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226章 寒門計劃

鄭歡知道李顯穆為何要找自己了,皇帝如果不管這件事,那作為禮部尚書,他在這件事上發言權最大。

若是他願意襄助李顯穆,這件事的勝算就會大幾成。

可幾人都被李顯穆這番話震驚到了,自古以來雖說都對寒門頗為同情,可直接把科舉名額偏向過去,這太讓人震驚了,甚至……

“這不公平吧。”鄭歡失聲道:“現在分省考生就已經讓江南地區的考生頗為不滿了,江南地區的錄取率極低,簡直是困難模式,現在又要把名額分給那些寒門子弟,這不是直接就炸了,一定會被群起而反對。”

楊榮本也這般想,可轉瞬又想到了些什麼,沉吟起來,“明達的意思難道是在省內各自分名額?”

“省內?”鄭歡從震驚中緩緩回過神來,“若是省內的話,每個省分出三四個名額,可能影響不會很大。

但也不簡單,寒門子弟是否是真寒門,當初漢朝的時候,就有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的事情,我大明朝難道就能夠脫俗嗎?

若是這些給寒門子弟的名額,反而被豪門子弟霸佔,那又該怎麼辦?”

作為一部尚書,鄭歡自然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就說到了這項政策的痛點。

在現代社會的監督下,都有無數冒充貧苦戶的,更何況是監管不到位的大明朝呢?

楊榮也微微皺起眉頭,“一個寒門子弟中舉後,很快就會富裕起來,若是發現的晚,那到時候就難查他到底是何時發跡了。”

李顯穆斬釘截鐵的說道:“這些問題都能夠解決,但為寒門子弟開一條路,卻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監督難以到位,就加大懲罰,如果這項政策實行,由各省學道按照層級,下放到府、縣之中,讓他們往上推薦,若是有人冒充,則按照科舉舞弊判處。

官府管控不及的話,允許士子相告,他們總不可能把所有前來考試計程車子都捂住嘴。

他們若是為了舉人的名額而冒著殺頭的風險,那便殺之。”

按照科舉舞弊來懲罰的話,鄭歡等人深深皺起了眉頭,楊榮卻聽到了另外一點,“舉人名額?不是進士嗎?”

鄭歡也瞬間抬起頭來,舉人?

“舉人就夠改變命運了。”李顯穆淡淡道:“進士都是真正的國家棟梁,等到他們中了舉,自然就有錢財再供自己讀書。

如果有了請名師的情況下,十年之內還中不了進士,那說明他不是我們要尋找的天才。”

“妙啊!”楊榮沒忍住拍手稱讚。

這個寒門計劃的真正目的有兩個,一則是給寒門子弟開一條路出來,讓他們有希望向上爬,二則是把那些有天賦卻請不起名師的寒門天才篩選出來。

第一個目的,提拔到舉人就夠了,窮秀才、富舉人,大明朝基本上沒有舉人是窮鬼,就連海瑞都有錢納妾,按照朝廷規定,納妾要有五十兩銀子才允許。

第二個目的,如果透過寒門計劃中了舉,有錢學習還中不了進士,那天賦是必然不夠的,真正的天才都能在二十五歲前中進士,稍差一點也能在三十歲前。

鄭歡也嘖嘖稱奇的望著李顯穆,“明達,我有時候都奇怪你這個腦子是怎麼長的,為什麼什麼難事到了你這裡,好像都有解決的辦法。”

“謬讚了,我只不過是喜歡繞過問題思考而已。”

“繞過問題思考,說來簡單,做起來可真是太難了,沒幾個人能做得到。”

“仲復覺得寒門計劃這件事如何?”

“我覺得可行,若只是舉人的話,便將局勢侷限在鄉試,在省裡,而且舉人擔任官員,畢竟受限,真正的世家大族是不會讓子弟以舉人當官的,阻力必然會小很多。”

說完這番話,鄭歡琢磨了一下,又補充道:“當然,先前可能是絕無成功可能,而今可能是多了幾成機率。

陛下不支援的話,那就有的吵,做好準備吧,至少兩年時間,幸好你如今是戶部尚書了,否則就我一個人在前面衝鋒,這件事還真做不成。”

“明年我師兄王艮回京述職,陛下的意思是讓他擔任浙江布政使,但如今浙江基本上已經是我們的地盤,我的意思是多推他一把,南京禮部尚書出缺,若是他能擔任南京禮部尚書,那事情就簡單了。”

“南京禮部尚書……”

鄭歡微微皺眉道:“有點太難了吧,相當於連跳兩級半了,不太可能,南京禮部左侍郎倒是可以。”

王艮如今是正三品的按察使,再進一步就是從二品布政使,布政使再高升就是進京擔任正三品的六部侍郎,而後要麼就是尚書,要麼就是先到南京做尚書混資歷。

“我也覺得南京禮部左侍郎更加合適。”楊榮附和道:“這算是升半級,相當於布政使,下一部可以在南京升尚書,或者回京做侍郎,日後跳過在南京做尚書這一步。

對於仕途也有好處。”

宋朝有宰相必起於州部的規定,大明沒有宰相,也沒有這種規定,很多京官一輩子都在京中做官,包括楊榮也沒在地方當過大員。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