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話還沒說完,就看著朱元璋面色由紅潤瞬間轉為鐵青,眉頭皺起似乎很痛苦,而被甩開的太醫卻已經直接跪倒床邊。緊接著,朱元璋身體變得癱軟,向後重重靠去,眼睛緩緩閉上之際,嘴角剛才喝下的水,伴著黃色的液體從嘴角流出,胸口再無起伏。
“何太醫,爺爺這是怎麼了,速速號脈。”
太醫跪著哆嗦,伸手再次把著朱元璋的脈搏,手抖得比脈搏跳動還明顯,看的朱允炆眉頭皺的能夾菜,這太醫心理素質怎麼這麼差。
“殿下,迴光返照,這是迴光返照啊!
陛下,陛下本就已經是彌留之際,實在是放心不下大明江山吊著一口氣,這是得到您的肯定回覆,會記住他的教誨,這才放心仙去了!”
“什麼?剛剛不是還好好的嗎?快用藥,什麼吊命寶貝都用上!
陛下明明已經好了,你這庸醫!耽誤了陛下病情,孤要砍了你!”
“殿下饒命啊!
生老病死人之歸宿,太祖多年征戰!本就受盡病痛折磨,如今更是吊著一口氣不上不下,放心不下江山。
如今能夠放心的和您說最後一句話,說明心願已了,對您治理好大明有信心,這才放心仙去,這是大明之痛,但也是太祖之福啊!”
太醫看著朱允炆大喊大叫,卻沒有真的叫人拖走自己,深居官場的他瞬間明白了什麼意思。
如果朱允炆表現的太順其自然,不悲不喜,那可就容易被史書黑上一筆了,所以自己就成了他發洩情緒,表達孝順的點。
“陛下好了?陛下!”
“陛下!!”
“陛下剛才是迴光返照,要給陛下傳最後一句話,這才放心仙去的,不怪我啊!”
“陛下,您怎麼就不等臣來就走了啊!陛下!”
“殿下,還請節哀?
陛下一走,國不可一日無主,您要是再哭出個好歹,怎麼對得起陛下啊!”
“殿下,此時緊急,還請立刻著京營護衛。”
“殿下,老夫建議宋指揮使立刻著錦衣衛,速速組織城防,封鎖訊息,傳六部進宮。”
“殿下,臣請立刻著禮部開啟陛下遺詔!”
越來越多的人進入殿中,朱允炆的悲哭聲中,太醫被人抓起,又有人適時的為他求情,朱允炆這才強忍悲痛,慈善的為他解罪,顯出大度和理性。
一切發生的,都是這麼的順其自然,整個大殿中所有人,聽到迴光返照朱媺砡這個詞的時候,其實都明白了,也都鬆了一口氣。
剛才他們還真怕是朱元璋病情好轉了,現在除了表達悲哀,也開始奉承著朱允炆。
朱元璋彌留這段時間,所有人都憋壞了,朱元璋絕對算不上一個好君主,這是大部分文臣的共識。
所以文臣想要改變自己的待遇,新君就很關鍵,而從小受到儒家教育,被忽悠瘸了的朱允炆,沒有像朱標一樣被朱元璋親自歷唸的太孫,就是最佳人選。
他們這段時間想給新君表達忠誠,又怕被人送到朱元璋那邊,被朱元璋給咔嚓了,以至於每天都念著朱元璋死。
如今朱元璋的死,可以說是所有人等了許久的,也是所有大臣預演很久的。
朱允炆在大臣們的萬眾一心下,開始和平交接帝位,而朱元璋的遺詔,也被送了過來。
奉天殿中,朱元璋遺體擺放在龍攆內,蓋子已經蓋上。
六部官員既南京勳貴到齊,所有人面容肅穆,看著上方的太監手中拿著聖旨遺詔。
“奉天承運皇帝……”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
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
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
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
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
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
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
“恭送聖上,陛下萬年!大明江山永固!”
隨著遺詔宣佈,朱元璋的時代隨之結束,報喪的訊息經過快馬和水運,以不要命的趨勢,向四周藩國傳遞。
一匹匹白綾被送入後宮,對於這些妃子,朱元璋沒有一絲的感情,除了馬皇后,所有妃子都是朱元璋維繫大臣和臨時起意的附屬品。
而整個大明,百姓與之共痛,雖然朱元璋重稅苛民,但出身泥腿子的他也確實為百姓施行了許多仁政,恨他恨到骨子裡的,只有貪官和政治受害的家屬罷了。
此時的龍攆內,朱元璋本來已經缺氧缺血停工的大腦,開始重新的活躍起來。
朱元璋只感覺上一秒還在盯著朱允炆,難受一下現在就處於黑暗中,但又不是那麼黑暗。
面前飄過一個個人影,郭子興、馬皇后、陳友諒、徐達、常遇春、王保保、胡惟庸、藍玉、朱標。
看著一個個早已死去,對自己重要的人,結束了,朱元璋心中想著,身體已經沒有感覺了,他陷入了黑暗,還沒來得及感受,眼前突然閃過一陣亮光。
公元1398年,經過三天擺靈的龍攆,起駕運往紫金山,由於龍攆過重,無人發現病前已經消瘦的朱元璋,此刻不在龍攆中。
所有運送棺木之人,無不驚歎聖帝靈體奇特,沒有異味散發,與朱元璋隨行的,還有數十口小棺槨。
朱元璋下葬以後,朱允炆在南京接任大統,大赦天下。
而兩百多年後的同一天,南京城一個街道巷子,一身素衣,滿頭白髮的朱元璋憑空出現在一個巷子裡,與此同時,身在京師的崇禎,也收到了陳燁的資訊。
【崇禎:什麼?太祖在南京方向?】
【陳燁:對啊,終結的地方不是大明終結,是他死的地方!】
“高伴伴!快給南直皇家海軍本部發電,南直戒嚴,全力尋找一名七十老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