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不是曹睿

第92章 出使蜀漢

張溫微微搖頭:“正是此事不對。在下敢問君侯,已成慣例之事,就一定是對的麼?”

陸遜聽聞張溫此言已經有些警覺起來,揮手讓武士下去。片刻後,堂中只剩陸遜和張溫二人。

張溫問道:“在下知道大王對君侯禮遇頗重,但在下想請問君侯,君侯難道不知道大王是何人嗎?”

張溫和陸遜都是出身吳郡,同為大族出身,論起來還是同鄉。按理來說,陸氏與張氏私交頗好,張溫此語之中必然藏著什麼意思。

陸遜起身走到距離張溫一丈遠的地方:“先入席再談吧。”

張溫也不扭捏,坐下之後對陸遜說道:“君侯以為,吳王是真的愛惜你的才能、還是為了國事不得不重用於你?”

陸遜沉默片刻說道:“不論吳王怎樣看待於我,只要用我在職一天,在其位則謀其政,我定會盡心盡責。”

張溫搖了搖頭:“君侯不知道吧?數日前武昌有流言,說我們江東本地之人不欲北上進攻,惹得大王發恨呢。”

“這說的不會是君侯你吧?”

陸遜深吸了一口氣:“我在武昌之時,吳王曾與我提及北攻魏國之事。當時我確實不建議吳王用兵過多。”

“莫非吳王疑我?”

張溫隨即答道:“疑你倒是不至於,但心有不滿肯定是真的。你知道吳王是怎麼對我的嗎?”

陸遜沉默表示不知。

張溫繼續說道:“我第一次出使蜀漢之時,在蜀漢為了得到蜀主劉禪的接見,因此上表以言辭對蜀漢進行誇讚。”

“我從蜀漢返回之時,成都的文武百官都來為我踐行。諸葛亮甚至還派出鄧芝出訪,一路送我出了蜀漢邊境。”

“但是吳王聽說我讚賞蜀漢政治,因此惱怒並指責我有辱本國,甚至一度將我軟禁於府中。”

“如君侯所見,今日吳王為了安撫蜀國,又重新親自接見我並向我道歉,又重新起復我來出使蜀國。”

“君侯以為吳王這樣行事如何呢?”

陸遜不願在背後口出惡言,只是微微搖了搖頭。

陸遜問道:“你的事情我清楚了,但這件事又與我何干呢?”

張溫說話的語調升高了幾分:“吳王是用君侯,但也一直在提防君侯。如我這般位置之人,吳王並不屑於掩飾對我的厭惡。但為了用我,尚能屈尊示好。”

“如君侯這般高位,吳王授予君侯如此之多的權柄。而君侯又曾與吳王意見相左,真不知吳王為了國事,又忍耐了君侯多久!”

不得不說,張溫還是看人頗準的。孫權行事一貫忍辱負重,為了實現目的常常能放下個人感情。

但陸遜又能說什麼呢?又能做什麼呢?

早年間孫策攻略江東之時,陸家全族上下百餘口人,因為饑荒和戰亂死了半數之多。

陸遜幼年聰慧,又怎能忘掉此事?後來還不是屈身於大局,出來替孫權做事了嗎?

陸遜緩緩起身,冷冷的看著張溫說道:“你身上攜帶的文書,我就只當已經看過了。而你今日堂中所言之語,我就當從來沒有聽過。”

“此去西蜀路途遙遠,我就不送了,你現在就啟程吧。”

張溫明白,以陸遜之智已經聽明白了自己之意,隨即行禮後徑直走出了府中。

陸遜自己在堂中踱步了起來。

吳王孫權並不是一個大氣之人,雖說往往能做出一些看起來很大氣的事,其實都只不過是吳王為了國事強行忍耐下來的罷了。

張溫剛剛在堂中之言,多少存了一些藉著與自己同鄉的身份,向自己抱怨吳王的意思,甚至也有一絲離間的心思。

但張溫有一點說的是沒錯的。

自己久在西陵,得到吳王如此信重,吳王心中又積攢了多少對自己的不滿呢?吳王越是在表面上尊崇於我,內心是不是就越是恨我?吳王所圖謀的事情如此之大,若自己不能幫吳王達成心中所願,又當如何呢?陸遜長吸一口氣。

以吳國目前的將領情況,若是要在皖城附近用兵且戰而勝之,想必吳王最終還是會用自己在前線統兵。

若能戰勝自然歡喜,若輸了呢?我陸氏一門會有什麼下場?張溫的話語,已經悄悄的在陸遜心中埋下一顆種子。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