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毒氣彈,就不得不提臭名昭著的731部隊。
他們將活人稱為馬路大,用其進行細菌感染、活體解剖等殘忍實驗,研究鼠疫、霍亂等細菌的研究和傳播。
他們將細菌的研究成果共享給陸軍化學兵學校、第516部隊、第526部隊等,讓這些部隊專門從事化學武器的研究、生產和使用。
他們開發細菌武器,並在侵華戰爭中多次對華國軍民使用,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
如1938年晉南戰役中,日軍視國際公約為廢紙,兩天內傾瀉了超過一萬枚毒氣彈,毒煙籠罩了長達三千米的戰線。
1939年南昌會站,日軍在十分鐘內向第九戰區守軍傾瀉了三千餘枚毒氣彈,並在12公里寬的戰線上釋放了超過一萬五千枚毒氣筒,毒霧隨風擴散,籠罩了2公里縱深的防禦工事。
如1942年河北定縣,日軍屠殺百姓,後又對隱藏起來的百姓們投入毒氣彈,使得藏在地道里的百姓集體死亡。
等等等等,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可以說,在毒氣彈研究出來之後,日軍對華國戰爭中就沒斷過毒氣彈的使用。
在八年的侵華戰爭中,對華國軍民使用毒氣彈的次數超過兩千餘次!
一直到現在,日軍在明知道窮途末路的時候,依舊沒有停止過對毒氣彈的使用,部分瘋狂的部隊反而加大了毒氣彈的使用。
這裡儲存了這麼多的毒氣彈,用屁股想也知道,肯定不是放在這裡看的。
可他現在頭疼的是,他該怎麼處理這些毒氣彈呢??
將這些毒氣彈裝走?
這批毒氣彈可不少,若是要裝這些毒氣彈,他就必然要放棄不少的武器裝備,他還真有些捨不得。
關鍵是,華國政府始終堅持反對使用化學武器,在整個抗戰歷程中也不是沒有繳獲過生化武器,但卻從未對日軍使用過。
就算將這些毒氣彈裝回去,他總不能拿這些生化武器給領袖當回禮吧?
可若不拿走,小鬼子肯定要把這些生化武器給投入到戰場上去,如此一來,又得有多少的華國軍民被殘害?
此時的曹魏達可謂是左右為難,苦笑的使勁撓了撓頭,
“我特麼還不如沒發現呢.”
“哎,要不是國際地位太低,擱我這暴脾氣,繳獲了毒氣彈直接全投到小鬼子的頭上去,讓他們也嚐嚐毒氣彈的滋味兒!”
“媽的,別人肆無忌憚的往咱頭上扔屎,咱卻只能乾瞪眼看著,真是想想都憋屈!”
沒辦法,誰讓華國疾弱呢,光頭可不會管死了多少軍民,他只在乎他在國際上的形象,好獲得更多的援助。
你看,我都被欺負成這樣了,都還依舊履行國際公約,我多聽話多可憐,你們不得可憐可憐我?
嘖,不行,不能想了,畫面感太強。
迴歸現實的他一時犯了難,這裡不同以往的個人宅院,他想進就進想出就出,一趟搬不完還能來第二趟。
他只要出去了,再想進來,那就是天方夜譚!
關鍵他下次也不敢故技重施了,小鬼子就是再沙雕,也不會再讓他有機會得逞了。
他的腦筋瘋狂轉動,思索著兩全其美的辦法。
突然,他的腦海中靈光一閃,懊惱的拍了拍自己的腦門,
“我真是腦殼有病,幹嘛非得帶走啊,我直接炸了不就行了!”
“幾顆定時炸彈的事,還非得廢腦細胞想這些有的沒的!”
“不炸了它,留著它殺害華國軍民啊?”
定時炸彈聽著挺高階的,但其實只要知道一些軍用知識,基本都可以復刻出來。
利用鬧鐘、懷錶等機械鐘錶的齒輪傳動結構,將指標或者發條與激發裝置連線。
當指標走到預設時間時,觸發槓桿或者撞針,撞擊雷管引發爆炸,這是最常見的方式,材料易獲取,操作相對簡單,也是曹魏達現在最優的選擇。
而很湊巧的是,這裡是小鬼子的軍火庫,這些東西除了鬧鐘別的什麼都不缺,而恰巧,曹魏達又知道該怎麼做定時炸彈.
至於鬧鐘,也很好搞定,他還真不信這裡的人沒有鬧鐘或者懷錶。
撂下毒氣彈,曹魏達加快了搜尋的速度。
很快,他又發現了好東西,m1941半自動狙擊步槍,還配備2.5-4倍的瞄準鏡!
這槍或許很多人不熟悉,但說個電視劇裡的場面大概就知道了,《我的兄弟是順溜》裡,順溜繳獲的那杆槍就是m1941半自動狙擊步槍。
該槍是由米國生產,發射7.62毫米口徑子彈,彈倉可容納10發步槍彈。
在戰場上,若是有幾個槍法好的狙擊手配上這種槍,在沒有炮火覆蓋的情況下,對敵方的重火力點可以做到有效的打擊壓制!
這可是好東西,直接收了!
就是可惜,一共才五箱,一箱才十五隻,數量少了點。
之後又發現了三臺電臺,兩門九二式步兵炮,三門九四式75毫米山炮,也直接給塞進了空間裡。
虧得之前都是撿好東西收,要不然還得倒騰敵方。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