把多爾袞開棺戮屍嗎?
出了這麼大的事,光早朝顯然不夠。
午朝,晚朝都出來了。
順治開會開的頭暈目眩。
一天三次朝會,兩次議政王大臣會議,還有若干次私下的君臣會面,反覆的爭吵,糾結,漫罵。
他驚恐的發現,正藍旗的武力逼宮行為就像是揭開了火山口的蓋子,炙熱的岩漿噴薄而出,擋都擋不住。
八旗內部原有的矛盾井噴了。
八旗貴胄之間互相指責。
滿漢之間也在互相指責。
坐在龍椅上,順治突然想起了那一日和鰲拜在御花園散步時,他嘲笑朱由榔政權內部矛盾不斷,內鬥不絕的那些話。
迴旋鏢。
啪,就打臉了。
……
乾清宮,議政王大臣會議。
由於鄭親王濟爾哈朗在南邊督師。
所以參會的有:禮親王滿達海,敬謹親王尼堪,端重親王博洛,順承郡王勒克德渾,莊親王碩塞,以及安親王嶽樂。
前三人都是順治的堂兄,也被稱為繼多爾袞之後的“理政三王”。
順治本人的態度可謂謙遜。
“諸位,京師遭此劫難,朕該如何應對,才能最大限度的減輕影響?”
博洛第一個開口:“奴才認為應該重建正藍旗,重新挑選忠誠之人編入正藍旗。”
勒克德渾想了想,拱手道:“奴才認為事分緩急,還是應該先仔細調查兵變的起因,背後的真相。如此規模的兵變若說沒點緣由,奴才不敢信。
禮親王滿達海一直在咳嗽。
他是真有病在身,他倒是從另外一個角度提出了問題。
“當下京師有亂,恐波及前方。朝廷是否應該召前線諸漢軍王爺回京,安撫軍心。”
順治明白他說的是三順王和平西王,這幫降將萬一聞到血腥味起了其他心思,那就麻煩了。
……
孝莊就在後面安靜的聽著,一聲不吭。
她突然發現了一個可怕的問題,人才凋零。外面這幾個年輕的滿洲王爺能力有巨大缺陷。
論軍事指揮能力:勒克德渾和博洛2人有過短暫的獨自指揮一軍作戰的經歷,勉強可作主將。
其餘4人壓根沒有獨當一面的經歷,充其量就是個副將。
尤其是尼堪,他是一個優秀的陷陣先鋒官。
論政務能力:這6人差不多一個檔次。
拋開身份,撐死做個各司的郎中。
孝莊心中暗想,這6人的分量加一塊都抵不上洪承疇。
洪承疇是軍政全才,思維縝密,不急不躁,能計長遠。只可惜,他是漢人,只可惜,他居然死了。
那份夾著辮子的《泣血報君書》就在紫禁城。
萬萬沒想到,洪承疇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極力推薦蔣青雲?並且言辭懇切,似有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味兒。
太出乎意料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