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蘭軒,二樓的一個房間之中,陳修緣盤膝而坐,夜色已沉,此時的房間之中只剩下他一個人。
忽然,他伸出自己的右手,一道很細的水流沿著他的食指盤旋,像一條靈活的小蛇,在他手指上做著一個個不可思議的動作。
看著這道水流,陳修緣的眼神變得有些複雜。
他目前所修行的功法,主要有長青功、萬川秋水、心若止水、和光同塵、天地失色。
其中最先接觸的長青功、萬川秋水、心若止水這三門內功心法,在瓷枕的幫助下,都已經大成,甚至在後來萬川秋水與心若止水兩種功法奇蹟般的產生融合,形成了一門新的內功,這讓他的內功修為突飛猛進,一舉突破到了宗師境。
至於天宗的那門至高心法——和光同塵和那門神乎其神的招式——天地失色,他目前只是能夠簡單的運用,要說大成,還有相當的距離。
並且在修行的過程中,他發現這兩門功法極為獨特,尤其是天宗那門的至高心法和光同塵,對心境要求非常的高。
和光同塵取自《道德經》中“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其本意是說調和光彩,混同於塵世。
其功法的核心也遵循了與世和諧的理念,這種能夠融入外界的能力,需要修行者有足夠的閱歷與心境修為,才能勘破一個個門檻,最終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這也是他下山的目的之一,有些事情只有親身經歷了,才能有更加深刻的感悟,而不是說只憑借竹簡上所記載的文字便能一步登天,這也是不現實的事情。
至於如何去做?
經過嘗試,他心裡已經有了一個大體框架。
其一便是諸子百家的典籍文章,這些東西凝聚了前人的智慧,雖是一家之言,但卻有極大的參考意義。
特別是針對某一領域,就比如說農家,地澤萬物,神農不死,其典籍中所記載的內容大都為百姓在實踐中所得,在研究四時變化,針對農事,這些看起沒有什麼科學道理所講的方法,實際上卻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其他門派在這一方面更是拍馬難及。
同樣的,還有兵家、法家等等,在軍事部署,攻城掠地等方面兵家一枝獨秀,而在安邦定國、治理國家層面上,法家又是不可缺少的一環,其核心思想法治,就算經歷了數千年也依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這其中的智慧,對他來說都是極好的借鑑。
其二便需要他多去看,多去聽,多去想,多去悟。
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
這是自己當初給北冥子的答案,在此刻卻又一語成讖。
對於這些看不見又摸不著的東西,尋常人根本就無法確定自己到底有沒有進步,心境上的修行歸根到底存乎一心。
好在自己有那個瓷枕相助,但凡心有所悟,瓷枕便會出現變化,就好似修行萬川秋水和心若止水之時,左手手背會出現灼熱感,這一次也同樣會有。
當然,還有一點,身處萬丈紅塵,“人”是躲不過去的一環,作為天地主角,人具七情六慾,有貪嗔痴恨,更多的時候心境的波動都與人有關,所以在面對身邊的這些姑娘時,他並沒有拒絕,更多是順水推舟,體悟這其中的種種。
這些複雜的情緒之中,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有高興,自然也有悲傷,有心動,自然便有厭惡。
有時心隨之而動,對於拿起放下,他便有了更深的體悟,放下的前提是需要拿起,於是道家的高人才會有一種說法——拿起一些本該放下的東西。
他自己也在體驗這個過程,只是因為他原本的心境本就通透,能夠引起他心境波動的姑娘或者事本就不多,所以這個過程對他來說就會顯得有些緩慢。
“任重而道遠啊~~”
陳修緣輕輕嘆了口氣,不過心境卻意外的平靜,世界上本就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當年的觀水悟道,不也足足持續了兩年才算苦盡甘來。
四樓,紫女和衛莊相對而坐。衛莊目光沉凝,淡淡開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