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會有直接派大軍抓捕,嬴政腦子進水了,居然要親自下令抓他?還要弄到咸陽?
面對包圍,劉邦也只能選擇束手就擒,不是他找死,而是他思考過,數萬大軍到來,這麼興師動眾只為找他一人,只是為了殺他,他不信。
果然,嬴政抓了他,並沒有懲戒他,只是讓他接受訓練和思想教育,然後就說要讓他領軍打仗,去一個叫什麼明國的地方,幫助別人擴張領土,戴罪立功。
這對於身負死罪的劉邦來說,無疑就是流放,但劉邦依然是選擇接受,他的性格里,就沒有找死這一說,流放也比馬上被車裂強啊。
回味之際,腳步聲傳來,所有人動作都變緩。
“陛下到!”
內侍的聲音響起,整個殿中所有人頓時停下動作準備,舞女也排成隊離開,只剩下殿後門被內侍開啟。
所有人屏住呼吸,看著一步一步踏進來的嬴政。
經過系統的改善,身體恢復年輕人狀態的嬴政現在面龐更加飽滿,身形挺直。
腳步聲清脆,珠簾冕冠卻沒有一絲的晃動,無名的氣勢壓在所有人心中,這就是千古一帝的氣勢,也只有秦始皇能讓項羽低頭,能讓劉邦聽話。
劉邦這會已經換成了正襟危坐,屁股靠著腳後跟有些酸脹,但不敢有一點晃動,隨時準備起身行禮。
所有人偷偷觀察著不遠處,曾經認為的暴君,或者一直以來認為的明君。
秦政在自己的矮几前緩緩跪坐下後,所有人同時合手朝前,臀部抬起朝嬴政一揖。
“見過始皇帝!”
“嗯,諸位卿,且坐。”
嬴政擺擺手,示意所有人停下後,看向了自己胡亥和扶蘇,點點頭,兩個娃都是自己最看好的,轉頭掃視一圈後,群臣避過鋒芒。
“今天召集諸卿來,也是提前就透過風氣的。
朕和漢國皇帝已經商議好了,如諸位所知,關於向大明國學習一事,從即日開始籌劃施行。
大秦和漢國,要各自準備五萬大軍,並一千名學者,透過時空門,前往大明。
其中絕對接受大明直接指導整訓,學者則是加入大明國立大學學習,整訓完畢後,大軍需要前往美洲,輔助大明控制整個美洲。
五萬大軍暫時由扶蘇,胡亥你們兩人帶領,蒙恬,你為大統帥,好好的帶著他們。”
“是,陛下,末將領命!”
蒙恬起身朝嬴政一拜說道,對於去的明朝是在哪裡,做什麼,他並不在乎,只要是嬴政的命令,他就遵從。
正在席間的大臣們,對於所謂的海外漢國,明國,也是一知半解,只知道所謂的明國,是一個比大秦更加強大的帝國。
而這個帝國,正在想要吞併另一個比如今大秦更大的土地,需要軍隊幫助鞏固勢力。
“劉邦,項羽,此次前往大明國,由你二人分為左右軍前指揮,韓信,蒙毅,你們為左右軍軍士。”
“臣領旨!”
“臣領旨,陛下放心,臣肯定把什麼紅毛鬼的頭統統割下,我大秦勇士,必能勝過什麼漢國明國。”
秦政看著劉邦,笑眯眯的點頭,這讓劉邦總感覺有種不適應的感覺。
散議後,扶蘇趕往了秦政處理文書的靈神殿,向秦政行禮後,秦政再次觀察著扶蘇。
“你一直認為儒家治國有益,親近儒臣,近日的史書你也看了。
儒家強調君子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可是這些只是空洞的理論,並沒有實際作用。
儒家注重禮儀和道德教化,但卻不能解決國家治理的實際問題,甚至勾結連裡,上下同心,阻礙帝權。
你認為有何說錯?”
聽秦政的話,扶蘇知道,這是在考量自己,回想看了的史書,他也不得不承認,儒家很多時候,確實不光彩,但儒家思想不代表儒家。
“父親,儒家的意義,比你認為的要大得多。
儒家思想鼓勵人們追求道德和智慧,它以教化人心、培養人才為基礎,是實現百姓忠君的重要途徑。
這一點,從那些史書就能看出,只有儒家的治國理念更加註重民主、公正和權益保障。
只有內政外交皆德,國家才能真正強大。”
扶蘇和秦政的討論並不激烈,儒家有益處是現在秦政逐漸接受的,儒家有缺陷,也是現在的扶蘇看史書看出來的。
“如果儒家思想如此優秀,為何歷史會滾滾去塵,一輪一輪?為何強大的儒家帝國,會被草原蠻夷打敗?”
這個問題讓扶蘇陷入了沉思。他明白秦政的意圖,意識到自己在扞衛儒家的同時,沒有找到有力的證據來支援自己的觀點。
“或許儒家在具體治理國家方面確實有侷限,但這並不意味著儒家就無用。
儒家的價值在於其提供了一套健全的道德體系,促使人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透過儒家的教化,國家與人民的道德水平能夠提升,社會秩序更加穩定,民眾生活更加和諧。
所以,獨尊法,獨尊儒,都不行,法,儒,只是治國工具,”
嬴政微笑著點了點頭,扶蘇確實領會了他的意思,儘管扶蘇的並不完全認同法家思想,但他開始對儒家理論有了思考和反思,這就足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