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227章 震驚海內

古代治水是最重要的大事之一,那些不好好治水的國家,基本上都滅亡了。

李顯穆擔任侍郎時期,狠抓了黃河大堤的建設,按理來說不該這麼快就發生黃河崩之事的,“難道是這幾年黃河大堤的維護工作沒有做好?我當初在工部定下的章程沒有遵守嗎?”

僅僅稍微一聯想,李顯穆的眉頭就皺了起來,而且他清晰的記得,工部給戶部支取銀兩的賬簿上,有修繕黃河這一項。

“父親給的資訊不可能有誤。”李顯穆自言自語道:“若黃河大堤真的出了問題,那就是有人在其中貪汙,導致本就修繕黃河大堤的銀兩被挪用,該派個人去查一查了。”

李顯穆跪在蒲團上,重重向著父親李祺磕了三個頭,“父親大人放心,兒子必不會放過這等視百姓性命於不顧的蟲豸!”

……

待新年休沐過後,各部衙門都漸漸恢復了執行。

一道堪稱石破天驚的訊息很快在京中傳開,禮部尚書鄭歡上書陛下,請求在鄉試中,將舉人名額讓渡一部分給那些天賦上佳卻苦於沒有良師教導,屢試不中的寒門士子。

這道奏章幾乎瞬間在京城炸開了鍋,六部五府,乃至於街頭巷尾,但凡是有井水處,就沒人不討論這件事,百姓說什麼的都有,反應最強烈的便是那些還不曾考取功名計程車子。

那些自忖有驚世才華,只是懷才不遇的寒門士子,自然是隻覺天降甘霖,可更多士子卻覺得不公平,而且是越來越不公平。

“當初分省定額,以省份來定明顯,導致南方諸省的錄取率不及北方諸省一半,明明有才華卻不能中進士,而現在又要以出身來定名額,這難道是公平的嗎?

朝廷科舉,難道不該注重選取那些飽學之士嗎?”

這番話算是說到了眾多出身豪富計程車子心中。

“我們去找禮部尚書問個清楚,為何要進獻這等不公的政策!”

京中以及國子監中計程車子,很快就鼓譟起來,要去討個說法,可還沒等他們前去圍堵鄭歡,就聽到了另外一條噩耗。

戶部尚書李顯穆竟然上書支援禮部尚書鄭歡的奏章!

甚至高度讚揚為——

“自古寒門難出貴子,大明有萬千寒門,其中出類拔萃者,數不勝數,卻囿於沒有良師教導,而困頓於茅舍之中,如今若陛下願意給這些寒門子弟灑落聖恩,必然得到萬千寒門士子感念垂淚!”

相比較禮部尚書鄭歡,李顯穆的聲望那可真不是蓋的。

永樂十七年,李顯穆的屬性早就已經今非昔比。

【族長:李顯穆(正二品戶部尚書)

家族等級:貴族(臨時)(受益於臨安長公主而得以躋身皇親國戚一列,但家族本身沒有世襲爵位,外戚身份會伴隨著臨安公主和李顯穆的逝去而跌落)

儒門經學世家(李祺列入文廟十哲,受天下儒生供奉香火,李顯穆名列戶部尚書,在世人眼中,是極其顯赫的清流文官世家)

家族權勢含量:80(在當前明朝眾多皇族藩王、公侯伯、外戚等一眾貴族中,排名上等,但依舊有許多人不敢觸犯)

族長聲望:80:(十二年間無數實打實的功績鑄就了李顯穆的聲望,他是心學的領袖,是大明無數士子的偶像榜樣,他是聖人學說在人間的代行者,當世無數人心中的天下楷模。)】

這世上再也沒有比功績更能讓人心服口服的,先前就說過,李顯穆是個官場上的異類,他的履歷之豐富,遠非其他官員可比,這給他帶來了巨大的聲望。

而且李顯穆萬事不敗的名聲,也是一種震懾。

若是鄭歡上書,還能說鄭歡心懷詭計,定然藏著不為人所知的陰謀,可李顯穆也跟著上書,很多人瞬間就打了退堂鼓。

李顯穆這十二年來,想做的事是做一件成一件,這件事大概也能成吧。

不知有多少人,未戰先卻!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